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5例腹部SF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增强表现。结果 CT和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各项指标(形态、钙化、密度、出血、囊变、边界、带蒂、周围组织浸润姐承压)均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部SFT接受CT及MRI诊断均可获得准确的检出结果,两者影像学特征表现存在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和详实的依据,望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编织冠状动脉(WCA)的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冠状动脉造影疑诊WCA的患者37例,进行腔内影像学分析,总结确诊为WCA患者的IVUS及OCT特点。结果37例入选者中,共确诊WCA患者9例(24.3%),其中累及右冠状动脉6例、前降支2例和回旋支1例;WCA病变节段平均长度2.2 cm(范围1.2~4.5 cm)。WCA造影的直接征象为冠状动脉的某一处分出多条细小管腔,这些管腔沿着主血管走形方向缠绕而行,形成"麻花辫"样的编织网,随后再次汇合成一条正常血管。病变血管段长短不一,除非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血流多数不受限。OCT及IVUS显示局部管腔存在多个螺旋管腔,彼此独立且每一隧道均有较为完整的三层血管结构。结论WCA具有典型的IVUS和OCT影像特征,借助IVUS及OCT有助于提高WCA检出率并指导治疗决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和药物服用情况,收集患者生化指标及OCT成像指标。结果(1)入选69例冠心病患者,共75处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52例(75.4%,52/69)、左回旋支4例(5.8%,4/69)、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19例(27.5%,19/69)。(2)对临界病变OCT的斑块特征分析,发现其中伴血栓7例、斑块破裂6例、薄纤维帽脂质斑块25例、巨噬细胞49例、微血管35例、胆固醇结晶35例、溃疡3例、内膜夹层6例。(3)经OCT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中位数2.9 mm2分组,MLA<2.9 mm2组的C反应蛋白[(2.92±2.44) mg/L与(1.98±1.30 ) mg/L,P=0.045) ]、总胆固醇[(4.13±0.78) mmol/L与(3.74±0.75) mmol/L,P=0.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7±0.83) mmol/L与(2.22±0.78) mmol/L,P=0.007)]、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44) mmol/L与(0.80±0.34) mmol/L,P=0.024)]、脂蛋白a[(1.16±0.17) mg/L与(0.95±0.09) mg/L,P=0.042]均高于MLA≥2.9 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两组,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6例,未行PCI 59例;发现PCI组面积狭窄度[(68.58±4.90)%与(63.10±7.09)%,P=0.001]、直径狭窄度[(65.65±6.91)%与(60.77±8.41)%,P=0.024]、脂质斑块弧度[(245.3±41.0)°与(189.8±99.6)°,P=0.001]、脂质斑块长度[(19.11±6.40) mm与(14.72±9.30) mm,P=0.035]均较未行PCI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OCT指导的PCI组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25%和未行PCI患者发生率5.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结论根据OCT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估,发现临界病变中管腔面积越小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同时也发现具有大脂质池的易损斑块更多地进行了介入治疗,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决策更多依赖于斑块组织特征,而不仅仅是MLA大小。
简介:采用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相干态光场与三型运动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光场压缩效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干态光场与运动巨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平均光子数、原子运动速度和场模结构参数对光场的压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固定原子运动速度和场模结构参数时,增加平均光子数.可以实现完全压缩的光场.随着平均光子数的增加,压缩曲线的振荡周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压缩曲线的振荡幅度明显增大,压缩的稳定性变小;在平均光子数和场模结构参数一定时,原子运动速度对光场压缩的深度以及压缩周期影响程度较大,增大原子运动速度,不但可以实现完全压缩光场,而且压缩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对眼内硅油的限制和角膜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6例(6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因晶状体虹膜隔损伤合并玻璃体视网膜损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总结随访期间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角膜内皮镜观察的硅油位置和角膜内皮情况。结果6例眼外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岁(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6岁),2例外伤眼为左眼,4例为右眼。5例为眼球破裂伤,1例为眼球钝挫伤。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数为18.5个月。6例行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后硅油均限制于缝线后,始终没有接触角膜内皮。4例至末次随访角膜保持健康透明,2例严重眼外伤患者分别在随访11、16个月时出现角膜带状变性(均非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所致),其中1例角膜带状变性患者随访51个月时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6例患者均无视物遮挡或炫光等不适主诉。所有患者术后体位相对自由,无需保持俯卧位。1例出现硅油乳化并在硅油乳化后阶段性眼压升高。结论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可有效防止眼内硅油移位至前房,有效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内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直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73例(146眼)。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项眼前节指标,如水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水平前房直径(HACD)、前房深度(ACD)等,综合这些指标应用STAAR公司提供的ICL计算软件结果来选择ICL直径。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采用Friedman M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DVA)较术前提高(x2=156.08,P<0.001)。术后各时期有效指数、安全指数均大于1。术前和随访期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ACD、房角宽度(ACA)术后均较术前减少(t=4.63、31.17、23.57,均P<0.001)。术后拱高为(483±231)μm,其中理想拱高眼数占比83.6%;将理想拱高眼的指标纳入回归分析,得到公式:ICL直径(mm)=6.474+0.43×HVID(mm)+0.299×ACD(mm) (R2=0.44,F=36.23,P<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白内障及房角粘连、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的ICL直径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安全、有效。通过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得的HVID、ACD值可作为ICL直径选择的重要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特征在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与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瘤(hypo-PNE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pSPN和40例hypo-PNET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结果、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比分析pSPN和hypo-PNET患者的肿瘤部位、形状、生长方式、病灶长轴与胰腺的关系、边界,有无钙化、浮云征、环形强化、腊肠样强化、肿瘤内血管影、胰胆管扩张、远端胰腺萎缩、肿瘤内囊变,肿瘤囊实性比例、肿瘤长径,以及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时肿瘤实性部分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pSPN和hypo-PNET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特征鉴别pSPN与hypo-PNET的诊断效能。结果pSPN患者与hypo-PNET患者相比,多为女性[71.6%(58/81)比45.0%(18/40)],年龄较小[36.0岁(27.0岁,46.0岁)比56.5岁(48.2岁,63.7岁)],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76.5%(62/81)比55.0%(22/40)]、边界清楚[70.4%(57/81)比40.0%(16/40)],有钙化、有浮云征、无肿瘤内血管影、无胰胆管扩张、呈囊实性比例较高[53.1%(43/81)比20.0%(8/40)、65.4%(53/81)比35.0%(14/40)、77.8%(63/81)比32.5%(13/40)、79.0%(64/81)比55.0%(22/40)、38.3%(31/81)比22.5%(9/40)],肿瘤长径较大[4.0 cm(3.0 cm,5.6 cm)比3.3 cm(2.6 cm,4.2 cm)],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的CT值较小[分别为(54.7±13.1) HU比(68.2±15.0) HU、(65.9±16.0) HU比(79.2±14.2)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Z=-6.24, χ2=5.85、10.32、12.02、10.03、23.50、7.51、7.72,Z=-2.53,t=-5.08、-4.46;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诊断pSPN和hypo-PNET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OR=0.874,95%置信区间(95%CI)0.827~0.923,P<0.001]、钙化(OR=5.412,95%CI 1.428~20.506,P=0.013)、肿瘤内血管影(OR=0.212,95%CI 0.055~0.817,P=0.024)、动脉期CT值(OR=0.943,95%CI 0.899~0.988,P=0.015)。基于临床特征和MSCT特征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944(0.905~0.990),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92.5%(P<0.001)。各独立预测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钙化、肿瘤内血管影、动脉期CT值和联合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65(0.565~0.765)、0.726(0.627~0.826)、0.850(0.775~0.924)、0.757(0.660~0.853)、0.944(0.905~0.983),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P<0.001)。结论钙化、肿瘤内血管影、动脉期肿瘤密度等MSCT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可用于鉴别pSPN与hypo-PNET。
简介:摘要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快速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指导和优化PC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进行精准PCI不可或缺的工具,但OCT在我国的使用率仍较低且不规范。鉴于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价值及我国的应用现状,专家组总结了既往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建议等,形成了规范及推广OCT在中国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膝关节创伤性骨折应用多层面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接诊50例疑似膝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面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而对比多平面重建与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结果:三维重建诊断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多平面重建,其中三维重建诊断技术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数据与多平面重建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2000和Sirius测量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10月1─31日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就诊的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12例(224眼)。分别采用OA-2000和Sirius测量患者前房深度(ACD) (不含角膜厚度)、水平角膜横径(WTW)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法评价其一致性。结果:Sirius和OA-2000测量的WTW分别为(11.84±0.38)mm和(11.87±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7,P<0.001);ACD分别为(3.23±0.26)mm和(3.16±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6,P<0.001);CCT分别为(538±35)µm和(524±34)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7,P<0.001)。Bland-Altman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WTW、ACD、CCT的95%一致性范围分别为-0.16~0.21 mm、-0.20~0.07 mm、-29.1~1.1 µm。结论:OA-2000和Sirius对近视患者的WTW、ACD、CCT测量结果相关性好,但是有差异,一致性欠佳,临床上不可直接相互替代。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irius与Orbscan-Ⅱ两种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高度近视者眼前节参数。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拟行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131例(131只眼),分别以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直径(WTW)、前房深度(ACD)、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及瞳孔直径(PD)等眼前节参数,比较其结果。结果Sirius测量的上述参数依次为(11.537±0.320)mm、(3.336±0.208)mm、(512.786±30.559)μm及(3.961±0.524) mm。Orbscan-Ⅱ测量的各参数依次为(11.549±0.287)mm、(3.113±0.204)mm、(501.120±37.810)μm及(4.408±0.560)mm。两种仪器测量WT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3,P=0.133),而测量ACD、TCT及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04,9.498,-10.958;均P<0.001)。结论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WTW一致性较好可相互替代,测量其他眼前节参数不能相互替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术源性散光(SIA)及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者36例(56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Scansys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查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和轴位并计算得出SIA、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CA)及前房深度(ACD),比较其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平坦轴屈光力、角膜后表面散光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屈光力术后1周及1个月为(-6.59±0.24)D、(-6.64±0.23)D,与术前(-6.49±0.27)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均数SIA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为(0.80±0.35)D、(0.74±0.34)D,与术后1周(1.07±0.47)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89,P<0.05);CCT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539.81±27.64)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4,P<0.05);ACV、ACA、AC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64,367.50,625.93;均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后1个月SIA趋于稳定,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屈光力术后3个月、CCT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CV、ACA、ACD术后增大并保持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CASIA2和PentacamHR测量近视者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者120例(120眼),分别使用CASIA2和PentacamHR测量眼前节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PentacamHR相比,CASIA2测量的前表面曲率(Z=-7.53,P<0.001)和全角膜屈光力(Z=-8.89,P<0.001)较高,中央角膜厚度较薄(t=-9.03,P<0.001),角膜总高阶像差较小(Z=-8.47,P<0.001),瞳孔直径较大(t=41.88,P<0.001),前房深度较深(t=-4.33,P<0.001),角膜水平直径较小(t=-4.19,P<0.001)。角膜球差(6 mm)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P=0.352)。CASIA2和PentacamHR两种仪器测量前表面平均曲率(ρ=0.98,P<0.001)、全角膜屈光力(ρ=0.97,P<0.001)、中央角膜厚度(r=0.94,P<0.001)、前房深度(r=0.89,P<0.001)相关性好,角膜球差(6 mm)(r=0.52,P<0.001)、瞳孔直径(r=0.40,P<0.001)、角膜水平直径(ρ=0.68,P<0.001)结果相关性较好,而角膜总相差(4 mm)(ρ=0.21,P=0.021)相关性较差。结论CASIA2和PentacamHR对于近视者前表面曲率、全角膜屈光力、瞳孔大小及角膜水平直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球面像差测量结果一致性好,但总角膜高阶像差一致性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疑似眼内炎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眼内炎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右眼视力0.02,眼压20mmHg,角膜水肿消退,前房清,瞳孔5mm,呈无张力状态,玻璃体清晰,眼底正常,向患者讲明病情,出院随诊。出院后2周复查,右眼视力0.1,眼压18mmHg,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5mm,呈无张力状态,玻璃体清晰,眼底正常。结论对于疑似眼内炎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眼前节感染常表现为角膜内皮炎和前葡萄膜炎。hCMV角膜内皮炎可能与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um cell,CEC)中hCMV的复制或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有关。治疗需针对炎性成分和病毒本身,可全身或局部使用更昔洛韦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hCMV前葡萄膜炎常表现为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和Fuchs综合征。hCMV对CEC和小梁网细胞较高的亲和力常引起CEC密度降低和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继发性青光眼。当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和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及时行抗青光眼手术等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