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重要条件。古氧相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盆地格局。不同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类型。在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古氧相类型和变化。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类型和分布。台地相区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和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一体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信风带,向西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可能性。

  • 标签: 南华海 晚泥盆世 缺氧环境模式 古氧相
  • 简介: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三维空间中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残余鲕粒白云岩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孔喉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有益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为连通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生长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 标签: 孔喉结构 微纳米CT 数字岩心 空间展布
  • 简介: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河口湾环境发育最初征兆是出现震积岩(Seismites)和水下脱水收缩裂隙(Synaeresis),预示其基底有构造性下沉,海水在间歇性地灌入,接着淡水介形类开始大量死亡。与海水有关生物痕迹如Ophiomorpha、Tigillites屡屡出现,说明此时此地淡水水体已被河口湾咸水水体所取代,最后剖面中见到滨海高能环境下生物痕迹Arenicolites和缅粒砂岩、介壳碎屑层等,指示潮道和潮汐坝存在。至此,这一地区河口湾以陆相(分流河道)-陆海混合相(河口湾点坝)-海相(潮道)为代表三元结构,便完整地记录了一次海面升降周期。由陆相动物活动痕迹、植物活动痕迹和古土壤识别出陆相部分在沙河街组有10层(开31井),由海相生物痕迹、海相生物海相内源沉积物识别出海相部分有12层(开31井、新胡4井),说明沙河街组沉积期曾有过10次以上海面升降过程。海面下降时,河流沿兰聊断裂和内黄凸起间断裂谷地侵蚀切割两岸形成可容空间;海面上升期,此可容空间部分或全部被不同类型沉积物所充填,形成了分流河道、河口湾点坝砂为代表下切谷型储层和以潮道、潍坝砂体为代表超覆型储层。

  • 标签: 东濮凹陷 储层 沙河街组 河口湾体系 储层预测
  • 简介:受流体异常高压影响而发育异常孔隙(砂)砾岩储集层成为深层油气储集层和油气勘探研究热点之一。测井、钻井试油结果揭示,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广泛存在流体异常高压,且与(砂)砾岩储集层含油性产能具有密切关系。在试油地层压力实测数据标定下,利用测井资料等效深度法对古近系沙河街组分层系、分地区进行了地层压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地层压力异常程度最大,剩余地层压力达15~30MPa。重点钻井中(砂)砾岩储集层孔隙度与对应层段剩余地层压力统计分析表明,地层压力在5MPa以上时开始对孔隙度产生影响,每增加5MPa孔隙度大约增大2%,据此推测Es3x由于异常高压存在,(砂)砾岩储集层孔隙度可增加4%~10%。结合微观储集层特征和测井资料孔隙度解释结果,分析导致该区深层储集层储集性能得以改善原因包括:(1)异常高压有利于原生孔隙及早期次生孔隙保存;(2)超压环境有利于酸性地层水进入储集层形成溶蚀孔隙;(3)流体异常高压有利于微裂缝产生,增强孔隙间连通性和渗流能力。

  • 标签: 异常高压 (砂)砾岩储集层 深层 古近系 车镇凹陷
  • 简介:川西北地区绵竹和安县等地发育下卡尼阶岩性以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丘粘结障积成因凝块石灰岩为主,上卡尼阶岩性突变为灰黑色页岩、粉砂岩,这与西特提斯地区卡尼阶在岩性和颜色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次研究用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分析了川西北地区卡尼阶中有孔虫、双壳类腕足类化石壳体和植物叶片化石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上卡尼阶化石中氧同位素值较下卡尼阶略有变小,上卡尼阶泥质粉砂岩中化石碳同位素较下卡尼阶灰岩明显变小,可能反映了淡水输入影响。结合研究区卡尼阶沉积学特征,笔者认为川西北地区同样受到卡尼期洪水事件强烈影响,潮湿气候条件下淡水输入是造成川西北地区海绵礁(丘)大量周期性死亡最后消失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卡尼期洪水事件 同位素 海绵礁 三叠纪 特提斯 超级季风
  • 简介: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的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数量上,海岸线附近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旋回频率曲线中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以识别聚煤中心迁移规律。本文在介绍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关系旋回频率曲线方法原理基础上,利用旋回频率曲线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幕式聚煤作用,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聚煤作用幕。识别出了不同时期聚煤作用幕聚煤范围。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期次聚煤作用幕,得出了不同期聚煤作用幕聚煤中心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16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不同复合层序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变化。

  • 标签: 旋回频率曲线 幕式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二叠世 贵州 西南地区
  • 简介:针对野外露头地质知识库数据获取方法存在不足,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敏捷、全局性视角定量化程度高特点,对山西吕梁市坪头乡剖面野外露头数据进行了采集、处理与地质解释,建立了野外露头区地质知识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典型区块野外露头内部三维地质模型。研究表明:(1)无人机倾斜摄影采集处理后数据模型具有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对应图像信息,可以准确定位并测量任意位置点坐标,为建立精准地质知识库奠定了良好基础;(2)对露头区储集层骨架与地质统计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建立了典型露头区地质知识库,主要包括储集层成因、砂体连续性与规模、砂体数量与相对比例、砂体几何形态和变差函数等参数;(3)在虚拟井位设置、岩性标定和储集层地质知识库指导下,利用地质统计学变差函数方法,建立了典型露头区三维地层-构造模型和2套岩性模型,模型与地质认识较为一致。

  • 标签: 无人机 地质知识库 倾斜摄影 三维露头地质建模 坪头乡
  • 简介:在南海北部大陆架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背景上,在珊瑚岸礁和堡礁周围,广泛发育着礁源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组成混合沉积。它们以砂屑、砂砾屑结构为主并含有生物格架结构。混合沉积形成条件是具备碳酸盐和硅质碎屑两类物源,活跃水动力,干湿交替气候,此外,海平面的相对波动,也会造成积极影响。混合沉积方式有随机式、相变式和随机-相变式等三种。混合沉积体常是多种混合方式交替、叠加而成沉积复合体。礁源与陆源混合沉积相模式是从岸礁-堡礁相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按沉积相和沉积结构可以分为五种混合沉积:1)礁基混积岩和礁格架混积岩,2)礁坪砂砾屑混积岩,3)礁后海滩-沙堤砾砂屑混合沉积,4)礁后泻湖砂屑混合沉积和5)礁前(翼)浅海砂屑混合沉积。礁源与陆源混合沉积鉴别标志是珊瑚骨屑和岩屑各占10-50%,其它生物碎屑不计。南海大陆架现代混合沉积是一个典型实例,可为全面研究现代南海沉积学和比较沉积学提供依据。

  • 标签: 南海 北部大陆架 混合沉积作用 混合沉积 沉积相模式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典型古土壤一风成砂剖面的释光(OSL)年代测定和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析,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除Co、Rb、Sr和Ba以外12种微量元素所反映气候变化规律较显著,其含量变化曲线上峰值段对应于古土壤层而谷值段对应于风成砂层,这一现象可作为气候暖湿、冷干波动标志;区域金新世气候变化可分为以下阶段:11.8—10.0ka气候寒冷干燥,10.0~9.2ka气候逐渐趋于暖湿,9.2~4.6ka气候相对冷干,4.6~0.7ka气候相对暖湿,0.7ka以来气候明显寒冷干燥;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中存在8次寒冷事件,与青藏高原和北大西洋揭示寒冷期具有明显对应关系,表明共和盆地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 标签: 共和盆地 风成沉积 微量元素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 简介: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分析露头描述和剖面对比,从沉积学角度解释蒙其古尔矿区铀矿化发育条件和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蒙其古尔地区三工河组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等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河口砂坝不发育。该沉积微相对研究区铀矿化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砂体连通性为成矿流体提供运移空间;(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控制氧化带发育矿体富集程度主要影响因素;(3)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砂体变异部位是矿体厚度、宽度与富集程度增大主要原因;(4)由决口扇形成泥岩天窗是越流形成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越流 砂岩型铀矿 侏罗系 伊犁盆地
  • 简介:贵州北部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沉积型铝土矿层,在不同区域其下伏底板地层分别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因此对铝土矿层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疑。对韩家店组薄层砂岩夹层大竹园组铝土矿层样品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两者锆石年龄谱呈现出一致性,且该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陆块基底地层具有明显亲缘性。以上结果证明,韩家店组碎屑岩红土化风化产物为铝土矿层成矿母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从铝土矿层与黄龙组灰岩假整合接触关系钻孔中出现黄龙组灰岩次生岩溶角砾现象可知,黄龙组灰岩同样为该矿层提供了物源。因此,大竹园组铝土矿层具有多重物源,韩家店组碎屑岩可能为主要物源,而黄龙组灰岩在古喀斯特化过程中不仅为红土物质提供了重要储存空间,也为成矿母质积累提供了部分物源。

  • 标签: 铝土矿 物源 碎屑锆石年代学 下二叠统 黔北
  • 简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与松辽盆地孤店CO2气田泉头组发育大量含片钠铝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茜素红-S染色、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分析等,对含片钠铝石砂岩骨架碎屑组分、胶结物与自生矿物、成岩共生序列等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含片钠铝石砂岩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以细粒、细—中粒为主,分选差—中等。砂岩中胶结物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片钠铝石、铁白云石和粘土矿物。其中,片钠铝石最高可达砂岩总体积22%,在砂岩中或以放射状、束状、菊花状、杂乱毛发状、毛球状、板状等集合体充填孔隙,或呈束状和板状交代长石和岩屑。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综合分析表明,片钠铝石主要由Na、AI、O、C等组成。在含片钠铝石砂岩中,成岩共生序列依次为粘土矿物包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自生高岭石—油气充注-CO2充注——片钠铝石——铁白云石。其中,CO2注入前形成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和自生高岭石,CO:注入后形成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松辽盆地 含片钠铝石砂岩 片钠铝石 岩石学
  • 简介: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环古生界深埋碳酸盐岩潜山天然气获得重大突破,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具有很强非均质性。由于沉积相是岩溶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因此文中根据岩心和薄片资料、测井相、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特征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存奥陶系纵向上表现为1个较为完整海退—海进序列,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潮下带和潮间带4种沉积微相。台内滩和潮下带微相横向分布连续稳定,水动力条件强,形成储集层早期溶孔发育,且这2种沉积环境里发育碳酸盐岩较纯净,经后期风化淋滤形成岩溶储集层厚度大、质量好,因此是有利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带。该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台内滩潮下带发育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渤中凹陷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岩溶储集层
  • 简介: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表层沉积物100个站位样品中共发现有孔虫21属36种、介形虫16属20种。优势种组合分别为Ammoniabeccarii—QuingMefocH尻n口aknerianarotunda—Cavarotaliaannectens-Elphidiumadvenum和Neomonoceratinadelicata—Sinocytherideaimpressa—Bicornucytherebisanensis。有孔虫介形虫丰度和分异度均表现出“北低南高”,即口门低、向海高特点。样品中有孔虫和介形虫属种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盐度是影响该区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水动力条件,水深对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控制性因素。由于受径流影响较大,河口湾北部水体盐度较低、径流动力较强,不利于有孔虫和介形虫生存,导致其丰度分异度均较低。河口湾南部水体盐度升高,潮流动力较强,同时受众多岛屿屏障作用,环境较为稳定,有孔虫和介形虫丰度和分异度均迅速上升。

  • 标签: 黄茅海河口湾 表层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去趋势对应分析 环境因素
  • 简介: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 标签: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 简介: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认为是最古老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层内呈弯弯曲曲粉砂岩岩墙以及明显流体化作用特点,所以又被解释为地震振荡作用形成液化砂岩脉。显微镜下,这种岩墙具有明显富残余有机质构成边界,以及由粉砂颗粒相对聚集所显示出明显流体化作用特征;再加上与这种粉砂岩岩墙共生沉积构造主要是皱饰构造,局部还发育变余波痕,由此表明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因此,这种粉砂岩岩墙应该解释为沉积面在曾经被微生物席封闭情况下,相对富含有机质细粒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脱气作用和脱水作用产物,最终可以归为由微生物形成沉积构造一种类型。

  • 标签: 天津蓟县 古元古界 串岭沟组 粉砂岩岩墙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 简介: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引起,形成粉晶交代白云石构成了现今白云岩主体。飞仙关组早期白云岩经历了不同程度埋藏重结晶作用,形成了不同岩石结构类型。飞仙关组白云岩孔隙多为原岩中继承而来,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发育意义并非创造孔隙,而是保存已有的孔隙。由于白云岩化作用发生时间早以及白云岩抗压溶性质,原生(鲕)粒间孔以及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鲕模孔/粒内溶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下来,构成了现今鲕滩相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

  • 标签: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鲕滩相储集层 白云岩化作用
  • 简介: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PRD05和中部PRD04两个钻孔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沉积速率;但7630aBP以来,PRD04孔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粗,分选性比PRD05孔差;埋深12.28m以上,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好。分析表明,9000~4200aBP,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区域沉积。近3500年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大鳌沙形成与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位置在蛇地山和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m。

  • 标签: 珠江三角洲 大鳌沙 冰后期海侵 沉积速率 沉积物粒度 涨潮射流
  • 简介:物源分析可以反演河流系统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影响。选择长江三角洲现代、中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3个代表性时代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组合、锆石u—Ph年龄谱系等分析,以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江三角洲河口沉积物源变化。与末次盛冰期相比,中全新世沉积物中榍石、锆石含量较低,重矿物GZi指数较大,古元古代锆石含量较高,但白垩纪、新元古代锆石含量较低。这些特征表明中全新世长江河口沉积物有更多源自上游地区物质,这种变化可能与流域受夏季风影响降雨量变化有关。初步分析认为,末次盛冰期研究区季风很弱,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下降,上游物质较少被搬运至河口;全新世季风加强后,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上升,此时河口沉积物更多源自上游,尤其是在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盛期。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物源分析 重矿物 锆石U-Pb年龄 冰期-间冰期 夏季风
  • 简介:目前储集层分类方法多数只是从储集层物性特征角度进行分类,而没有从储集层成因机制进行分类。通过利用分析化验资料、钻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对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Ⅱ油组(L_3Ⅱ油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对储集层物性影响,并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L_3Ⅱ油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成岩相主要识别出泥质杂基充填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强压实致密相3种成岩相;裂缝相则以无裂缝相为主,局部可观察到高角度和网状裂缝相。在此基础上通过三者叠加对储集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泥质杂基充填相—高角度裂缝相等9种不同岩石物理相。根据不同岩石物理相特征,总结归纳出了Ⅰ类好储集层、Ⅱ类中等储集层和Ⅲ类差储集层共3类储集层,实现了从储集层成因机制角度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和评价。

  • 标签: 岩石物理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储集层分类 乌石凹陷东区 流三段Ⅱ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