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尼泊尔特别流行观音菩萨信仰,有诸多造型奇异的观音形象,乘物观音即其之一。这种观音造型的特征是重乘物,自上而下,分别是毗湿奴、金翅鸟、狮子。有时还增加一条诃利蛇,形成四重乘物。观音菩萨是佛教观想中的,乘物观音乘骑于毗湿奴肩上,表明观音凌驾于印度教诸神之上,是佛教自我优位心理的物化表现。这种乘物观音出现在印度佛教末期的成就法鬘之中,是瑜伽形者观想的宇宙至尊神,他们努力使自己与乘物观音融汇为一体,以达到解脱证道的目的。乘物观音造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对于研究中印佛像源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尼泊尔三乘物观音 成就法 佛教造像
  • 简介:篆书中的“艹”部、“竹”部和“双手”部,书写规则都用六笔合成,而隶书只须笔。这种六笔法是怎样变成笔法的呢?根据过去文字演变的理论,在篆书中、“草篆”中找,都无法找到可以将两者衔接起来的依据。然而跨越东周时空,直入代吉金,纵观殷墟龟甲,却可发现早期隶书中“艹”部、“竹”部的写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的写法完全一致(图1,图2)。又如“兴”、“兵”、“戒”、“举”、“丞”、“共”之类文字的“双手”部,在东周篆书中找不到“隶变”的依据,在西周反而可见到许多写法与隶书完全吻合。西周《兴鼎》、《簋》、《戒鬲》铭文的“兴”、“兵”、“戒”的“双手”部,不仅“双手”合一,且弧势已逐渐变小(图3)。这类字例还可在西周几十铜铭中找到,商金文中亦已有数例。可见“双手”部的笔法不仅形成早,且字例很多,弧势已很小,这当然为“隶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问题是,为什么篆书体系继承六笔法,而隶书体系则继承笔法?隶书时代与东周是连续的,为何笔法不能衔接?隶书时代与代相隔甚久,为何笔法反而相遇?对此,我个人有以下一些观点:一、篆隶分流早。分流从西周就已开始,所以篆、隶渐成两条脉络,两书写模式。时间愈久,两者差异也愈大。故东周之后...

  • 标签: 三笔隶 笔篆法 篆法三笔
  • 简介: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以飨读者。

  • 标签: 笔记小说 书史 校补 文人 宋元 古代
  • 简介:撇(1):落笔重、行笔怏、收笔细,关键在出锋。出锋要像汽车刹车,不能在出锋前突然加速,也不能一下刹住不动。长撇相对短撇弯曲一些,但切忌弯得过分,太弯则无力,如“人”、“文”等字。撇(2):起笔轻、收笔重,中间略带弯势,向左下斜曳,收笔用力按,笔势向左上提。此笔画一般用在字左侧的长撇,如“度”字”。

  • 标签: 硬笔书法 规范字 教程 行书 收笔 “文”
  • 简介:宋黄庭坚绢本草书《腊梅咏》诗卷以草书写咏梅诗首,前后题跋均为作者自书行书。本文通过作品风格、相关题跋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作品创作的年代范围进行判定;梳理诗文中所涉及的王棫、张仲谋等人及相关信息;并对此卷的收藏流传经历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黄庭坚 草书 咏梅诗
  • 简介:肖振中,1958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供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任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画专业 美术家协会 作品 湘西 研究生课程班
  • 简介:朱以撒:张建会的隶书是比较简净、静穆的,不以外张为能事。作品中没大起落动态的笔调,平静安和,收多于放。这样的表现形式未必能使欣赏者在触目时有强烈的感受,也不至于留下强烈的印象而一见倾心。

  • 标签: 张建 选书 工程 朱以撒 欣赏者
  • 简介:百年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作为一“观念史”,并将它置于“现代化”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框架中去考察是本文的主题。山水画由一古典画向一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题材转换在20世纪经历了文化改造、意识形态改造和现代主义改造个历史节点,尽管这个历史节点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导因和矛盾关系,但追求“现代化”的观念则是贯穿这一过程的基本逻辑,所有关于山水画改造的艺术方案几乎都是在这种理想中开始和完成的,尽管对“现代化”这个词义的理解千差万别。

  • 标签: 山水画 “现代” “现代化” 文化改造 现代主义 理论和实践
  • 简介:小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早在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一切发现、发明活动的源泉。”因此.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呢?

  • 标签: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 艺术 生命 美术课 知识经济发展
  • 简介:总的来说,全球化时代艺术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艺术的语言探索和观念更迭都具有超国界的意义。国际视野是各国艺术家成长、创作、艺术策划、展示的共同语境。而另一方面,民族化在全球化时代艺术的发展中被进一步强化,从最初的无意识中创作展现的个人置身的民族文化背景的流露,

  • 标签: 时代艺术 民族文化背景 文化特征 艺术传播 任伯年 艺术认知
  • 简介:绘画中的透视法则是由早期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们发明创造的,它使得在平面上再现维空间和立体的人物等成为了可能。也就是说基于这种法则表现出来的物象看上去更象“真”的,而这种对维空间的征服以及逼真效果的营造是在中世纪绘画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绘画中从未有过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物体近大

  • 标签: 绘画 透视法则 画家 物象 三维空间 文艺复兴时代
  • 简介:民艺的概念源自东亚文化视野中的日本,上世纪初日本的柳宗悦是东亚最早倡导民艺价值观的人。柳宗悦倡导通过民艺的简洁实用培养日本人的文化自信,通过民艺发现自然之美和造物神性的力量。上世纪初,柳宗悦也到过中国,他的民艺学思想影响了中国近半个多世纪的民艺文化观。民艺学也因此在中国生了根,

  • 标签: 乡村妇女 生活 村民 剪纸 北方 柳宗悦
  • 简介:陶瓷首饰是以陶瓷原料为主与各种另类素材结合而加工创意的饰品。陶瓷首饰是独特、新型的首饰作品。造型的多样、颜色釉彩的神奇、陶瓷质感的灵活、多种材质的结合、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创新,使陶瓷首饰具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陶瓷首饰 分类 设计 创新
  • 简介:艺术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水彩画家,除了要把握水彩的特性,体现透明、湿润、轻快的特点;遵循自身的材质优势,发挥透、薄、亮、流、韵等特点,通晓和掌握水彩画常规的各种技法之外,还要努力借鉴其他画的各种观念和技法。

  • 标签: 水彩艺术 变革与创新 水彩画家 技法 画种
  • 简介:国画创新与生活体验刘庆和走在北京的街头,最担心的就是交通堵塞了。汽车、自行车、行人比肩接踵。每遇此境,都有如泥浆被灌在石头缝中,砌到一起的感觉。后来在进行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创作时,曾以此感受创作了题为《墙》的超现实风格素描组画。大约从那时起,我开始...

  • 标签: 中国画 中国人物画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现代化 中国画技法 革命历史题材
  • 简介:《在一起》这件作品,在视觉上设置了一件关于公民纪念碑的矩阵,却通过激发民众的狂欢从而拆解了纪念碑功能,其本质是“反纪念碑”的。这种狂欢的姿态,纵情的欢笑,将政治的对抗和历史的沿革进行意义真空,并通过一美学意义上的扰动,在政治自由和审美自由之间启发我们对“参与”的再认识。这种由审美感知所建立起的作品情境性、虚构性和假设性,使它区别于西方诸多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参与式艺术,是对“参与”的另类表达。

  • 标签: 纪念碑 自由 参与
  • 简介:当代艺术本身是一趋向于“策略”的设计行为,这不仅意味着在摆脱对客观事物“再现”之后,艺术表现不论基于哪种形式语言,都或多或少无一例外的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看法及手法,更是强调了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今天,与其说是设计被艺术化,不如承认艺术被设计化的现实.于是,艺术与设计从融合互动到界限消失亦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 标签: 艺术 设计 跨界 互动 融合
  • 简介:要谈论美术学院的实验教学,必然会回到什么是当代艺术的讨论,因为当代艺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我的“更前卫艺术”理论中,它甚至更加不像艺术,艺术成为个人观察社会和问题思考的一方式,所以我强调用社会科学介入美术学院的教学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我的那篇《美术学院培养不出艺术家》的短评显然也是针对现在的美术学院对艺术理解的陈旧观点,

  • 标签: 美术学院 实验教学 无边界 当代艺术 见解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