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16排螺旋 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与临床的实际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肺动脉栓塞患者病历资料共 36例,使用 16排螺旋 CT进行诊断,建立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导入多种影响因素参考对比。结果 ① 16排螺旋 CT扫描之后,确诊准确率较高,临床效果较好;②对于肺动脉栓塞类型的判定, II型栓子最多,共 200处, IV型为 123处, III型最少,仅为 33处,这对于分析肺动脉的各种征象效果显著。结论 16排螺旋 CT在判断肺动脉栓塞以及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确诊率高,使用效果显著。 

  • 标签:    16 排螺旋 CT 肺动脉栓塞 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64层螺旋 CT在肺部良性病变诊断与鉴别方面的应用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开展 64层螺旋 CT检查, 以每位患者经皮穿刺活检或病理检测结果为参考, CT检查结果的评价。结果: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 95 %,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结论: 64层螺旋 CT在肺部良性病变诊断与鉴别方面的准确率较高,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64层螺旋 CT 肺部良性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动脉瘤中 CT 血管成像诊断。 方法: 取 50 例脑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 DSA 和 CTA ,以 DSA 为诊断标准,观察 CTA 诊断效果。 结果: CTA 诊断 48 例患者为阳性, 2 例患者为阴性,灵敏度为 97.9% ,特异度为 100% ,准确率为 98% ,差异无意义( P > 0.05 )。 CTA 诊断患者满意度 ( 98% ) 较高于 DSA ( 82% )( P < 0.05 )。 结论: 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CT 血管成像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以快速实现诊断,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科学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CT 血管成像 脑动脉瘤 诊断价值 心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 CT诊断后分析 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随机选取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40例,根据患者 CT诊断结果按照其严重程度将其分为 4个等级,分析 CT分级与患者 VOS评分和 ODI相关性。结果:患者 VOS平均评分为( 4.21±2.14)分、 ODI为( 53.25±18.94) %, CT分级平均为( 1.35±0.48)级,患者 VOS评分和 ODI与 CT分级之间无相关性( p>0.05)。结论:通过研究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CT分级与 VOS评分和 ODI之间相关性,能够有效对患者关节炎退行性变化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腰椎关节 骨性关节炎 CT诊断 CT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患者为对象,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的是CTCT与超声诊断方式,两组患者诊断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诊断结果得知,观察组的诊断准确几率是93.3%,对照组是83.3%,观察组的诊断准确记录高于对照组。结论:CT与超声诊断的方式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准确几率比较高,合理诊断后进行对应的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CT 超声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8年 4月 -2019年 1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 71例骨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 71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常规 CT和 64排螺旋 CT诊断。结合患者最终诊疗结果,对两种类型的 CT扫描仪的确诊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普通二维 CT扫描仪确诊病例 56例, 15例未能确诊,确诊率为 78.9%,而 64排螺旋 CT扫描仪确诊病例 70例,仅有 1例未能确诊,确诊率为 98.6%。统计分析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 CT扫描仪对疾病的诊断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能有效提高骨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率,直观地显示疾病的立体结构,进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64排 CT 骨关节损伤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颅脑损伤应用核磁共振(MRI)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研究样本: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给予MRI与CT检查,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确诊率、损伤部位检出率、不同厚度血肿检出率均高于CT,P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核磁共振 诊断 检查
  • 简介:摘要:肋骨骨折是由于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肋骨断裂的一种常见外伤,法医在鉴定肋骨骨折时,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从而确定是否发生肋骨骨折及其损伤程度。但与常规CT 扫描和X线相比,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缺陷,能够更为直接可观地查看骨折损伤情况,为法医临床鉴定提供更加可靠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并对其应用于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该技术运用于法医临床鉴定提供理论参考基础。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初试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均为此段时间本院接收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分辨患者的骨折状况,同时对于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更为明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研究,以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为依据,将其中40例无微血管浸润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另40例有微血管浸润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术前CT、MRI边缘模糊征象进行对比。结果 经CT及MRI检查,研究组边缘模糊、瘤内动脉和低密度/信号环征象(TTPVI)、门脉分支癌栓(PVTT)均高于对照组,P<0.05,弥散系数(ADC)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检查中,边缘模糊、TTPVI、PVTT及ADC值均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微血管浸润 原发性肝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测定肝脏体积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的低剂量CT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0月接受肝脏体积测定的40例受检者,将其常规剂量肝脏增强计算机层成像(CT)门脉期图像采取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参照组);低剂量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采取IMR(研究组)。比较肝脏总体积、肝段体积及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较低,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技术相比,在低剂量的条件下采用IMR技术对肝脏体积实施测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得到更准确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的数据。

  • 标签: 肝脏体积 低剂量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MRI和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和检出率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手术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一共损伤部位为91处,CT检查出57处,MRI检查出94处,MRI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检出率(p<0.05);其中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脑深部挫伤和脑叶挫伤诊断中,MRI检出率要高于CT检出率(p<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CT检出率要高于MRI检出率(p>0.05);CT诊断检出敏感度为73.75%,漏诊率为26.25;MRI诊断检出敏感度为87.50%,漏诊率为12.50%;MRI诊断检出敏感度要远高于CT诊断,漏诊率要远低于CT诊断(p<0.05)。结论 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CT 急性颅脑损伤诊断 应用效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内硬化性血管瘤(PSH)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挑选本文病例,共80例疑似PSH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其动态增强CT扫描和CT平扫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与CT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等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CT扫描影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佳,而PSH疑似患者的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所得结果更趋近病理结果,对PSH的筛查与治疗的开展均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PSH) 动态增强CT扫描 诊断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本院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T组与 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检查小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 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 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关键词】 螺旋 CT;磁共振成像;小肝癌    目前来说临床上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多采取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 MRI)的检查方法, 为了对比此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此次研究特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影像科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本院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行螺旋 CT检查的患者为 CT组, 共 30例, 其中男 21例, 女 9例, 年龄在 26~ 6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3±1.6)岁;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 30例患者为 MRI组,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在 27~ 6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3.8±1.9)岁。 6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或手术切除证实为肝癌。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CT组患者:使用 GE Lightspeed 16 ProVCT进行检查, 30例患者中共发现有 5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首先对其进行平扫检查, 设备参数为 120 kV, 160 mA, 矩阵 512×512, 层厚为 8 mm。扫描的范围为膈顶处至肝脏的下缘部位, 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过患者的左前臂取静脉注入的方式, 碘普罗胺为造影剂。全部扫描完成之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相关处理。 MRI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 1.5 T超导 MRI系统进行检查, 30例患者中共发现 58个病灶。采用体部相控阵线圈, 常规的扫描序列主要有 T1WI/WATS( TR 250~ 350 S, TE 5.1~ 7 ms)等。层厚为 5 mm, 层间距为 10 mm。经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入, 选择碘普罗胺为造影剂, 用量为 100 ml, 速率为每秒 2.0~ 3.0 ml[1]。     2 结果     CT组与 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小肝癌的单个癌结节直径均在 3 cm以下, 且多个癌结节数目在 2个以内, 其直径总和亦在 3 cm以内。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够对病症早发现早治疗, 所以说小肝癌的确诊率就成为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2]。    使用螺旋 CT进行平扫时可见患者病灶一般呈现为低密度灶, 且直径在 1 cm以下的病灶密度较为均匀。现阶段来说螺旋 CT大都使用容积式扫描方式而且有较快的扫描速度, 患者只需一次气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肝扫描, 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率, 并且避免了可能因呼吸运动引发的伪影及层面跳动, 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小肝癌 MRI检查 T1WI可呈低或高信号, T2WI信号略高, T2WI信号为中低密度, 而 T2WI呈高信号正是小肝癌的特征性改变。血供在小肝癌的发生及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其改变可知小肝癌的大体状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肝组织有四分之一的血供来自肝动脉, 其余四分之三来自门静脉, 采用 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显示病灶动脉血供的变化情况 [3]。    因为螺旋 CT为可连续性的容积式扫描, 具有速度快且可覆盖面积大的有点, 同时配以多期增强技术, 就可以很好的捕捉到小肝癌的一些不显著的特征性表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推广, 此种方法也逐步被医学界及患者所接受, 成为了临床诊断小肝癌的首要方法。但是近年来 MRI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此种方法具有成像速度快且对比噪声高、运动伪影少等许多优点, 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层成像, MRI也渐渐的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中, 且优势逐渐显现。本次的研究组显示, CT组患者及 MRI患者采用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查时, 对于小肝癌的诊出率分别达到了 91.08%及 91.38%, 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认为在经济以及成像速度方面相比较, 螺旋 CT增强检查能够较好的提高小肝癌患者病灶的检出率, 而且能够提高对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操作提供有效借鉴。因此在检查小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 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 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独建库 .螺旋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对比 .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3, 42( 4): 393-394.     [2] 李伟东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 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146-147.     [3] 张建国 .多层螺旋 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0): 1354-135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部 CT扫描对患儿轻微头部外伤后行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 ,以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68例轻微头部外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进行头部 CT扫描。观察患儿头部 CT阳性情况以及行神经手术操作 (NSP)情况 ,并记录治疗性干预、诊断性干预及 CT阳性患儿死亡情况 ,分析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与 CT阳性和行 NSP的关系。结果  68例患儿 ,经 CT检查后显示阳性 26例 ,占 30.24%;此外 ,行 NSP10例 ,占 14.71%。采用治疗性干预 22例 ,占 32.35%,其余 46例患儿均采用诊断性干预 ,占 67.65%。 CT阳性中 2例患儿死亡 ,占 7.69%。不同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患儿 CT阳性、行 NSD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年龄≥ 6岁以及跌落伤与 CT阳性和行 NSP有密切关系。结论 头部 CT扫描对患儿轻微头部外伤后外科手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而男性、年龄≥ 6岁、跌倒伤可能是患儿轻微头部外伤后头部 CT扫描阳性以及需要行 NSP治疗的重要预测指标 ,在临床上根据上述特征可确定哪些群体的轻微头部外伤患儿受益于头部 CT扫描及 NSP治疗 ,可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 标签: 头部 CT扫描 患儿 轻微头部外伤 外科手术指导 预测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动脉CT成像中应用超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的效果。方法:本文抽调2018.9~2020.2疑似肺栓塞患者92例开展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肺动脉CT检查,成像前46例患者实施小剂量(10ml)对比剂团注测试(甲组),另外46例患者开展超小剂量(5ml)对比剂团注测试(乙组),比较两组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乙组患者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CT值及图像质量总体情况均与甲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肺动脉CT成像中合理应用,可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超小剂量 对比剂团注测试 肺动脉CT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时期内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甲组(30例)、乙组(30例)。甲组使用X线平片检查,乙组使用CT影像,比较各组患者检出率、特异性检出率。结果:甲组检出率为66.66%、特异性检出率为16.67%,乙组为93.34%、46.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均可起到疾病诊断效果,但后者呈现检出率高和特异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可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X线平片 CT影像 检出率 特异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是对心肌冠脉的双源 cta 检测对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的分析和研讨。 方法: 选择我院自 18 年 3 月到 18 年 9 月入住的 260 例患有 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 CT 心脉冠脉 CTA 的方式来做相关的检测,然后针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 从心肌桥诊断部位的结果来看:在 LAD 上总共有 171 例,例数占总人数的 65 . 8 %,其中,处于中段的有 111 例,较远的地段有 60 例。在 RCA 上的主要表现在其中段,一共是 8 人,占总人数的 3 . 1 %。在 LCX 上总共有 70 人,占总人数的 26.9% ,处于中间支的例数共有 11 例,占总人数的 4 . 2 %。经过检查发现心肌桥的长度基本都在 0.5 厘米至 3 厘米之间。在检查中对 56 名患者进行了冠脉的 普通 CT 的 造影检查,发现有心肌桥的有 11 人。 通过研究发现普通 CT 的检出比要 明显低于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检出比 ( P<0.05 )。 结论: 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诊断效果要优于 普通的 冠脉 CT 造影检查,具有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源 CT 心肌桥 - 壁冠状动脉 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