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电特性,为电阻抗扫描技术用于检测碘致甲状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体甲状腺组织试验标本来自4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9例,年龄25~57岁;女性21例,年龄36~53岁。从刚手术离体的甲状腺组织分离良性病变组织,利用自制测量系统,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1294+Solartron1260、Agilent4294测量上述组织10Hz~10MHz的电阻值和电抗值。做组织病理学诊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组织的电导率、介电常数、阻抗虚部、Cole曲线等参数。结果以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在所测频率范围内,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电特性反应良好,其中电导率为0.25~0.80S/m。特征频率主要分布在3.18×104Hz附近,该频率对应的虚部值为-63Ω·cm。结论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提示电阻抗扫描技术有望用于碘致甲状腺疾病检测领域。

  • 标签: 甲状腺组织 介电特性 电阻抗扫描 Cole曲线
  • 简介:胎儿小脑幕下囊性病变较为常见,但由于胎儿小脑幕下解剖结构复杂,常规扫查准确率不高。文章应用三维超声对与小脑蚓部相关的Dandy-Walker综合征和Joubert综合征、Blake’spouch囊肿及颅后窝蛛网膜囊肿4种囊性病变的诊断做了详细的阐述,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胎儿脑部畸形的早期筛查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胎儿 小脑幕 超声 囊性病变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血液动力学进行观察。方法:使用仪器是Acu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脏的大小、肾回声强度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肾功能衰竭的第Ⅰ期病人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第Ⅱ期肾脏大小较第Ⅰ期减小,肾回声出现改变,但肾脏的R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Ⅲ期肾脏大小较第Ⅱ期减少,肾回声出现明显异常,RI指数增高(P<0.01);第Ⅳ期,即尿毒症晚期,肾脏萎缩,肾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肾内血供明显减少,则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可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进行诊断。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分析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与移植物功能稳定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探索CAN免疫致病机制。从GEO数据库获取GSE12187和GSE22229两个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集,选取其中13个CAN样本为实验组,15个移植物功能稳定的样本为对照组。以SAM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DAVID及GENECODIS网络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iMI插件进行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SAM筛选出上调基因168个,下调基因141个。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为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基因,而下调基因参与广泛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Cytoscape软件的PPI分析筛选出19个CAN相关核心基因。CAN患者与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显著差异;CAN致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增值、凋亡、迁移等广泛的信号传导通路变化;免疫细胞在基因的转录、RNA加工、翻译及蛋白质代谢等环节的改变可能在CAN的致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TAGAP、EIF3F、NUDT21、PAPOLA、RPL等CAN核心基因的免疫调控机制需要深入探索。

  • 标签: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基因表达谱 基因富集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精液不液化症是男性不育常见病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我院男科门诊在1998年4月~1999年4月间,共收治48例精液不液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男性不育患者,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是造成精液不液化的诱因。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精液不液化症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慢性难愈合伤口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12个创面中,糖尿病性溃疡4例,创伤性溃疡3例,压迫性溃疡3例,神经性溃疡2例。创面清创后用PRP凝胶修复,然后定期比较PRP与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的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8倍。用PRP修复的12例中,创面完全愈合7例,部分愈合3例,皮瓣转移后愈合2例。结论PRP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且应用安全,无痛苦。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 简介:全文报告了30例安置同一公司生产的心脏起搏器患者,12例使用药囊电极,18例使用非药囊电极。术中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其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中测得的两种电极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测定结果发现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明显低于非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 标签: 起搏阈值 药囊电极 非药囊电极
  •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 标签: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报告股外侧肌带蒂肌瓣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股外侧肌带蒂肌瓣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6例(男5,女1)。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8岁)。粗隆部软组织缺损范围5cm×2cm-8cm×4cm。股外侧肌带蒂肌瓣转移至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区,在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肌瓣发生小片植皮坏死,经3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4.0年,平均3年,受区外形较好,慢性骨髓炎没有复发。髋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标准评定其疗效,优5例,良1例。本组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很适用于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

  • 标签: 骨髓炎 股外侧肌 带蒂肌瓣 大粗隆
  • 简介:近年来慢性肝病的无创评估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与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相关。磁共振弹性成像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的机械特性,在慢性肝病的肝脏弹性硬度检测方面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评估、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预测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脏肿瘤的无创评估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肝硬度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并发症
  • 简介:目的 介绍一种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新方法。方法 血肿区常规直切口、钻骨孔、纤维胆道镜进入血肿腔反复冲洗,冲洗结束后腔内局部灌注混有凝血酶原复合物200U的生理盐水,不置引流。结果 全部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采用此方法均一次治愈,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此方法对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纤维胆道镜 凝血酶原复合物
  • 简介:目的评估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4岁。根据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8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例,肾衰竭期4例,尿毒症期10例。对所有患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进行分类,比较治疗前后异常子宫出血改善、贫血纠正情况及对肾功能影响。结果术前、术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比较[(392.08±357.08)μmol/Lvs(380.31±337.5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比较[(102.80±23.28)g/Lvs(96.86±19.75)g/L、(30.93±7.29)%vs(29.1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1例患者再次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考虑为合并子宫腺肌症所致;失访4例;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好转率为96.77%。结论肾功能处于任何程度,宫腔镜治疗对患者肾功能均无影响。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较为严重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应慎重选择。

  • 标签: 宫腔镜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衰竭 异常子宫出血 肾功能 子宫腺肌症
  • 简介: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葡萄球菌接种,经4周时间演变成为慢性股骨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病灶植入万古霉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植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术后24小时、1周、2周和4周测量静脉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同时取病灶局部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动物术后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对比均有P〉0.05,两组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生物相容性观察,无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同时可见断端界面软骨内骨化形式成骨活跃。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有着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药体 慢性骨髓炎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