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建国后中国舞剧文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舒巧的舞剧编创一方面继承传统舞剧戏剧观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融汇西方现代舞剧的创作理念,经历了早期的"历史再现型"舞剧形态、中期的"情感表现型"舞剧形态和后期的"情境创生型"舞剧形态,典型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舞剧不同文体形态的美学特色。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到舞剧现代性的转型,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即吸引观者的共鸣、强化观者审美体验的动力场。同时,舞剧由传统的典型形象塑造逐步进入到一种象征的表达。这种象征的表达与现代人的审美体验息息相关。正是这种现代性审美体验逐步使舞剧走向其自身的文体独立。
简介:建国后中国舞剧文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舒巧的舞剧编创一方面继承传统舞剧戏剧观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融汇西方现代舞剧的创作理念,经历了早期的“历史再现型”舞剧形态、中期的“情感表现型”舞剧形态和后期的“情境创生型”舞剧形态,典型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舞剧不同文体形态的美学特色。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到舞剧现代性的转型,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即吸引观者的共鸣、强化观者审美体验的动力场。同时,舞剧由传统的典型形象塑造逐步进入到一种象征的表达。这种象征的表达与现代人的审美体验息息相关。正是这种现代性审美体验逐步使舞剧走向其自身的文体独立。
简介:本文从民俗素材的舞蹈编创教学入手,通过对比此类创作与舞台化民间舞蹈的创作,明确其创作教学核心是重塑民俗舞蹈的生存语境,通过舞蹈摹态化的动作呈现,反映和凸显其民俗文化之功能与内涵,将民俗文化氛围在艺术表演中加以强化和渲染,从而实现符合民族(地域)风俗、民俗文化特征、民俗审美基调、生活心态等的舞蹈编创教学。以此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元素提取”和“民俗舞蹈创作元素之系统构建”,创造性地提出贯穿民俗舞蹈创作课堂教学的“四步走”格局,以及包括肢体形态元素构建、肢体动态元素构建、审美元素趋向、生命气质(精神内核)元素构建、关系元素构建五个部分在内的民俗舞蹈编创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