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岛状皮修复会阴部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3月,设计旋髂浅动脉轴型皮,旋转180°后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会阴部创面8例,供区植皮或局部皮转移后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成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例皮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的部分缝线后缓解;1例皮掀起后远端血运欠佳,遂改行皮延迟术,二期转移修复会阴缺损;其余皮均一期成活,未出现切口裂开、感染、皮下血肿和皮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移植皮外观及形态良好,无明显臃肿、色素沉着;供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旋髂浅动脉轴型皮血供可靠、供区易修复,可大范围转移,是修复会阴部原发或继发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旋髂浅动脉 岛状皮瓣 会阴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面动脉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发生于上颌、软腭、颊部等口裂以上的12例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术同期采用逆行面动脉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患者中,皮成活11例(91.7%),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局部、颈部肿瘤复发各1例。下颌下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结论:逆行面动脉制备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口裂以上的缺损。

  • 标签: 口腔癌 逆行面动脉瓣 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逆静脉供血顺静脉回流与顺静脉供血逆静脉回流对游离动脉化静脉皮存活效果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将每只白兔的1侧后肢作为观察组,另1侧后肢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逆静脉供血顺静脉回流灌流方式,对照组给予顺静脉供血逆静脉回流灌流方式,同时临床应用逆静脉供血顺静脉回流治疗前臂动脉化静脉皮游离移植修复手术软组织缺损10例,观察游离动脉化静脉皮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游离动脉化静脉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应用10例中,8例游离动脉化静脉皮完全存活,2例出现表皮坏死,经脱痂后治愈。结论逆静脉供血或顺静脉供血均能够为皮提供足够的营养,游离动脉化静脉皮存活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供血与回流比例,如回流不能增加,适当减少供血也可以提高存活率。

  • 标签: 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 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 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
  • 简介:目的探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修复蹰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修复躅趾皮肤缺损患者9例,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皮全部成活,皮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相近。1例皮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3周后Ⅱ期愈合。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两点辨别觉为6~13mm,患者行走正常,皮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患者对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相较于传统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增大,皮血供更有保障,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躅趾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躅趾 跖背动脉 外科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56岁[(38±9)岁]。创面位于掌背侧9例,面积3 cm×4 cm~4.5 cm×13 cm。创面位于指背侧3例,累及单个手指1例,累及2个手指2例。于小腿内后侧设计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其中皮采用单穿支5例,2个穿支5例,3个穿支2例。皮切取后修复手背创面,其中采用分叶皮2例,皮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是否成活、外观、质地、Weber两点辨别觉试验。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观察小腿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10±1)个月]。皮全部成活,皮外形、质地良好,皮形成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距离5.0~6.5 cm。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掌指关节4.1~5.0分,近指关节3.1~4.0分,远指关节2.1~3分。皮供区仅残留线装瘢痕,对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对供区损伤小,术后皮成活率高、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比较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在治疗主动脉机械血管翳形成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26例患者(女性18例)因主动脉机械置换术后血管翳形成导致瓣膜失功,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血管翳清除组(接受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瓣膜置换组(接受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本研究着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以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人工瓣膜血管翳上的疗效差异。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同期行二尖置换手术8例,三尖修补术15例(置换3例,成形12例),主动脉根部手术2例,术后无早期不良事件发生。血管翳清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8.7 min对179.7 min,P<0.05)及升主动脉断时间(74.2 min对132.7 min,P<0.05)均显著少于瓣膜置换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低,两组患者在其他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相比,单纯血管翳清除术式能够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大幅降低转机过程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型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调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重建感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逆行旋转至指腹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内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吻合,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6例28指。结果28例皮全部成活。术后26例(指)皮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T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可一次性修复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重建感觉 岛状皮瓣 显微神经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修复手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修复手指缺损40例,合并指骨骨折15例,伸肌腱损伤16例;外伤急诊一期修复26例,二期修复14例;皮供区单纯位于掌背10例,掌指背侧联合10例,单纯指背20例,手指皮肤缺损2.2cm×1.2cm~3.0cm×1.3cm。结果40例术后所有皮全部成活良好;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恢复了正常工作及生活。按疗效判定标准40例中,本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结论掌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 标签: 多指损伤 修复 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逆行
  • 简介:背景:手指背侧缺损为手外伤中较常见损伤之一,修复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不足。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修复手指背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修复手指背侧缺损的13例患者,缺损面积:0.8cm×1.2cm至1.0cm×1.5cm。切取皮面积:0.9cm×1.3cm至1.1cm×1.6cm。结果:13例13指皮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3个月。患指皮血液循环良好,两点辨别觉8~12mm,指间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结论: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修复手指背侧缺损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外观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损伤 指动脉背侧穿支 推进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腓动脉穿支接力皮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经过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淤血,部位是足踝部,由于回流不够顺畅使皮远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进行二次清创后植皮成活,一期皮成活率为98.28%(57/58)。皮弹性较好且柔软,但肤色稍深。手术完成后,有5例患者由于皮出现臃肿,接受削薄手术处理。痊愈后,手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在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修复完成后,外观、耐磨性较好,对感觉功能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 标签: 手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 腓动脉穿支 接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逆行指动脉岛状治疗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笔者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进行修复,供区行游离全厚皮植皮封闭。结果全部28例患者皮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指端外形良好,甲根完好者甲板生长良好。结论逆行指动脉岛状修复治疗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效果良好的方法。

  • 标签: 皮瓣 指动脉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颌外动脉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颌外动脉进行颌面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病例39例.观察其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中37例成活.2例出现皮远心端部分坏死.经修整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1-6年.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皮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颌外动脉是一种很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血供足、静脉回流通畅、可靠性高、皮存活率高、供区瘢痕隐蔽等优点,不需额外手术切口,皮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匹配;但须术前排除颈部颌下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作好颌外动脉的血流评估。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颌外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均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亚急诊修复,供区给予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18例皮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皮待其血运稳定后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成活后的皮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皮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亚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 标签: 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TAVR)后动脉狭窄患者的康复护理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AVR治疗的120例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基本术后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活动、呼吸功能训练、肌力训练、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恢复情况、心功能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和生活质量(SF-36生活质量问卷)。结果:康复护理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康复护理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改善(P<0.01),6分钟步行试验的平均步行距离较常规护理组显著增加(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在康复护理组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TAVR术后患者的恢复,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 标签: 动脉瓣狭窄 介入治疗 康复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第2趾胫侧趾背动脉(简称趾背动脉)与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简称趾底动脉)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9~59(37±10)岁,清创后缺损面积1.5 cm×1.2 cm~2.6 cm×1.8 cm。根据对缺损手指采用的皮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趾背动脉组(12例)和趾底动脉组(15例)。趾背动脉切取面积为1.5 cm×1.2 cm~2.5 cm×1.6 cm,趾底动脉切取面积为1.7 cm×1.3 cm~2.6 cm×1.8 cm,对皮供区创面行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皮片移植,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患者皮动脉口径、皮切取时间及术后2周皮成活情况与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皮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皮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第2趾供区与手指受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采用Michigan手概况问卷(MHQ)中的外观与自我满意度2个子量表对患指进行评价。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趾背动脉组患者皮动脉口径为0.35~0.80(0.56±0.14)mm、皮切取时间为(14.0±2.7)min,均明显短于趾底动脉组的0.80~1.35(1.02±0.16)mm、(19.7±3.4)min(t值分别为7.81、4.79,P<0.01)。术后2周,2组患者受区皮均成活。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皮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皮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TAM、第2趾供区和手指受区瘢痕的VSS评分及患指MHQ中外观与自我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趾底动脉,趾背动脉解剖层次浅,手术切取皮时间短,能够保留趾底固有动脉与趾底固有神经,减少供区的损伤。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 软组织缺损 趾背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与趾腓侧皮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伤患者52例,其中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修复27例,趾腓侧皮修复25例。两组患者均为单纯软组织缺损,不合并指骨骨折。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进行随访。手指感觉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皮优良程度依据皮外形、患者满意度、手指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并依次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收集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计算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皮均成活,趾腓侧皮修复组TPD为4~7(5.3±1.2)mm,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修复组TPD为6~10(8.4±1.7)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修复组:优17指,良6指,可4指,优良率85.1%;趾腓侧皮修复组:优8指,良5指,可9指,差3指,优良率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 P=0.009)。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和趾腓侧皮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32)。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及趾腓侧皮均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但趾腓侧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 趾腓侧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背侧支岛状皮与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修复指端缺损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50例,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温度、两点辨别觉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触觉、痛觉、稳定性优良率、手指治愈率、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侧支岛状皮修复指端缺损患者术后温度、两点辨别觉效果良好,同时触觉、痛觉、稳定性优良率、手指治愈率、外形满意度略高于触觉、痛觉、稳定性优良率、手指治愈率、外形满意度效果,可在临床实行。

  • 标签: 优良率 治愈率 满意度 触觉 痛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