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早期流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血液透析患者327例,并将其分为导管低流量组(43例)和导管正常流量组(2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并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相关测量参数(导管尖端位置、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导管尖端距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距离)是否对患者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产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导管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尖端接近和触及右心房壁(OR=5.393,95%CI=2.039~14.263,P=0.001)、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增大(OR=0.321,95%CI=0.124~0.827,P=0.019)、左室射血分数处于临界范围(OR=2.953,95%CI=1.113~7.835,P=0.030)和减低(OR=5.828,95%CI=1.869~18.174,P=0.002)是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心静脉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与导管位置、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超声可以作为评估透析患者术后导管尖端位置和诊断术后早期流量不足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中心静脉置管 尖端位置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线环固定法在腹腔镜引导下在腹膜透析术中的应用。方法: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全麻后右上腹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mmHg,穿入10mmTrocar导入腹腔镜,腹腔镜引导下经脐下3-5cm经左旁正中线穿入10mmTrocar,用3-0丝线对折后镶入20ml注射器针头内,并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入腹腔,将线送入腹腔,形成一线环,将腹透经左下腹Trocar穿过经皮置入的线环后置入盆腔,再将线环固定腹透于前腹壁,包埋深部cuff于腹直肌鞘内,最后遂道针建立皮下隧道。结果:所有腹膜透析成功。时间35-55min,平均(44.2±7.4)min,术后腹平片显示所有腹透位置准确,术后7d开始间歇性腹膜透析,10d后改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渗漏、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6月,平均(3.3±2.0)月,导管通畅率100%,无漂、堵、导管感染等发生。结论:腔镜引导下经皮线环固定法行腹膜透析植入术方法简便安全、定位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和成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腔镜 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感染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对可能导致深静脉感染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后1~2周、3~4周、7~8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深静脉置管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线超声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无线超声组各60例。传统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无线超声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无线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困难数、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困难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线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线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线超声引导的颈内静脉更方便,更容易,更安全,更快速。对于具有困难(肥胖、颈内静脉史、体位无法配合、血管畸形、水肿)的患者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透析 穿刺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4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深静脉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深静脉后出现感染问题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位置、持续时间、换药时间间隔、并发糖尿病、营养指标等。这些因素对感染发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比较结果差异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深静脉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位置、持续时间、换药时间间隔、并发糖尿病、营养指标等,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的降低出现感染的几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感染 相关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评估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并发症中的实际效果,并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评价循证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并发症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预防 生活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为解除尿潴留及保持尿失禁患者的局部清洁,预防皮肤并发症发生,常采用留置尿的方法。根据本科住院患者统计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给患者留置尿51例次,留置时间最短的1天,最长的超过4年(入院前已留置)。规范导尿的置入和护理,从而提高护士导尿护理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留置导尿的患者服务,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对长期留置尿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长期留置 尿管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期透析导管在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简单、可立即使用、没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皮下有一涤纶扣被组织生长包绕,使导管在皮下易于固定,形成自然的感染屏障,延长了导管的存留时间,成为在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情况下的另一非常有用的选择,并已被普遍采用。长期部位可选择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最佳选择部位为右侧颈内静脉。

  • 标签: 透析导管 并发症 右侧颈内静脉 血液动力学紊乱 自体动静脉内瘘 置管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 PICC 中堵的处理方法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40 例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在我院收治的使用 PICC 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针对两组堵患者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 + 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试验组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 PICC 患者可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低落情绪,缓解患者内心压力。

  • 标签: IPCC 置管 堵管 护理
  • 简介: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858年Busch首次报道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报道,机体禁食1周以上即可发生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等非常重要[1]。

  • 标签: 营养支持 肠道营养 空肠造口术
  • 简介:静脉管用于抢救危重病人、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具有许多优越性,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如果操作护理不当,将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正确掌握静脉操作技术,防治并发症非常重要。近年来尤其对防治并发症的研究较多。现就静脉管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置管 护理进展 防治并发症 操作技术 危重病人 长期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长期大量输液病人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到上腔静脉,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结果27例病人全部成功,无药液外渗发生。结论PICC可以更好地保护外周血管,减少痛苦。

  • 标签: PICC 神经内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ICC病人正确家庭护理的必要性,护理时要及时更换敷贴,封时手法要正确。

  • 标签: PICC置管 封管手法 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