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研究就健康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某社区内30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将两组老年人干预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老年人的各项对比数据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加优质,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管理期间,采用健康管理可以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cott触发点风险评估联合循证护理预防腰椎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骨科腰椎手术患者325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62例(2019年10月—2020年3月)和干预组163例(2020年4—9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干预组联合应用Scott触发点风险评估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压力性损伤管理核心胜任能力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岗位态度、知识综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压力性损伤管理核心胜任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联合Scott触发点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性损伤管理核心胜任力,且能减少腰椎手术患者手术相关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55岁中老年人11 931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食物摄入频率、疾病史、睡眠时长等;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BMI;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30)筛选是否患有抑郁症状,分别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55岁中老年人群中,自报睡眠时长不到7 h者占17.79%,自报睡眠时长≥9 h者占16.8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95%。在调整了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呈U形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7~8 h相比,睡眠时长为≤5 h、6 h和≥9 h的≥55岁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749倍(95%CI:1.279~2.392)、1.284倍(95%CI:1.021~1.615)和1.260倍(95%CI:1.033~1.538);女性睡眠时长≤5 h、6 h和≥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2.115倍(95%CI:1.473~3.038)、1.605倍(95%CI:1.213~2.123)和1.313倍(95%CI:1.011~1.705);55~64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长≤5 h和≥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806倍(95%CI:1.014~3.217)和1.478倍(95%CI:1.060~2.061);65~74岁老年人睡眠时长≤5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前者的2.112倍(95%CI:1.327~3.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75岁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不足或过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独立相关,二者呈U形关联,尤其要关注女性和55~64岁的中老年人。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的用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用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9月在杭州市抽取600例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用药知识和用药信念问卷、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有效回收率为85.0%。结果510例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中,191例老年人(37.5%)依从性好,187例老年人(36.7%)依从性一般,132例老年人(25.9%)依从性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服药种类、用药信念水平、用药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用药知识、用药信念为多重用药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用药知识、用药信念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用药指导,采用综合干预手段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从而提高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最大膈肌活动度(Dmax)的相关性。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家属中招募老年志愿者(≥60岁),采用超声测量其用力吸气时的Dmax,以四肢肌肉质量指数(ASMI)、上肢握力及日常步行速度作为诊断标准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在人体学特征、肺通气功能、运动能力及Dmax的差异,并采用线性回归评价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Dmax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5例老年志愿者,年龄(69.47±5.15)岁,其中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28例(19.31%)。肌肉衰减综合征者的体重、ASMI、最大吸气压(Pinmax)、最大运动能力(Wmax)及Dmax均低于非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Dmax与性别、身高、ASMI、握力、步行速度、Pinmax、Wmax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81、0.130、0.322、0.373、0.401、0.134、0.388,P=0.012、0.037、0.009、0.002、0.022、0.009、0.002)。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及用力肺活量(FVC)后,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的Dmax仍呈负相关(β=-0.310、P=0.021)。结论Dmax与老年人Pinmax、Wmax等指标相关,而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将增加老年人Dmax下降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煤矿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状况及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7-10月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大同市煤矿社区老年人180例,按年龄分为低年龄组(< 68岁)(n=94)和高年龄组(≥ 68岁)(n=86)。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评估,并通过分层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关系。结果低年龄组MMSE、MoCA 筛查认知功能异常率分别为39.4%、66.0%,高年龄组分别为32.6%、61.6%,低、高年龄组MoCA筛查异常率均明显高于MMSE(χ2=26.69、10.18,均P < 0.001),但两组MMSE、MoCA筛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36,均P > 0.05)。低、高年龄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异常率分别为4.3%、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 > 0.05)。与MMSE、MoCA筛查阴性者相比,低年龄组中MMSE筛查阳性者ADL和使用工具生活能力(IADL)显著增加了7.0%和9.4%(均P < 0.05),MoCA筛查阳性者ADL显著增加了3.5%(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SE、MoCA总分与ADL评分(r=-0.26、-0.27,均P < 0.001)、IADL评分(r=-0.27、-0.27,均P < 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煤矿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应重视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结果,通过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以提高其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护人员和老年人对于老年衰弱的认知和对于衰弱管理的态度。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北京市3个社区的14名社区医护人员和17名社区老年人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受访者对衰弱管理的认知和对于衰弱管理的态度,采用Colaizzi 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对老年衰弱的认知上提炼出3个主题:社区老年人对老年衰弱认知、理解不一,个体差异大;社区医护人员对于老年衰弱的概念理解较为全面,但对此概念接触不多;对于老年衰弱认知存在几个误区。对衰弱管理的态度提炼出4个主题:大部分衰弱老年人希望得到科学的衰弱管理;衰弱前期的老年人不认同衰弱管理;社区医护人员肯定老年衰弱管理的重要性;在北京社区开展老年衰弱管理尚存在许多阻碍。结论应加强对老年衰弱的教育和宣传,加快制订基于证据的老年衰弱管理方案,指导社区实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3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46例与无癫痫组16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和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癫痫组与无癫痫组合并高血压(15例比22例)、责任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22例比24例)、动脉瘤数量多发(23例比41例)、颅内血肿(15例比26例)、脑积水(15例比21例)和神经功能后遗症(14例比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1、23.840、11.113、6.737、10.306、9.16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多发动脉瘤、颅内血肿、脑积水和神经功能后遗症为影响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361(1.476~3.421)、3.012(1.935~1.845)、1.494(1.027~1.845)、2.785(1.684~3.982)、1.920(1.283~2.984)、1.637(1.171~2.316)]。结论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继发癫痫发生,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2年第4季度至2018年第3季度收到的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有关瑞戈非尼的肝胆系统不良事件信号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检索到瑞戈非尼相关不良事件报告26 013份,筛选出28个首选术语为可疑肝胆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采用ROR和PRR及其95%置信区间(CI)下限对不良事件信号强度进行分类排序的结果显示,黄疸及胆红素升高信号最强(ROR=8.56,95%CI下限:7.66;PRR=8.46,95%CI下限:7.58);其次为其他实验室检查异常(ROR=6.05,95%CI下限:4.95;PRR=6.03,95%CI下限:4.94)和肝脏相关疾病(ROR=5.46,95%CI下限:4.71;PRR=5.43,95%CI下限:4.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瑞戈非尼剂量≤80 mg/d,剂量为>80~<160 mg/d时,肝胆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更高(OR=1.702,95%CI:1.230~2.356,P=0.001);相对其他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发生肝胆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低(OR=0.436,95%CI:0.240~0.792,P=0.006)。结论瑞戈非尼有导致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的药物剂量可能与肝胆系统损伤风险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项培训对提升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压力性损伤防控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宜兴市某二级甲等医院内科病区工作的4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结果干预后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2.88±4.65)分,高于干预前的(80.25±8.69)分,干预后实践考核成绩(91.63±4.14)分,高于干预前的(79.25±8.74)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进行压力性损伤防控的专项能力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压力性损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稳定了护理队伍。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由于视神经病变导致视野缺损的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病理性眼压升高为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在许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即使眼压正常,患者仍出现进展性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说明除了高眼压因素外,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微循环障碍、自由基、跨筛板压力梯度变化、兴奋性毒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剥夺、轴浆断流、免疫失衡、胶质细胞活化这些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49-556)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循证护理对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运用FMA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选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2.73%,明显低于对照组30.91%,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上肢、下肢评分分别为(45.41±4.30)分、(20.46±2.48)分,均高于对照组(33.46±3.75)分、(14.43±2.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中医循证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切片病理所观察的移行区前列腺癌癌灶大小、分布及其肿瘤分级、分期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且术后前列腺标本制作病理大切片患者129例。记录病理学病灶位置、最大径线、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分级分组(ISUP);影像学病灶最大径线、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对病理大切片与影像学诊断病灶进行逐一对应,分析位于不同分区的前列腺癌病理学特征和影像检出情况。结果12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大切片病理检出213个癌灶。同时位于外周区及移行区的癌灶21个(9.9%),最大径线(2.82±0.71)cm;外周区的癌灶85个(39.9%),最大径线(1.36±0.81)cm;移行区的癌灶107个(50.2%),最大径线(1.60±0.94)cm。位于移行区的癌灶较多,癌灶最大径线较大,不同区域病灶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MRI资料完整的患者中,大切片病理检查出105个癌灶,MRI共检查出75个癌灶,位于移行区的癌灶MRI检出率较低,评估癌灶大小与大切片病理检出癌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癌灶直径≥1.0 cm或癌灶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2组及以上的主要病变进行分析,位于移行区的病灶MRI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移行区病灶比例高,且肿瘤径线更大。移行区的前列腺癌灶易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中易漏诊,需要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接纳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安徽省阜阳市3所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415名老年人,采用自我接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接纳总量表得分为(44.11 ± 7.25)分,得分率为67.86%(44.11/65),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兴趣爱好、子女数、养老院居住时间、子女探望频率、年龄是老年人自我接纳的主要影响因素(F值为48.228,P<0.001)。结论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接纳处于中等水平。养老院或社会层面应重视较高年龄组、新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给予这类人群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规划晚年生活、通过文娱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采取相应措施和谐其与子女关系,以提高其自我接纳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厦门市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发病情况和因素,为后续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12月在厦门市湖里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60~80岁老年人3 650例,对其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并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因素对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影响。结果3 650例受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共943例,患病率为25.84%,男性、高龄、超重、吸烟、饮酒、高血压的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χ2=243.826、8.325、64.348、65.632、114.808、41.213,均P<0.05),HUA老年人较正常老年人血肌酐高、血尿素氮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三酰甘油高(χ2=58.126、307.161、132.119、47.70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超重、饮酒、高血压、高血尿素氮、高血肌酐、低肾小球滤过率、高三酰甘油是老年人HUA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较高,且与不良生活方式及临床指标有关联,社区应做好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及时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体检老年人群衰弱状态的转换情况,并分析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833名≥60岁体检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等调查其基线健康状况和衰弱状态。2020年6—7月,随访研究对象的衰弱状态,对比分析其衰弱状态转换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衰弱程度进展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研究对象为3 061人,中位年龄71.0岁,男性1 256人(41.0%),基线时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分别为1 563人(51.1%)和156人(5.1%)。4年后,1 304人(42.6%)的衰弱程度进展,395人(12.9%)改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OR=1.170,95%CI:1.147~1.194)、婚姻状态(有配偶:OR=0.377,95%CI:0.292~0.486)、体育锻炼(以每天为参照,从不:OR=18.610,95%CI:14.461~23.950,有时:OR=4.210,95%CI:2.186~8.107)、基线衰弱状态(以衰弱为参照,健康:OR=20.464,95%CI:11.779~35.553,衰弱前期:OR=2.147,95%CI:1.270~3.632)、卒中史(OR=2.195,95%CI:1.454~3.313)和糖尿病(OR=1.811,95%CI:1.346~2.437)(均P<0.05)。结论衰弱状态的动态转换较为常见,高龄、无配偶、体育锻炼少、基线衰弱状态、卒中史和患糖尿病是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衰弱程度进展高危人群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