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预算法常有“财政宪法”之美誉,究其原因在于,预算法是管理政府之法,而非政府之工具,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我国《预算法》,其深远意义已完全超出了文本修订之意。本文认为预算公开的根本功能是维护纳税人权益,这是制度设计的法益起点;同时能间接地制约与规范行政机关的财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督促立法机关更好地履行其预算职权。深层次看,预算公开的功能意义在于,强化纳税人的参与,优化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预算公开的制度设计,应当同时包括预算文本意义和过程意义的公开,公开对象既包括普通纳税人,也包括作为其受托人的人大代表。同时,本文指出,现阶段应继续在破解预算公开的制度性障碍、拓深公开的力度、堵住新法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和补足规范缺失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使预算公开进程能超越静态文本,不断深化。
简介:预算数据的公开是现代政府财政治理的着力点。预算透明是公民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政府取信于民、强化公信力、优化行政权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如何公开政府预算的数据信息,不同国家的做法不尽相同,印度是我国"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同样属于超大人口规模的新兴经济体,关于其预算数据公开的制度和机制,值得关注。印度关于预算数据和信息的公开体制是比较完整的,既有要求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也有政府设立的机构和公民自建的组织,这些组织成长为联结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纽带。在详细梳理了印度政府预算公开的各项法律规定、要求,并具体讨论了印度富有特色的公民参与地方预算的制度安排之后,就会发现:行政效能提升是预算数据公开的目标效果,财政治理的关键在于使政府与民众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与协商机制。
简介:预算法律责任在法治国家领域深刻影响着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运行机制和动态过程,因此预算法律责任的实践运转必须接受理论的检验和制度的考量。预算法律责任由预算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构成要件组成,还受到归责原则的约束。预算法律责任涵盖违宪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责任形式区分。追究行政责任实际上是我国现阶段处理预算违法行为和失序行为的主要手段,但预算法律责任不应等同于简单的行政处罚。预算法律责任规制的最终目的是遏制政府收支行为中的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等问题,实现公共财产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理分配,使公共财产真正物尽其用,落到人民迫切需要的实处。为此在实际操作中,须加强预算法的刚性,具体表现为加强预算法律责任的刚性,在落实预算法律责任的同时应维护宪法权威,尊重人大权力,同时须考虑预算的公共性和财产性,审视实体和程序的一体性,配套落实预算法律责任。
简介:自进入二十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财政赤字预算主流派在西方经济模式和财政结构中基于世。赤字预算虽然为平衡各国当年财政供给带来一定困难,但却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刺激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打开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并提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加快,各年度财政预算赤字亦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蕴涵着“物极必反”,如果财政预算赤字增长过速、严重失衡,必将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因此,长期以来,各国经济学家都把如何建立科学的财政赤字预算体系,如何确定合理的赤字预算平衡空间,并正确处理好财政赤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首要研究和解决的财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