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放射疗法,对比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名患者采用直接病灶扩大切除,对48名患者采用颈淋巴清扫术,并且对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过手术切除后治疗有效率为92.6%,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3例,副神经出现损伤2例,皮瓣坏死1例,其它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通过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效果十分显著,尽早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讨。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所接受的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共6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0例)使用延续性护理,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针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2年5月,将我院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系统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指标和睡眠质量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主观精力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精神健康评分指标,以及基础健康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主观精力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精神健康评分指标,以及基础健康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入睡时间评分指标、睡眠时间评分指标、睡眠效率评分指标、睡眠紊乱评分指标、安眠药物评分指标,以及日间功能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入睡时间评分指标、睡眠时间评分指标、睡眠效率评分指标、睡眠紊乱评分指标、安眠药物评分指标,以及日间功能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效果优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临床中给予治疗的效果以及经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0例,对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等进行后续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给予针对性且及时的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出院时间更快,能够快速回归日常生活,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新型口唇拉钩在口腔口腔颌面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5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牵拉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医用新型口唇拉钩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中25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25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25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25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来说,采用医用新型口唇拉钩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疼痛评分,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种疾病,但由于其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诊断与综合治疗方案,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诊断,系统梳理了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面,以确保准确诊断。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我们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后,我们强调了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和监测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维护。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我们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的8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接受CBCT术前评估。研究结果显示,CB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清晰地展示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医生提供了精确的解剖信息。基于CBCT的评估,手术方案更加准确合理,有效提升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同时,CBCT还能预测手术难度与风险,提前识别潜在并发症,为术后护理与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表明,CB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前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医生制定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病症,我们探究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共计8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44例患者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住院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减少了一定的手术时间,各项指标疗效更高;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64%)之间有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来说,治疗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临床的治愈率较高,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