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鲁迅的走上左翼道路,与译介俄苏的文学作品有相当大的关联.他由对"同路人"的关注而进入到对革命的思考,呈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某种逻辑过程.鲁迅对革命与文学的关系的思考,不同于同时代的左翼青年,他更看重知识群落自身的有限性,即人应如何通过自我超越,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左派文人倘不注意现实问题,很有可能走向右翼,因此,革命文学应当是远离概念与口号的具有人间暖意的存在.鲁迅的这一思想得到毛泽东以及延安左翼文学工作者的肯定,这一遗产的丰富性和对旧文明的破坏性,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一种强音.鲁迅的问题意识虽受到了俄苏文化的暗示,但要比俄国人的思想更让人亲近,他是植根于中国土地上的一面旗帜,并深切地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简介:本文从个案出发重新检讨西南当代艺术中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而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重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西南当代艺术的—个重要特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精致化与闲暇化是手工技艺滋生、繁荣的先决条件,造就了西南当代艺术中强大的手工技艺传统。架上艺术的“手工快感”既是一种以身体传承、以心传心的悠久的传统技艺,也是与日常生活同体的一种身体行为与文化遗传。而西南当代艺术中盛行的“享乐主义”就是这种追求身体快感的创作冲动的逻辑结果。西南当代艺术,特别是架上艺术,正是从身体出发、追求手工快感的艺术享乐主义的一种视觉表现和肉身冲动。
简介:根据西方社会学家的区分,文化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大传统”为上层社会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的背景是国家主流权力对意识形态的干预,所以,它常常以权力的面貌出现:“小传统”则是指民间流行的通俗文化传统,是社会的边缘文化,它的背景往往是远离国家控制,或国家控制力薄弱的边缘地带。确实,中国电视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大传统”的总倾向,这与中国“文以载道”的文艺观有关,同时也与文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情境密切相联。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制度性改革,加上电视作为当代中国“第一”叙事艺术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这一特性,日常生活空间由此逐渐成了电视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然而,电视文化在为观众建构了一个日常态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并没有沉溺于对世俗生活的简单描写,而是在建构的过程中也逐步消解着这个日常态的凡俗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