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生殖系统感染对公众健康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影响尤其显著。本研究以“生殖护理在预防生殖系统感染中的作用评估”为题,通过对两百份临床数据的收集分析,研究生殖护理措施对预防生殖系统感染的作用。研究发现,适当且规律的生殖护理能有效降低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其中清洁生殖器、定期妇科检查及避免不健康的性行为等是预防生殖系统感染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接受有效生殖护理教育的患者其对生殖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态度和行为习惯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患者。总的来说,生殖护理对于预防生殖系统感染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一成果为公众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为护理专业和医疗机构在运用护理策略上,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制定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绝经期宫内节育器(IUD)滞留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76例围绝经期非IUD避孕以及1224例围绝经期IUD滞留女性进行围绝经期症状和生殖健康问卷调查及健康检查,运用多元回归Logistic的方法分析围绝经期IUD和滞留IUD有关因素。结果围绝经期女性非IUD组与IUD组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附件炎和阴道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UD组BMI及体重平均值均低于非IUD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女性非IUD组与IUD组腹痛比较两组围绝经期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UD组痛经明显少于非IUD组,而腰腹痛高于非IU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滞留IUD并没有使得妇科疾病增加及贫血、围绝经期症状和月经改变的发生,应当进一步研究围绝经期IUD种类的匹配情况对上述参数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婴儿型多囊肾病胎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产前超声提示羊水过少,胎儿肾脏结构异常。知情自主选择引产后,采集引产儿大腿内侧的肌肉组织和双亲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胎儿和双亲的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明确致病变异的来源。结果超声提示胎儿双肾体积增大,右肾多个强回声点,左肾内强回声点合并多个无回声团。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胎儿携带PKHD1基因c.7994T>C和c.5681G>A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提示二者分别遗传自其父母。结论结合胎儿的影像学资料,PKHD1基因c.7994T>C和c.5681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其致病原因,上述结果可为该家系的后续妊娠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因不明的早发癫痫性脑病(EOEE)的遗传学病因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病因不明的EOEE患儿的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分析患儿临床特点、遗传学测序结果。结果检测出EOEE相关的致病或可疑致病突变24例,包括婴儿痉挛症(10例)、Dravet综合征(3例)、吡哆醇依赖性癫痫及大田原综合征(各1例)、非已知癫痫性脑病(9例)。患儿起病年龄1 d~11个月(中位年龄4.2个月),就诊年龄2 d~4岁(中位年龄10个月),确诊年龄均控制在就诊1个月以内。发现单基因变异20例(33.3%),CNV 4例(6.7%);涉及13种基因:KCNQ2、SCN1A、SCN8A、CACNA1E、CDKL5、PPP3CA、PCDH19、TSC1、TSC2、ZEB2、ALDH7A1、DCX、HNRNPU;4例CNV异常分别为17p13.3缺失、11q23.3q25缺失、1q36.31-p36.33缺失、1q43-1q44缺失合并Xp22.33重复;共20种变异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新发位点;11q23.3q25缺失导致婴儿痉挛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ZEB2变异导致婴儿痉挛症、PPP3CA基因导致癫痫性脑病均系国内首例报道。结论基因与CNV是EOEE患儿的重要潜在病因,病因不明时联合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CNV测序技术检测,可提高EOEE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诊断水平;对此类患儿早期进行遗传学检测,可以早期确诊及进行癫痫精准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后的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开展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针对两组患者均在临床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判断发热病人的病因。结果 实验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情况均相比常规组较高,两组相比(X2=5.217,P=0.023;X2=4.821,P=0.028;X2=6.316,P=0.012;X2=5.926,P=0.015;X2=7.566,P=0.006),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对于发热病人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给予一定的临床推广、采纳。
简介:摘要中肾样腺癌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中肾样腺癌生长方式的多样性,与许多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学重叠,使得其诊断极具挑战性。基于GATA3、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10等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减少了此类肿瘤的漏诊和误诊。与中肾腺癌100%具有KRAS突变相似,>80%的中肾样腺癌存在该基因的高频突变。但是与中肾腺癌鲜少出现PIK3CA、PTEN、CTNNB1等基因突变不同,KRAS突变的部分中肾样腺癌同时也可以检测到这些与苗勒源性肿瘤相关的重要分子改变。此外,中肾样腺癌还具有中等水平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有趣的是,中肾样腺癌与苗勒源性病变混合存在的病例中,二者不仅具有相同KRAS/NRAS突变及拷贝数异常,各自还有其独特的分子改变。中肾样腺癌常与苗勒源性病变合并存在,结合分子遗传学改变,佐证了中肾样腺癌的起源可能与苗勒管密切相关。目前,中肾样腺癌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临床仍以经验性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模式为主,疗效尚不确切。鉴于KRAS基因在中肾样腺癌的高频突变,靶向KRAS通路相关基因及KRAS突变的合成致死搭档的药物开发有望为这类患者的治疗迎来曙光。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
简介:据统计,男性不育中约8%~35%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当男性生殖系统被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侵袭,例如前列腺、精囊、输精管与尿道感染等,将影响免疫的反应,炎症的过程会损害男性生殖系,降低精子生产能力,导致的无精症、少精症、弱(死)精症、畸形精子等,还会损坏生殖道正常环境,导致输精管道梗阻、抗精子抗体形成、菌精症、精液白细胞增多症及精浆异常、精液化异常、少精液症等。细菌常通过外界顺着男生殖道逆行感染尿道、前列腺、精囊、输精管、附睾及睾丸。病毒常通过血液循环途径感染睾丸。微生物常通过感染后的局部炎症及免疫的反应损伤男生殖道,导致男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