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90例我院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阿莫西林,B组患者予以静脉注射阿莫西林,C组患者予以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观察并对比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66%,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则为70.00%,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者予以静脉给药的方式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皮下给药方式,口服胶囊疗效较差,但是,在不同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剂型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了解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葡萄糖(GLU)、钾离子(K+)等10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清ALT、AST、K+、TBIL、DBIL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溶血对BUN、GLU、ALP、CHO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因在报告单上注明,必要时应重新采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做过的15800份尿检验本资料,回顾分析样本的尿检过程和结果,观察存在较大误差的样本比率,分析其发生原因从而找出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结果纳入样本中存在较大误差样本数为190份,占总体的1.20%,导致误差的影响因素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样本检验导致误差66.8%(127/190)、样本采集导致误差23.7%(45/190)、样本运输过程中出现误差7.4%(14/190)、样本申请单出现误差1.6%(3/190),组间对比(P<0.05),差异显著。结论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进一步规范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规律,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有利地开展临床工作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86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分类、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A(CoxA)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以幼儿为主,尤其是散居儿童为主。重型及危重型的病例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其核酸阳性率89.3%。结论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手-口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的重点;警惕危、重症病例之症状、体征表现,早期完善病原检测、积极干预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用药干预后影响。方法研究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门诊处方46300份,由合理用药小组对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探讨,在2014年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的干预,并抽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我院的门诊处方46300份,对两个阶段的不合理处方进行比较。结果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的门诊处方中,有597份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为1.29%;用药干预后,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的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减少到303份,处方不合理率为0.65%,两时期处方不合理率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对影响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选择5种高影响力的中华医学杂志,对其中728条中、英文期刊文献上网核查。期刊文献总差错率18.7%(136/728),该5刊的差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92,P<0.01)。中文文献差错率23.8%(3.6%~37.5%,χ2=12.9066,P<0.05)与英文文献差错率17.4%(9.7%~23.8%,χ2=13.944,P<0.01)的差异在5刊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ubMed文献题录与PDF文献原文的符合率高达98.1%;英文期刊文献的错误主要集中于作者(30.5%)、卷(期)(20.3%)和题目(17.8%)。中文期刊文献的错误主要集中于页码(34.2%)、卷(期)(21.1%)、作者和题目(各占18.4%)。供稿编辑与文献著录准确性有一定相关性。分析了各类型错误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指出对中、英文文献的核查应同等重视,提出作者应准确录入、编辑认真核查,以进一步提高文献著录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设计合理、测试精确的视力表。方法按照Webr-Fechner定律,以9√10倍公比十进制增率,视力小数记录,取1′视角,以眼结点为圆心,5米半径圆弧所对之弦为圆形视标笔划宽度。选用1365例2730只眼,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做了对照检查。为免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记录混淆,在视力记值右上角标“˙”,以示区别,读作“圆形记录”。结果绘制圆形视标,在5′×5′视角的圆面积内绘1、2或3个黑色辨点,辨点直径及辨点与辨点之间距与该排视标辨点设计直径相等,圆面积外环线绘制为极细的黑色点线。圆形视力表为106cm×75cm一开纸张大小,视标从上至下12排,每排5个,共60个。各排视标列、行距与该排视标的直径相等。被检者以能读出视标内1、2或3个黑辨点数目为检查目的。1.0˙为正常视力,1.1˙以上为超常视力,0.9˙以下为异常视力。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比,圆形视力表视力0.06˙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3.6,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0,视标行相差4排。圆形视力表视力0.1˙~0.5˙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4.0~4.4,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3~4.7,视标行相差3排。圆形视力表0.6˙~1.0˙视力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4.6~5.0,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8~5.2,视标行相差2排。圆形视力表1.1˙~1.2˙视力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为5.1~5.2,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5.2~5.3,视标行相差1排。以上对照检查结果视标行平均相差2排。将对照检测结果分别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临床意义。结论圆形视力表设计符合Weber-Fechner法则,视标设计为圆形,被检者辨认是通过点与点间关系所识别,更确切反映视网膜几何成像原理。视标增率是十进制几何级数递增,视力小数记录算术级数递减。视标、视力表设计整体对被检者拥挤效应均匀,便于视力比较、平均和统计。圆形视力表设计合理、临床实用性强,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