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始终坚定不移的,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如何结合的问题却是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延安时代毛泽东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党在总结教训、拨乱反正之后,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总结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的结合,结合是关键。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中,内含着两个密切联系的'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主要是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现代化,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则主要是社会层面的现代化。毛泽东关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思想与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思想,均具有丰富的内容,并且指导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毛泽东两个'四个现代化'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要求,他强调要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措施,他着重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形成双轮驱动。同时,他还特别指出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特别注意的工作方法问题,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严守党的农村政策底线,把握好时、度、效。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无疑都非常重视理论的大众化,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确,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探索、提炼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是其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是其明确提出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其不断深化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是其创新发展阶段。从整体上厘清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机理。
简介: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简介:瞿秋白不仅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苏俄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以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重要思想资源,以中国的现代化为主题,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形式、中国内容和中国原则,鲜明地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这一特色经过李达和毛泽东的改造和发展而凝炼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而瞿秋白所阐发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