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40年,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传教士受到各项条约和治外法权条款保护,形成了外国人在华的重要集团。费正清在《1970年代的任务》(Assignmentforthe1970’s)中呼吁历史学界加强对近代来华传教士的研究,随后带动了国内外的历史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随着对传教士复杂身份和立场的不断认知,相应的研究范式也由1980年代的殖民侵略范式过渡到1990年代的文化交流范式。

  • 标签: 来华传教士 中国文学研究 汉学研究 近现代 不平等条约 刘丽
  • 简介:在《英国文研究中国》一书中,著者梳理了一百多年来英国文研究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学人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反思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该书采用“总述”与“分述”的撰写思路,潜探学术史脉,深绎学理路径,同时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兼具学者个案分析,指出中国学者应克服影响的焦虑以建构自身的主体性,是一部学术史研究的特色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标签: 《英国文学研究在中国》 学术史 问题意识 影响的焦虑1
  • 简介: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术史研究总成为学界的热点和亮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界也陆续出现阶段性、个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如陈众议主编的《当代中国国文研究(1949-2009)》、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陈建华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叶隽的《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等,然而能系统全面地总结、反思、预测中国国文学术史的著作尚未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国文研究的学术历程》(12卷)应运而生了。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学术历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可能性 多元化
  • 简介:2014年11月24日至11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创作·批评·研究高峰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分属不同代际的七十余名作家、学者、批评家参会,其中有43名代表发言,

  • 标签: 中国文学 代际差异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表现 《文学评论》 当代批评
  • 简介:蔡宗齐(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志荣:蔡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作为一名著名的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文论研究的华裔学者,您认为中西诗学的思维范式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性对于中西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 标签: 文论研究 中国文学 方法论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欧化文学观念的广泛传播及文学史体例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写作符合西方文学概念之下的文学史。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为研究案例,分析《诗经》在“文学史”视野下的全新定位。《诗经》的文学再评价,代表了晚清民国以来,经学在面对西化文学的转变与消解,同时其中亦蕴含了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转变。

  • 标签: 郑振铎 “新文学” 文学史 《诗经》
  • 简介: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迭出,各编者对诸子百家这一部分的编写中,出现三种分类方式:按百家归类诸子、按作品文体、按地域归类诸子。著述对班固《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分类方法保留或扬弃,对诸子主要作品也开始有不同于前人的阐释方式和角度,或从文学性来阐述,或从地域对诸子的影响来解释其作品等。对作品的选取方面,民国文史中所录的不过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辞赋家的主要作品,而关于小说家的作品因史料的缺失,故未录。文中旨在展示"民国文史"著述中编者在不同的分类框架下对诸子百家的论述,有利于探讨民国文研究诸子的特点和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国文学史:诸子百家
  • 简介:苏永前专著《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收获.作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20世纪前期学人的文学人类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爬梳剔抉,还是立论的稳健审慎,均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学人类学学术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 标签: 中国 文学人类学 20世纪前期 苏永前
  • 简介:文学批评体系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文学场中影响着文学发展和对文学发展如何评价的重要问题。中国当代现存的文学批评虽然有多种批评体系和多种话语系统,但是缺乏能够对当今文学进行有效阐释和批评的原创性文学理论。我们的批评体系和批评话语没有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文学批评机制,以应对当今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批评机制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多种原创理论的建立和共存,多种批评体系的平衡共存形成一种合力,对当代文学作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

  • 标签: 文学场 文学批评机制 文学批评的建构 当代中国文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27
  • 简介:现在这个“开栏的话”是一个修改过的文本。和原来的文本相比,我检讨并滤去了俨然真理在握的肯定和专断。自以为真理在握容易让人滋生自大、盲视和陋见,进而丧失基本判断力。比如对中国当下文学生态,从某一些局部观察,确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种不尽如人意的观感是不是也囿于各自预设的位置、立场和见识呢?

  • 标签: 中国文学 现场 文学生态 判断力 文本 真理
  • 简介: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1951—1966年间《中国文学》杂志中译者选择将何种中文句式翻译成therebe句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译者选择翻译成therebe句型的汉语句式主要为一般句,存现句次之;译者多将以动词和形容词为核心的汉语语句翻译成therebe句型。分析指出,译者做出这样的操作的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当时以归化为主导的翻译策略影响下译者做出了此翻译选择;二是汉英句子结构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文本类型和存在句所具有的话语功能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学》(1951-1966) therebe句型 语料库研究
  • 简介:2010年9月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民族文学》杂志承办的中国文学高峰论坛·散文研讨会,在中国作协十楼召开。阎纲、林非、胡平、周明、石英、张守仁、王宗仁、古耜、葛一敏、

  • 标签: 中国文学 研讨会 民族文学 散文 中国作家 出版集团
  • 简介:背景在目前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一边是城市的繁荣,一边又有农村的衰败、土地的消失、回不去的故乡、大移民时代的人性冲突等等问题。面对这轮城市化进程,我们的文学到底应该写什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到底有什么困惑?本期"非常观察"栏目,我们特邀近年创作了《进城》系列作品的媒体人、小说家、诗人陈仓先生为主持人。陈仓先生邀请了正处于写作旺盛期的十位作家和诗人,一起来谈谈各自对此的思考。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中国文学 人性冲突 《进城》 小说家 主持人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经营了百余年的学科,它已经很成熟了,要在研究上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也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也并不表示这种新的生长点不存在。新的生长点的发现,关键还在于研究者是否具有新的眼光。赵普光的新作《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从“书话”的角度,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这部著作为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鲜的天空。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书话 赵普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研究 生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7
  • 简介: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情结,其理论和批评也多次论及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以及涉及到的中国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在世界批评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学批评 全球化情结 情结焦虑
  • 简介: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文学和哲学对美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作者认为,一个民族文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该民族哲学的成熟程度。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现当代诗坛引起的反应,并重点介绍对中美诗歌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 意象派 当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词
  • 简介:王尧:姜智芹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问题,这篇论文反映了她在这个领域的最新思考。对于已经成为热点的“海外传播”研究,姜智芹从容不迫,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几组辩证关系。在熟悉的话题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认识。

  • 标签: 海外传播 中国文学 辩证 王尧
  • 简介:确定中国文学的外译者时,过度纠结于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语言身份并不科学,没有顺应译作流行的客观规律。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给我们的启示是,来自原语文化、母语不是目标语的译者,其译作同样可以取得成功。译作能否被目标语文化接受,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目标语文化中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否了解目标语文化中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界知识分子的需求,应该成为选择当前中国文学外译者的首要标准。因此,国外的汉学家、国内的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国文的学者,都是外译中国文学的合适人选。

  • 标签: 中国文学 翻译 鸠摩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