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发生心律失常的新生儿86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无出现心律失常的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组,对发生心律失常的新生儿发病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产有26例,新生儿窒息有19例,宫内窘迫有23例,脐带绕颈有13例,脐带绕足5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巨大儿、双胎妊娠这些高危围产因素的发生例数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律失常伴有心血管异常的患儿中,病因为缺氧心肌损害33例,电解质紊乱28例,先天性心脏病15例,胎儿心肌炎有10例;通过心律平、VC注射液、磷酸肌酸钠等药物治疗后,显效53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中,以早产、窒息、胎窘、脐带绕颈、脐带绕足为主要影响因素,病因以缺氧心肌损害为主,电解质紊乱次之,尽早针对病因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心律平为首选,可明显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形成患者心律失常的因素,并提出一定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提取同期胸外科手术后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的54例患者为参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为观察组,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较大,患者具有吸烟史,同时患者的术前具有低肺功能、肺部切除、术前并发症或是淋巴清扫情况,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与患者的自身情况具有直接关系,在手术进行前,就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防治,降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针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各类心律失常的检查率,作出相应的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92.86%、79.59%、25.51%、14.29%、5.10%、12.24%、11.22%、43.8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69.39%、51.02%、4.08%、4.08%、1.02%、3.06%、3.06%、2.04%。动态心电图对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上应对于老年患者应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提高检出率,防止因心率失常导致的猝死。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胺碘酮和盐酸利多卡因在室性心律失常的药效的疗效并进行了比较,为临床医生在用药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用药情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来治疗。对比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6例,占15%有效28例,占70%,无效4例,占10%,死亡2例,占5%。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4例,占11.1%有效23例,占63.8%,无效7例,占19.4%,死亡2例,占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高与利多卡因,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胺碘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ACS合并VA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给予稳心颗粒+胺碘酮治疗,B组给予胺碘酮单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组为86.67%,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B组为21.67%,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ACS合并VA患者行稳心颗粒+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较佳,可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降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2例失眠,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χ2=6.405,P=0.011)。结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可达龙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G1、G2、G3组各30例,分别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达龙、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可达龙,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G3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G1组的70.00%、G2组73.33%,差异显著(P<0.05),G2、G3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G3组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130±20)次、房性期前收缩(998±89)次、交界性期前收缩(208±16)次、QTd(40.16±12.87)ms小于G1、G2组,差异显著(P<0.05);G3组治疗后HR(63.27±±1.43)次/min、LVDD(42.18±1.16)mm较G1、G2组明显下降,而LVEF(58.71±1.32)%较G1、G2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G3组血清CRP(4.30±1.21)mg/L、TNF-α(0.51±0.05)ng/L、IL-6(6.22±1.30)ng/L较G1组、G2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可达龙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相近,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电图指标、心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通过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甲组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67%)少于甲组患者(96.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甲组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18.11±3.21)min/次少于乙组患者(29.25±4.72)min/次,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89,P=0.000)。甲组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10.12±4.32)次/d少于乙组患者(20.21±5.43)次/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5,P=0.00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13.33%)高于甲组患者(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确切,缩短了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减少了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在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共2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胺碘酮治疗,静脉滴注时间维持24h,比较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及血压等变化情况,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患者用药后24h心率为(78.5±12.0)次/min,与用药前相比,心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化情况不明显(P>0.05);20例(90.9%)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完全控制,并在1d内转为窦性心律。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时,可以采用静脉胺碘酮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胺碘酮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11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患者仅采取胺碘酮治疗,记作对照组,另外58例予以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记作研究组,对比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治疗有效率及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减轻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同时不会引起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