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抽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NB-UVB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皮损与瘙痒症状、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B-UVB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观察寻常型和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全自动流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关节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组)患者51例、寻常型银屑病(寻常型组)患者51例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51名外周静脉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结果1寻常型组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和关节病型组(P=0.007);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和关节病型组(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与关节病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2关节病型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和寻常型组(P=0.001);寻常型组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和关节病型组(P=0.000),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0)和关节病型组(P=0.000)。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存在异常,关节病型与寻常型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凉血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查看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由我接收诊治的56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青黛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凉血解毒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观察。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采用凉血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中医护理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试图阐述中医护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方法;本文选择回顾式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并且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的8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群体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传统护理方式和对策,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方式和对策,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观察、对比、整合和记录。结果;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来看,在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传统的护理方式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自身的需求,其中中医护理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银屑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同时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研究印证了中医护理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应用价值,其中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日后的寻常性银屑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加强中医护理理念和方式的运用。
简介: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其药物治疗首要目的是通过免疫抑制减少自身抗体的合成。目前治疗寻常型天疱疮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enous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疗法等。其中糖皮质激素是寻常型天疱疮一线治疗药物,合理选择治疗起始剂量及规律减药是治疗关键;合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国内一般首选硫唑嘌呤及环磷酰胺,个别患者可单独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IVIG可作为顽固性寻常型天疱疮的二线用药,用于对传统治疗方法抵抗的活动性寻常型天疱疮的治疗,可快速控制病情;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免疫生物制剂,已投入临床使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必须警惕其并发感染的风险;血浆置换疗法可快速降低自身抗体水平,用来治疗病情危急的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及正常皮肤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harpin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与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芍总苷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皮肤科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及PAS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泊三醇联合喜疗妥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39例)再使用卡泊三醇,观察组(39例)再使用卡泊三醇联合喜疗妥乳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8周、12周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8.813,P<0.05);观察组治疗后8周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90、8.99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18%)高于对照组(61.54%,χ2=6.724,P<0.05);观察组皮肤干燥、疼痛不适、易激惹发生率均为2.56%,均低于对照组(25.64%、17.95%、28.21%,χ2=8.572、5.014、9.848,P均<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卡泊三醇比较,联合使用卡泊三醇、喜疗妥乳膏给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症状改善及炎症控制效果,获得更高临床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