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1推挽皮囊式能量交换装置专利简介  图1为2000年挪威某公司提出的推挽皮囊式压力交换装置原理图。图2为日产量2000吨的推挽皮囊式压力交换装置。图3为移动式集成系统。我国近年在唐山建造的5万吨/天的海水淡化厂就是采用该一专利技术

  • 标签: 中的流体 交换装置反渗透 反渗透法
  • 简介:摘要: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一种综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等多种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希望相关人员不断探索,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机电一体化 数控技术 应用
  • 简介:《液压螺纹插装阀技术与应用》是一本将技术、市场与研究三结合的专业书,是一部全面阐述螺纹插装阀技术、市场、元件原理性能选用与加工、系统设计与应用、仿真与建模、CAD阀块设计原则与软件操作、最新发展与今后发展趋势的书籍。该书对液压螺纹插装阀的发展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技术的优缺点、当今与今后的市场发展与需求、国内外同类元件的性能价格比、国内外领军企业的销售情况与技术特点、今后总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阀的详细分类与所有品种规格的市场情况、每种阀的性能分析及其选用与应用举例、在工程机械主机的应用原理图与功能、比例阀及其应用等等。该书提供了从元件原理到系统设计后生产阀块的全部工程技术所需要的知识。

  • 标签: 螺纹插装阀 比例螺纹插装阀 高速开关数字阀 液压大系统建模法 液压阀市场态势 阀块生产制造
  • 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经济发展加速导致能源需求激增。国家面临东南沿海城市呼电、电厂呼煤、煤矿呼运输的严峻局面:能源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制约了经济发展。我国要实现能源远距离输送,规划中的“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建设必须抓紧实施。

  • 标签: 能源战略 重大技术装备 煤矿 工程 生命线 中国
  • 简介:<正>1推挽液压缸式能量交换装置专利简介上一讲中所述的是一种推挽增压缸式能量交换装置,这里再给出另一种推挽增压缸式能量交换装置的方案。图1为2007年天津大学提出的推挽式增压缸能量交换装置原理图。专利说明书的摘要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用的三缸三活塞型能量回收器。该能量回收器包括三段液压缸,

  • 标签: 液压缸 增压缸 交换装置 反渗透海水淡化 能量回收器 推挽式
  • 简介:一、为什么提出“技术架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带来极大影响,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其推动制造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 标签: 智能制造 技术 架构 人民生活 制造领域 颠覆性
  • 简介:四年前.新一代“高铁动力”——高速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成功通过国家铁道检测试验中心的地面试验考核,进入装车考核。一年后,长沙地铁1号线用永磁同步电机成功交付用户。这是国内首次将永磁同步电机装载在整列地铁车辆投入装车应用。2016年,该线路正式载客运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牵引系统已经迈开产业化步伐,中国轨道交通的‘永磁牵引时代’终于来临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株洲所董事长的丁荣军兴奋地表示。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牵引系统 轨道交通 传动技术 株洲 高铁
  • 简介:1斜盘泵-马达式能量交换装置专利简介图1为2006年天津某研究所提出的基于斜盘泵斜盘马达式海水淡化能量交换装置。本质上就是在双出轴电动机二端分别安装一台斜盘式柱塞马达和一台斜盘式柱塞泵。该装置便于速度控制,

  • 标签: 能量交换 泵-马达 海水淡化 斜盘泵 装置 控制技术
  • 简介:1目前不锈钢轴承热处理状况高碳铬不锈钢轴承主要应用于存在酸、碱、海水等腐蚀性介质的工况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设备上,诸如:军工机械、精密仪器仪表、医疗器械、食品机械、化工机械等。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使用不锈钢轴承的设备与数量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钢材料现行标准为GB/T3086—2008《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其前一版为GB3086—82。与GB3086—82相对应的轴承零热处理质量检验标准为JB/T1460—2002。JB/T1460—2011是对JB/T1460—2002进行的修订。不锈钢轴承零件的主要热处理工艺如下:

  • 标签: 高碳铬不锈钢 轴承热处理 轴承零件 技术条件 滚动轴承 质量检验标准
  • 简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新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制造业的制造模式、制造手段和生态系统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革。以新兴技术创新改变了的制造业如何强化和升级创新体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做了深度阐述。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技术创新体系 咨询委员会 智能制造 李伯虎 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