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石油通信专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石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石油通信专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 标签: 通信专网 石油 前景广阔 并存 社会进步 信息化
  • 简介:在全球竞争加剧、经营费用攀升、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责任加重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和/或最大限度地开采资源,油气公司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改善资本和经营状况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必须时刻注意开展技术革新,这些技术革新将会导致他们在经营方式上的逐步变化。加拿大油气工业在技术革新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采出储量和使储量最大化所需的技术革新方面其步伐也同样迅速。本文讨论了为了在一个组织内部传递各部门和个人所特有的信息,应该如何将新的数据通信技术和设备与传统的商业软件解决方案相结合。本文重点讨论了数据采集、井场监测和数据分析的新技术,在这些新技术中信息是从遥远的地方传到电脑中的。这里将对模拟概念进行评述,它将说明安全可靠的数据通讯能够将一个组织内的信息传递到个人以便作出有根据的决定和缩短响应时间。数据信息能作为其它传统软件应用领域的“种子”,从而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在组织内用因特网传递数据可以使个人与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并为工程服务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整合创造机遇。

  • 标签: 数据通信技术 因特网 石油工业 软件 井场 计算机技术
  • 简介:本书收录了由中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2005年地球物理院士讲座暨测井基础研究论坛的17篇优秀学术论文。内

  • 标签: 基础研究 测井基础 研究论文集
  • 简介:高效开发页岩气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973计划"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项目日前正式启动,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李晓红院士任首席科学家。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利用超临界CO2强化页岩气开发是当前国际研究前沿,开展这一项目研究将为我国页岩气资源高效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 标签: 天然气资源 高效开发 页岩气 基础 超临界二氧化碳 超临界CO2
  • 简介:高油价及对于未来原油供应的关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提高采收率,即一类能够显著地提高现有油藏采收率技术的兴趣。大多数关于提高采收率的经验依旧来自美国,它们主要是西得克萨斯二叠系盆地的二氧化碳驱和加利福利亚SanJoaquln谷地的几种热采工艺。每两年就要对这些项目进行一次清点。但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却正在日益增长。加拿大艾伯塔的沥青热采正在迅速增加,

  • 标签: 采收率 目的规划 二氧化碳驱 原油供应 得克萨斯 热采工艺
  • 简介:在本文中用径向基础函数神经网络(或RBFN)根据地震属性预测通过测井得到的储层性质。对于由Hampson等人(2001年)提出的相同问题,还把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测井特性 地震属性 预测 函数 基础
  • 简介:在气田开发过程中,气井无阻流量是评价气井产能、制定合理生产制度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是陈元千教授利用四川16口气井的稳定试井数据,采用平均α值的方法建立的一点法无阻流量计算公式。开发实践发现,该公式对不同的气田计算的无阻流量仍可能带来较大的误差。以川东地区30余年稳定试井资料为基础,利用最优化法对一点法产能公式进行改进。经比较,最优化方法获得的一点法公式比平均α法获得的一点法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误差更小,对产能评价更可靠。

  • 标签: 最优化求解 非线性GRG一点法求解 稳定试井 产能评价 无阻流量
  • 简介:在SEC储量评估和申报中,石油公司基于企业自身信誉的保障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必须对储量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即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储量不能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证实储量的误差应控制在10%之内。对于扩边与新发现储量,控制风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参与储量评估的基础井选择。关于基础井的选择条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是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评估公司的通用做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标准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以效益开发为前提的指导方针,一些国际通用做法也无法适应于所有地区。基于SEC储量首先强调的是有效益,提出从技术经济学中的盈亏平衡分析出发,建立计算单井动态盈亏平衡模型初始产量的判断方法,与单井稳定产量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基础井,使储量评估贯彻“有效益开发储量”的原则,对四川盆地不同深度的气藏初始产量进行计算,其初始产量均高于目前国家标准所确定的起算标准,通过单井经济性的严格选择,最终实现储量风险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储量评估 基础井 风险控制 动态盈亏平衡 稳定产量 初始产量
  • 简介:作为综合性时延地震方案的一个主要内容,对PanCanadian的Weyburn油田薄层状裂缝碳酸盐岩油藏的大规模CO2注气进行监测,于2000年8月在注气前,成功地采集到了水平井井间地震测量的原始数据。该项目的目标是要推广可能追踪作为时间函数的CO2含量详细变化的技术以及证实地面地震数据(3分量和9分量三维)和三维VSP的监测效力(在相同的时间里做这两项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和在一个产量限定的时窗内,结合作用压电震源挠性管和48级压敏检波器串的创新技术,在两口平行水平井进行了作业。所记录的资料展示了以很多有用波型组成的波场。处理结果表明,用压缩波(纵波)、剪切波(横波)和管道波导波的层析成像,对监测注CO2气的效应有较好效果。我们相信,这次在Weyburn作业的成功,向人们展现出井间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Weyburn油田 平行水平井 井间地震剖面 规划 数据采集 层析成像
  • 简介:采用数学预测模型对气区产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论证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的科学性,对指导天然气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气田常用产量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总结和评价,从中选出不受模型分类因子正整数取值限制的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Ⅱ型预测模型,以及目前常用的广义翁氏模型等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量进行全生命周期预测。结果表明:(1)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量发展趋势都有着较乐观的预测结果,由于各自数学原理不同,预测结果中峰值时间、峰值产气量、峰值产气量发生时的累积产气量等存在着差异;(2)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在2021—2030年预测年产气量均在(200~210)×108m3左右,更符合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3)广义Ⅰ型预测模型预测峰值时间出现在2065年,峰值产量285×108m3,相对稳产期17年,而广义翁氏模型预测产量峰值时间则在2050年,峰值产量270×108m3,相对稳产期11年。

  • 标签: 预测模型 产量 常规气 变化趋势 峰值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