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及口服关节软骨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肾壮骨汤,两组连续治疗2月为1周期。比较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及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ROM角度及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ROM角度大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较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玄参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芳香糖苷类等;目前主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有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哈巴俄苷是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玄参含量测定项目,也是其主要药效成分。现优化玄参中哈巴俄苷的提取工艺,为深入研究玄参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以哈巴俄苷为总环烯醚萜苷的指标性成分,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溶剂种类、浓度、提取时间、超声时间、溶剂用量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玄参饮片,加入10倍量80%甲醇,超声提取0.5h,回流提取2h,过滤后,再加入8倍量的甲醇回流提取1.5h。结论正交实验法可用于玄参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的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骨瓣开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根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在术后分别以高压氧,骨肽和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证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和1组与2组相比,3组骨折愈合情况最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对于行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高压氧联合骨肽进行治疗,能够加速切口和骨骼愈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骨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方法治疗,并为患者配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本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3月-2011年5月来我院的门诊及病区就诊的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30例。随机将13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西医用药的基础上,加服止咳平喘冲剂(主要药物雷公藤、钩藤、荆芥、防风、炙黄等)剂量为1-2岁1/3包,3-4岁l/2包,5-6岁1包,7-14岁1.5包,均为每日3次口服,10天为l疗程;对照组加用必可酮气雾剂,发作期每8小时掀1次,稳定期工2小时掀1次,缓解后每晚1次。全部病例均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时间为(9.89±3.36)天,痊愈率占60.0%,总有效率94.3%.均非常显著的好于对照组(P<0.01)且复发率低,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应加强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预防控制措施,临床中医治疗可取的显著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四肢长骨骨折出现骨不连症状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3~2014.6期间我院50例四肢长骨骨折出现骨不连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非金属单侧外固定,观察组对患者施行骨皮质剥脱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达92.0%,常规组为80.0%,观察组较常规组疗效好,P<0.05。结论非金属单侧外固定可有效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出现骨不连症状的患者,但患者恢复较为耗时、术后并发症较多,采用骨皮质剥脱术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可避免上述问题,可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传统人工假体治疗、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评分、骨缺损长度以及软组织缺损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92.03±19.23)分、(85.44±16.00)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84.28±21.70)分、(91.02±14.00)分较对照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76.00±18.13)分、(72.40±15.11)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71.77±20.40)分、(84.55±12.00)分明显升高;观察组骨缺损长度(0.38±0.13)cm、软组织缺损面积(0.68±0.19)cm2较对照组骨缺损长度(1.64±0.64)cm、软组织缺损面积(1.70±0.71)c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后,关节功能、骨缺损长度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慢性骨髓炎,20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3例患者骨搬移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减慢骨搬移速度1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搬移骨偏移,经调整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换药处理得到控制,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愈合恢复良好。结论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LeCoeur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17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的随访分析,探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5例17髋年龄大于6周岁,平均年龄7.5岁,采用LeCoeur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术后石膏固定6~8周,然后开始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3月,对髋关节的评价采用Makay功能评价和髋关节X线的Severin评价。结果15例17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末次随访结果髋关节功能采用Makay功能评价优7髋,良6髋,可2,差2例,优良率76.5%;髋关节X线的Severin评价,优8髋,良6髋,可2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对于年龄大龄6周岁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LeCoeur骨盆三联截骨术及股骨截骨术,只要术前积极准备设计周到,临床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大鼠颌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4周龄SD大鼠下颌骨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及进行成骨分化检测,随后选取第4代细胞在不同糖浓度(5.5,16.5,25,35mM)干预下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其后对各组进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测定,培养基钙、磷含量测定,并采用Westernblot测定骨形成蛋白2(BMP-2)水平以及real-timePCR测定Runx2基因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SPSS11.0)。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逐渐减少,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下降,细胞钙、磷分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BMP-2水平以及Runx2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大鼠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减弱,而B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