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现代人本主义思维出发,以城市社会地理学原理,即从社会空间结构与社区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质量构成,体现在城市要满足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上。而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的健全与否取决于生活空间行为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的空间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居民以居住为主的生活行为对立的居舍类型的可获性上。由此,不同阶层居舍类型体系是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区域基础,其空间分布类型的可获性决定对应阶层人群能否获得以居舍为主的生活空间。本文首次从居民选择居住地行为规律以及形成的城市居舍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的理念下论及城市社会区域空间体系公正配置与空间控制原理。
简介: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高速推进的城市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走健康城市化道路已成为中国今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城市化新的内涵,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已成为政策要点。本文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重要机制,以包容性增长为出发点,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构建了涵盖资源与环境包容性改善、经济包容性增长、社会民生包容性发展、人口质量包容性提升、政策与制度包容性调整5个方面的健康城市化支持体系。通过建立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支持体系,可以指导和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简介:随着广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州以民生为重点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也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从2009年开始的广州20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到2012年全面推进,将有131个街道实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届时广州居民将会享有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所开展的服务。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提出了调整社区服务战略与完善社区服务内容的建议与对策,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社区资源,进一步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积极作用,满足居民的需求。倡导在全市社区社会服务工作中,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羊城模式”,服务居民,造福社会,建构新型的社区服务体系,营造一个具有广州特色与服务创新的社区服务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环境。
简介:<正>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国外学组与黑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所、黑龙江规划院、哈尔滨规划院联合于1990年1月9日至1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第二届国外城市问题研讨会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常委夏中玎、全国城市规划情报网中心组组长李宁等同志到会并做了发言.本届会议是一个多学科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参加研讨会的60余名代表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有城市规划的专家、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教授和研究员.还有来至各地的规划局的学者和领导.提交大会交流的30余篇论文、大都属于研究苏联及东欧等国家的城市问题的范畴,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考察过苏联、朝鲜、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学者在会上作了生动的
简介:对国内外城市雕塑规划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外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与国内城市雕塑规划的主要特点与差异,并分析国内现有城市雕塑规划的局限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广州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实践经验,并重点分析广州市借鉴国际经验,引导城市雕塑规划向公共艺术规划转型的尝试,提出城市雕塑规划应从对雕塑艺术的详细设计转变为对雕塑发展的远景构想;从精细化的规划引导转变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从以政府、规划师为主导的精英型规划转变为政府、规划师、艺术家、公众共同参与的公众型规划。
简介:上世纪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城市区域的快速崛起,不同时期相继出现了多个城市区域概念称谓,从西方学界的大都市带、全球城市区域、巨型城市区域,到国内的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其内涵实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基于全球化背景对近期中国城市区域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评述,包括城市区域的相关概念、界定标准、研究方法,以及作为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典型城市区域——长三角的系列研究。从中发现,国内学者对西方城市区域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进行积极借鉴,针对中国城市区域开展了广泛探索研究,提出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界定标准及方法手段,注重全球化、信息化、地方化等要素条件的影响,在城市区域的不同理论方法视角和不同空间尺度层次都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与西方城市区域研究相比,国内学界的理论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中国城市区域的快速发展也将为之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