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岁以下患儿病原体感染后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31例因各种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且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阅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5%的患儿。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弓形虫IgM抗体、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同时用血球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用生化仪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异淋阳性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单核细胞百分比(M)、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6.9±0.8)×109/L、(61.6±1.9)%、(11.8±0.51)%、(5.6±1.9)mg/L,均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为(24.3±1.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镜确认131例患儿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0%)的感染患儿中支气管肺炎(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症的占比分别为22.9%、18.3%、12.2%。结论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患儿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为主,且处于疾病急性期;当异型淋巴细胞计数>10%,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混合病原体感染,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及EB病毒感染。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显微镜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有利的诊断价值,在临床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异型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症
  • 作者: 宋小舟 方旭 丁洁 金林 游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650041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一科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一科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情况,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某三级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登记的603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接触人群、接触方式、接触源及预防用药情况。结果603例职业接触事件中,<30岁的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接触(70.98%,428/603);护士最多(48.92%,295/603);职业接触多发生在外科(35.16%,212/603);锐器伤为最主要接触方式(86.90%,524/603);手部为主要接触部位(90.38%,545/603);高发地点为病房(53.57%,323/603)和手术室(22.72%,137/603);易发生职业接触的操作是拔针(34.83%,210/603)、手术(20.89%,126/603)和整理/清洁物品(19.73%,119/603);致伤锐器中最主要物品为头皮针(34.73%,182/524);接触源以乙型肝炎为主(39.30%,237/603);接触源主要来自含有血液的医疗器械(81.92%,494/603));预防用药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分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0,P<0.01);预防用药前后HBsAb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2,P<0.01)。结论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接触的防护教育、操作规范、疫苗接种和监测管理是行之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方法。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接触 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因其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故常导致诊断困难、治疗不及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2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衣原体,鹦鹉 重症肺炎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尿路感染(UTIs)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感染,可以表现为临床症状轻微也可以严重到危及生命。尿路感染的高复发率和日益增加的细菌耐药性可能会大大加重这些感染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它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本综述中,我们介绍了病原菌是如何在宿主细胞黏附和定植,细菌菌毛在尿路感染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病原菌在UTIs及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中的致病机制。阐明尿路感染中发生在宿主-病原体层面相互作用上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感染中导致的病理生理学后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刻理解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菌毛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简称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发病例数较多的性传播疾病,女性持续或重复感染可引起不孕,孕妇感染还可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严重影响人群优生优育。目前衣原体感染尚无疫苗可预防,系统筛查有助于疾病防控。我国衣原体感染形式严峻,但由于不同地区检测手段不统一,成本效益不明确,针对性的衣原体筛查策略尚未建立。本文对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和筛查策略模式进行综述。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检测方法 筛查
  • 简介:摘要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按照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及先天梅毒等。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其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伴发各种并发症,差别较大。这3种性病的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确定。应尽早、规范并按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应进行必要的随访。淋病的病原体耐药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梅毒 淋病 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患儿 女,9岁,因"肢体无力2年3个月余,加重7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不对称性肌无力,病初因存在部分类似肌炎的表现而误诊为炎症性肌病,后根据免疫治疗反应欠佳考虑为遗传性肌病。基因检测发现FHL1基因c.311G>A,p.C104T,为已知杂合新生致病性变异,进一步对肌肉组织行甲萘醌-硝基四氮唑盐染色,发现胞质内蓝紫色包涵体,最终确诊还原体肌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和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尚未有针对它们的有效疫苗问世,但疫苗相关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CT疫苗CTH522已经通过Ⅰ期临床试验,有望填补CT疫苗的空白。同时,多种有效NG候选疫苗靶标抗原也被开发,给疫苗研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文对CT和NG疫苗研发工作中的进展、障碍和临床实验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淋球菌 蛋白质疫苗 DNA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cerEpic)感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HcerEpic细胞经DEAE-D预处理后加入E型Ct标准株,培养44 h后收集HcerEpic细胞(感染组),并以未感染Ct的HcerEpic细胞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总RNA后反转录并构建cDNA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代表性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结果共检测23 997个基因,差异基因125个,其中上调基因119个,下调基因6个;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对病毒防御反应、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对Ⅰ型IFN的细胞反应等条目;KEGG富集通路为甲型流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HPV感染、NOD样受体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感染Ct前后转录组存在差异,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IFN通路,与细胞抗病毒过程密切相关。qPCR验证了ISG15、IFIT2、OASL、UBE2L6等差异显著且与IFN通路密切相关的基因。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宫颈上皮细胞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托北京市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从全市35家不同类型的哨点医院招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临床标本并系统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对采集的临床标本,进行包括肺炎衣原体在内的30种(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将筛检出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肺炎患者2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愈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9例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例、肺炎患者107例。81.5%(97/119)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年龄介于5~44岁之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92.4%(110/119)、发热88.8%(95/107)、咳痰76.5%(91/119)。39.3%(46/117)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39.7%(46/116)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36.9%(41/111)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24.5%(12/49)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MB同工酶升高。影像学方面:90.6%(87/105)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肺实质改变,病变部位常见于右肺下叶34.3%(36/105)和左肺下叶27.6%(29/105)。转归方面:73.8%(79/107)的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病程天数M(P25,P75)为18.0(13.5,22.0)d,住院治疗天数M(P25,P75)为10.0(7.0,13.0)d,1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6例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无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监护或机械通气治疗,无患者死亡。结论北京市2015―2019年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总体症状较轻,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咳痰,大多数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需住院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肺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宿主为鹦鹉及鸟类,人类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道吸入感染。临床上对鹦鹉热衣原体肺部感染较为重视而对于病原体的血行播散缺乏关注。本文报道2例通过二代测序检测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中高核酸序列数鹦鹉热衣原体的病例,考虑病原体吸入致肺炎,并入血造成血流感染。对传统培养无法明确的少见、复杂病原体感染以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的重症感染,二代测序技术是有效的补充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相关症状的特征与区别。方法基于2010-2016年我国20个省份的腹泻症候群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收集因急性腹泻就诊的门急诊病例,调查病例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共22种常见致泻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导致患者腹泻的临床症状模式特征。结果共收集腹泻就诊病例38 950例。分别对5种致泻病毒核酸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8.29%),其次为诺如病毒(13.06%);对17种致泻细菌分离培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25%)。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粪便性状与便常规检验结果,但致病性弧菌感染与病毒性腹泻较为相似。结论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存在不同的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细菌 病毒 症状
  • 简介:摘要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是沙眼衣原体在对自身有害环境下为逃避宿主的抗感染免疫而形成的一种可逆状态。目前研究表明,接受同样暴露条件,仅少部分人在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出现持续性感染状态甚至严重并发症,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现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发展与各种暴露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联进行分析,以了解造成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可能暴露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持续性感染 暴露因素
  • 简介:摘要呼吸道感染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时进行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有助于精准诊断,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控制儿童呼吸道感染最佳临床管理的重要策略。近年来,除传统的染色镜检、培养和抗原检测技术以外,PCR技术、呼吸道症候群检测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等亦已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常用样本及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效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学技术 儿童 症候群 宏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快速抗原检测(胶体金)对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诊断效果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集深圳市南山区7 936名育龄妇女的阴道拭子样本和尿液样本,应用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扩增检测法检测CT,以核酸扩增检测为标准,评价快速抗原检测的效果,同时检测拭子样本的念珠菌、线索细胞、阴道清洁度和尿液样本的尿潜血、尿蛋白和尿白细胞,分析与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7 936名育龄妇女的尿液样本核酸扩增检测检出CT感染269例(3.39%),拭子样本快速抗原检测检出CT感染69例(0.87%)。快速抗原检测法的灵敏度为16.73%,特异性为99.69%,阳性预测值为65.22%,阴性预测值为97.15%。单因素分析提示线索细胞检测阳性与CT快速抗原检测假阳性有关(P<0.05)。结论快速抗原检测诊断价值低,且结果假阳性与线索细胞检测阳性有关,临床医生可结合线索细胞检测结果判断,必要时进行核酸扩增检测。

  • 标签: 胶体金 衣原体,沙眼 核酸扩增检测 线索细胞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居我国各类感染性疾病首位,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我国医疗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的规范化进行探讨,以便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与分流,有利于疾病的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病 呼吸道感染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无创样本沙眼衣原体的性能。方法以罗氏Cobas® 4800CT/NG作为参照试剂,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研究所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尿液样本(248份)及女性患者阴道拭子样本(224份),评估SAT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性能。结果最终有470份样本纳入统计。罗氏PCR检出阳性60例(12.8%),男性阳性数33例,女性27例;SAT检出沙眼衣原体阳性41例(8.7%),男性阳性数19例,女性22例。SAT试剂应用男性尿液检测的灵敏度为57.58%,特异性为99.06%;女性阴道拭子检测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性100.00%。结论SAT试剂可以应用于无创样本,但是其应用尿液检测沙眼衣原体上还需要对尿液的核酸提取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提高其检测的灵敏性。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无创性样本
  • 简介:摘要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现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川崎富首次报道后,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均未明确。近年来川崎病的流行病学高度提示川崎病的发病与感染有关。研究报道目前已知与川崎病有关的病原体有数十种,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该文就近年来报道的与川崎病有关的病原体进行综述,旨在介绍相关病原体可能引起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川崎病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损伤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川崎病 病原体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从原核生物的适应性免疫机制衍生出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and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以其特异性高、可开发性强、简单高效等特点迅速从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中脱颖而出,既为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也在体外诊断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快速、便携、经济、高效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体外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性能,在肿瘤基因诊断、遗传病筛查、移植排斥反应检测等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此文仅就CRISPR-Cas系统的作用原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病原体核酸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核酸检测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系统 基因编辑 体外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