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的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的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的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的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的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的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的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的,在根本的转变中具有非实体的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的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的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的贯彻始终和对我执的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的未化之处。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