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ToleamwhetherHPV16E6/E7genescorrelatewithcervicalcarcinomaandprecancerouslesions.MethodsAmplificationandcloningofHPV16E6/E7geneswereperformedbyPCR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fortheirsequences.Cervicalcancer,CINⅡ-Ⅲandcervicitiswereconfirmedbypathologicdetections.ResultsDetectionratesofHPV16E6/E7inbiopsiesofcervicalcarcinoma,CINⅡ-Ⅲandcervicitiswereindividually70%,75%and65%.StatisticresultsshowthatthereisnodifferenceamongtheminHPV16E7detection.AlsotherisnodifferencebetweencervicalcancerandCINⅡ-ⅢinHPV16E6detection,however,bothwerehigherdetectionsthanincervicitisstatistically.ConclusionHPV16E6/E7genescorrelatewithcervicalcarcinomaandprecancerouslesions.E6genemightespeciallyfunctiononoccurrenceofcervicalcarcinomafromprecancerouslesions.
简介: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及相关技术,为普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2月~2004年10月间216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肿瘤采取局部扩大切除或乳房象限切除,有20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147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与本病无关;局部复发率1.85%。按照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乳房美容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符合优良标准的有199例(92.13%),不满意者17例(7.87%)。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形体改变少、能提高生存质量,但须合理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及保乳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I、Ⅱ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验组78例,均采用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及肋间神经。对照组为我院2008年6月份以前56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未注意保护胸前神经,观察对比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患侧胸大肌萎缩情况,患肢内收及内旋运动时胸肌肌力,评定胸肌功能。结果实验组78例中,术后患侧胸大肌5例(6.4%)无一例重度萎缩,对照组56例中,术后患侧胸大肌重度萎缩18例(32.1%),轻度萎缩16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防止胸大肌萎缩、患侧胸部变形、疼痛及上肢感觉障碍、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CAF、CMF两组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用CAF、CMF化疗方案治疗Ⅱ、Ⅲ期乳腺癌94例,3~4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CAF组的总有效率为68.89%(31/45),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8例;CMF组的总有效率为46.94%(23/49),其中CR0例,PR23例,P<0.05.两组毒性反应比较:CAF组有较为严重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治疗均有效,毒性反应均可耐受.CAF组疗效及毒性反应均高于CMF组.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IIb~IVa不同期别宫颈癌118例,随机分为放化组及放疗组各59例,两组均采用全盆照射(40Gy/20次28~30天)、三维适形放疗(26~36Gy/13~18次,17~22天),放化组从放疗的第一周起进行化疗,化疗方案主要以含顺铂方案。结果放化组、放疗组的近期有效率(CR+PR)均为100%,3年生存率为81.4%(48/59)、64.4%(38/59)(P=0.038),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1%(39/59),、42.4%(25/59)(P=0.010);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9%(10/59),、35.6%(21/59)(P=0.021);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3%(9/59)、30.5%(18/59)(P=0.049)。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中晚期宫颈癌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cc—Ag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与肿瘤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微粒子(MEIA)法检测109例子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和放射治疗的53例子宫颈鳞癌血清Scc—AS阳性患者,每周定期检测血清Scc—Ag值观察其下降情况。结果:109例治疗前血清Scc—Ag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病期越晚Scc—Ag阳性率越高(P〈0.005),病理分化与Scc—Ag阳性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53例放疗过程中连续检测Scc~Ag,发现Scc—Ag阴性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肿瘤负荷的减小而增加。在治疗中或治疗后Scc—Ag持续高水平是较强的危险信号,并提示可能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未控。结论:血清Scc—Ag是子宫颈鳞癌较好的一种肿瘤标记物,定期检测血清Scc—Ag对子宫颈癌的发展状态、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随访监控具有临床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意义。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简介:目的评价卡铂为基础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以卡铂+5氟脲嘧啶(5-Fu)方案进行单疗程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共32例,观察化疗前后宫颈局部肿瘤病灶大小的变化、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中,临床CR与PR分别是9.4%(3/32)和56.3%(18/32),总有效率是65.6%(21/32),组织学CR1例,占3.1%。症状缓解方面。显效率为56.3%(18/32),有效率为25.0%(8/32)。非参数检验显示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块大小(最大径〉4cm与≤4cm)的化疗疗效差异无显著性,Spearman检验也未发现化疗疗效与上述因素的显著相关性。骨髓抑制是本化疗方案最为显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Ⅰ~Ⅱ度,分别为31.3%(10/32)、34.4%(11/32),Ⅲ度和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6.3%(2/32)、3.1%(1/32)。32例患者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卡铂联合5FU作为宫颈癌NACT方案是有效、可行、安全的。但影响疗效的因素、远期疗效及对生存率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病例数以及长期的随访追踪。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端粒酶及增殖核抗原的表达。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正常宫颈的端粒酶活性,并用S-P法测定相应石蜡标本的增殖核抗原。结果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正常宫颈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35.71%、0.00%;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66.73±12.41、37.28±11.25、6.97±4.05,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且端粒酶阳性组PCNA表达级别高于端粒酶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PCNA高表达与端粒酶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