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胫骨骨折临床常见。闭合胫骨骨折可采用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或者夹板、石膏等保守治疗方法,一般可取得比较满意疗效;而开放胫骨骨折,多伴有相对严重软组织损伤,采用上述方法通常疗效不佳,且感染、骨不连发生率较高。2002年~2005年,我们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胫骨骨折6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开放性胫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闭合性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疗效不佳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突间撑开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最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图像进行测量,测量棘突厚度、棘突长度、棘突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检验、检验。结果①棘突厚度:一般每个腰椎棘突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棘突中部和后部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②棘突长度以L3最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最小。③棘突间距:男性以L2∕3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mm。女性以L1∕2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最小。结论棘突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矢状面棘突间隙呈前高后矮楔形。棘突长度以L3最大,L5最小。棘突长度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长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长度。棘突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棘突及棘突间隙解剖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腰椎棘突间撑开器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数据。

  • 标签: 三维重建 腰椎 棘突间 解剖
  • 简介:本文研究了脑脉安冲剂对血液流变影响。结果表明:脑脉安冲剂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和任何层流速度血液全血比粘度,对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也有所不同程度降低,同时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押制作用。

  • 标签: 脑脉安冲剂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 简介:建立一次使用真空采血管EDTA-K2渗透压测定法.建立EDTA-K2标准曲线,样品管精密加入公称容量蒸馏水,使抗凝剂全部溶解后测定,由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管EDTA-K2浓度.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5~4.0mg/mL,r=0.999,与经典方法比较经t检验,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 标签: EDTA-K2 含量测定 渗透压法 采血管 一次性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生物安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葡萄球菌接种,经4周时间演变成为慢性股骨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2,每组10只。实验病灶植入万古霉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植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术后24小时、1周、2周和4周测量静脉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同时取病灶局部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动物术后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对比均有P0.05,两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实验动物生物相容观察,无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同时可见断端界面软骨内骨化形式成骨活跃。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有着可靠生物安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药体 慢性骨髓炎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肺损伤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对照,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对称及解剖形态。方法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mm,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100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股骨与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使用SPSS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近端形态和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及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mm,偏心距为(39.91±5.07)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提供了一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新方法。结论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一定对称,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三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测量;新配准方法提出对于临床股骨近端骨折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股骨近端 三维重建 对称性 配准 假体设计
  • 简介:我们通过设置静卧以及运动两实验对比,研究随着精神压力增大,心率变异性各个指标的升降变化,确定影响精神压力评估指标。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层次结构,结合九标度与三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并通过最优传递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一致检验。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实现精神压力量化。验证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合理进行精神压力量化。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精神压力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最优传递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鼠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从基因水平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作用机制。将150只SD大鼠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方式造模,再将造模后5天有血栓形成大鼠,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对照,分别用低分子肝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第一次干预后3h,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股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GenechipRatGenome430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倍数变化分析筛查出差异性表达基因,进一步行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对照比较,药物血栓消退率较高(x^2=4.698,P0.05);有1229个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该基因主要参与了MAKP、Ca^2+、细胞因子及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参与MAPK通路始动基因如IL1、TGF、FGF及其受体,末端效应基因如c-Junn、ur77、p53等呈现上调。低分子肝素可调控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并影响血栓预后。

  • 标签: 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观察DHS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应用及疗效.方法对使用DHS内固定治疗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DHS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
  • 简介:探讨霍夫变换(Houghtransform)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versedotblotting,PCR-RDB)检测基因突变结果自动化判读应用。以凯普HMM-2I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基因突变为例,建立一种通过霍夫变换进行图像识别的方法,以快速判读PCR-RDB检测结果,并提出一套基于移动终端检测结果后处理方案。利用开发软件,对113份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以及86份人乳头瘤病毒分型PCR-RDB检测结果进行了自动读取,并同人工判读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率均达100%。将霍夫变换应用于PCR-RDB检测图像自动化判读符合实际需求,无需人工干预,可以降低肉眼判读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 霍夫变换 二值化图像 中值滤波 基因突变筛查 无线移动终端
  • 简介:  1引言  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及颌面外科临床对于骨移植和替代物需求正日趋增加.虽然自体骨仍然是骨缺损重建最好选择,但是会带来疼痛、不适及局部触痛等潜在并发症,有限骨量也难以满足大段骨缺损修复需要.……

  • 标签: 现状及进展 玻璃生物学 生物玻璃
  • 简介:目的聚醚醚酮(PEEK)具有与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但PEEK作为骨修复材料应用受到其表面生物惰性及缺乏促成骨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表面修饰光固定明胶增强PEEK生物活性。方法我科研团队合成光固定明胶可通过紫外照射粘附于多种材料表面,并可增强材料生物相容进行SEM、静态水接触角、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分化等表征及细胞学系统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光固定明胶可固定于PEEK表面,改变了PEEK等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质。细胞研究,光固定明胶改性后相对于普通PEEK,成骨细胞增殖、伸展、基质分泌及分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通过光固定明胶对PEEK表面进行改性,可明显增强其生物活性,是一种有潜力骨科内植入物及医疗器械材料。

  • 标签: 聚醚醚酮(PEEK) 光固定明胶 表面改性
  • 简介:研究壳聚糖水凝胶材料与星形胶质细胞体外生物相容,初步探讨壳聚糖水凝胶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可行。利用氯化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和羟乙基纤维素制备壳聚糖水凝胶,MTT法评价其细胞毒性;体外培养鉴定新生Wistar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壳聚糖水凝胶与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材料上生长;MTT法检测接种后1、35、、7d细胞增殖度。体外成功制备壳聚糖水凝胶,该材料无细胞毒性;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状态良好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材料上培养呈星形,生长良好,有分支状突起形成;MTT结果表明,材料-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度明显高于单纯细胞P〈0.001)。壳聚糖水凝胶与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有望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壳聚糖水凝胶 星形胶质细胞 生物相容性 体外
  • 简介:研究单纯应用A超和B超转换为A超测量老年白内障眼轴长度,计算对应IOL度数,分析其精确.选取老年白内障51只眼.分别用A超和B超转换为A超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计算出相应IOL度数.给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植入IOL,IOL度数全部选用单纯用A超测出数值.术后3个月电脑验光,然后与B超转换为A超所测得数值相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所测得数据更准确.结果:单纯应用A超测算老年白内障IOL度数,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差值,和用B超转换为A超测算结果相比较眼轴长22mm≤L≤26mm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L≥26mm有显著差异.结论:用B超转换为A超方法测算IOL度数对于高度近视并发老年白内障患者在行手术时IOL选择更有意义.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AB型超声 IOL测算 眼轴
  • 简介:目的研究微创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后出血影响。方法前瞻研究2013年1月~2013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夹管4小时(n=50)与氨甲环酸+夹管4小时(n=50)。分别比较两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小时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差异。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总引流量显著低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而术后Hb、Hct值显著高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且有统计意义P0.05)。夹管4小时各时间点(术后24、36和48小时),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有统计差异(P0.05),且术后48小时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小时Hct值有明显差异(P0.05)。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与早期夹管4小时比较,术后2天和7天VAS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2周,两间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间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引流管夹管 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