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指标的测量分析,探讨影响软组织侧貌的因素及贡献。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Ⅱ类错畸形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4.0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1组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软硬组织颏前点矢状向变化量呈极强相关性(r=0.862,P<0.001),比率为0.935∶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下唇突点内收量分别与上、下中切牙内收量相关性更大等。结论骨性Ⅱ类错畸形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临床可根据患者诉求进行硬组织移动量的设计。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式软硬质输尿管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术中对肾盂内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2月50例PCNL术后残留结石需行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处理的临床资料,根据研究时间的不同分为软硬镜组(25例)和输尿管软镜组(25例)。肾造瘘管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MindrayPM9000型监护仪有创血压通道,监测术中肾盂内压力。结果软硬镜组和输尿管软镜组在碎石过程中肾盂内压力分别为(20.76±6.94)、(18.96±5.93)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6,P=0.329);手术时间分别为(46.2±10.8)、(44.0±9.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3,P=0.449);2组术后发热[8.0%(2/25)vs.4.0%(1/25)]和白细胞异常升高[12.0%(3/25)vs.8.0%(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一体式软硬质输尿管肾镜降低通过鞘间回水装置不能明显降低肾盂压力,在没有操作鞘的情况下,与传统输尿管软镜鞘产生的术中肾盂压力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tic, DCDA)双胎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11家医院分娩的1 757例DCDA病例。以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20%为出生体重不均衡诊断标准,据此将1 757例分为出生体重均衡组(1 520例)和出生体重不均衡组(237例)。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及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不均衡组与出生体重均衡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5% (58/237)与12.8% (194/1 520)]、胎儿结构异常[4.2% (10/237)与1.0% (15/1 520)]、胎儿窘迫[6.3% (15/237)与1.4% (21/1 520)]、脐带异常[3.8% (9/237)与1.2% (18/1 520)]、脐带附着异常[3.8% (9/237)与1.4% (21/1 520)]等发生率较高(χ2值分别为22.882、15.160、22.602、7.607及34.904,P值均<0.05),但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低[11.0%(26/237)与16.5%(250/1 520),χ2=4.645,P=0.034]。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CDA双胎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58,95%CI:1.620~3.148,P<0.001)、胎儿结构异常(OR=4.268,95%CI:1.892~9.631,P<0.001)、脐带异常(OR=2.889,95%CI:1.245~6.705,P=0.014)、脐带附着异常(OR=2.318,95%CI:1.012~5.311,P=0.047)。结论DCDA双胎发生出生体重不均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结构异常、脐带异常、脐带附着异常等危险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氧化锆临时冠磨改回切为个性化修复基台1年内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即刻修复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技术制作氧化锆临时修复体和种植导板,导板引导下植入种植体并即刻安装氧化锆临时修复体。3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口内磨改回切氧化锆临时修复体形成个性化氧化锆种植修复基台,全冠修复方法取模制作永久修复体。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3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2±6.1)岁(26~50岁)。患者在戴入最终修复体后即刻、6个月及1年时复查,记录种植体存留率,检查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根尖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采用牙龈乳头指数(apilla index score,PIS)评价牙龈乳头充盈度。结果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小于5 mm。戴入最终修复体后6个月及1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 (0,0) mm和0 (-0.2,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入最终修复体即刻、6个月及1年时PIS分别为3.0 (2.0,4.0)、3.0 (2.8,4.0)和3.0 (3.0,4.0)。结论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的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均较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飞行员全面体检中不均质脂肪肝与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1200名体检飞行员为采集样本,其中发现的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进行低回声病灶诊断之后,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肝内脂肪。结果在复查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之后,其肝实质回声正常,肝内低回声区域消失,在对原低回声区域进行诊断之后显示为不均质脂肪肝。结论在飞行员当中血管瘤和不均质脂肪肝属于常见症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全面的超声检查,如果超声检查没有显示出以上情况,则需要对飞行员因数和体能锻炼进行控制,随访观察和分析其肝内脂肪浸润消除情况而或者确诊,显示出超声检查具有显著诊断效果和鉴别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例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3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VAS评分(90.41±6.68)分和HSS评分(92.23±6.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VAS评分(81.44±5.28)分和HSS评分(80.14±5.12)分(P<0.05)。结论将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措施运用于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均匀沉降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将永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入的42例(42膝)需行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行不均匀沉降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的联合组18例、行不均匀沉降术治疗的不均匀沉降术组14例、关节镜清理治疗的关节镜组10例,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临床、功能)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临床、功能)>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不均匀沉降数组<关节镜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临床、功能)>不均匀沉降数组>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均匀沉降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ms,中层:244±24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ms,中层:172±15ms,外膜:168±16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性别12~16岁青少年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差异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具有性别差异的诊疗参考。方法选择7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垂直骨面型严格匹配。用Invivo 5进行三维重建并测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患者舌咽体积分别为[(6.68±2.71) cm3、(5.36±1.73) cm3,P=0.019],男、女性患者舌骨垂直距离分别为[(101.56±16.72) mm、(92.44±19.11) mm, P=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Y轴角、NP-FH、RH、PFH、AFH、FHR、OP-SN、IOB、U1-E、Sn-G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上气道与颌骨有显著相关性,女性上气道与牙齿角度及软组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舌咽体积更大,牙颌软硬组织趋向于平面平整且上唇及颏部靠前的水平生长型。临床上制定不同性别的诊疗方案时,男性趋向于着重考虑颌骨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女性着重考虑牙性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旨在逐步建立反映不同性别患者特征的颌骨及牙性指标,为预判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改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采用RT-PCR法检测RNA结合蛋白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AB的两个剪接体HNRNPAB1和HNRNPAB2在15株恶性肿瘤细胞系、1株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4株胰腺癌细胞系及17例胰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胰腺癌细胞系以HNRNPAB2表达为主,而肝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视网膜恶性肿瘤、乳腺癌细胞系等肿瘤细胞系以HNRNPAB1表达为主。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HNRNPAB1与HNRNPAB2表达量显著低于胰腺癌细胞系。HNRNPAB1与HNRNPAB2的表达量比值与胰腺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部分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压力均衡术)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护理措施.方法利用“不均匀沉降”理论,选取适合进行腓骨部分截骨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指导、病情观察,康复锻炼指导.结果12例患者腓骨部分截骨术手术顺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腓骨截骨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通过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手术并发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和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关键词不均匀沉降腓骨部分截骨术(压力均衡术)膝关节骨关节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6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24-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hnRNPA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检索hnRNPA1和CD44 mRNA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联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55例CRC癌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当中组织hnRNPA1和CD44蛋白表达,χ2检验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hnRNPA1与CD44 mRNA在CRC癌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nRNPA1、CD44蛋白在CR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hnRNPA1: χ2=31.230,P<0.01;CD44: χ2=21.150,P<0.01)。hnRNPA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癌胚抗原(CEA)相关(χ2=9.913、7.958、11.932、22.627、25.981、22.670,P<0.05);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χ2=0.284、0.164,P>0.05)。CD44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CEA相关(χ2=4.645、4.626、6.095、6.371、13.821,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χ2=0.251、0.103、2.52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nRNPA1与CD44在CR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hnRNPA1、CD44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低表达组(hnRNPA1:χ2=23.92,P<0.01;CD44: χ2=15.15,P<0.01)。Cox分析hnRNPA1[风险比(HR)=2.714,95%可信区间(CI)=1.305~5.646,P< 0.01]、CEA(HR=2.538,95%CI=1.599~4.030,P<0.01)及TNM分期(HR=3.978,95%CI=1.253~12.629,P<0.05)作为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hnRNPA1可能协同CD44参与CRC发生发展过程,并作为CRC潜在预后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瓷基台和钛基台用于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的美观效果以及两者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20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0例,观察组采用瓷基台进行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对照组采取肽基台进行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两年后,评价两者的美观效果,并在修复后6和24个月测量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和骨吸收量。结果瓷基台组和钛基台组达到USPHS标准A级的分别为9例和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颜色正常,无炎性反应。修复后两年,观察组牙龈出血指数为1.5±0.5,骨吸收量为0.7±0.2;对照组牙龈出血指数为1.6±0.3,骨吸收量为0.8±0.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基台应用于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中均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并且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不产生负面的作用,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7名研究对象,NC、CINⅠ、CIN Ⅱ/Ⅲ、SCC组分别为67名(26.07%)、69例(26.85%)、68例(26.46%)、53例(20.6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卫生习惯及宫颈病变相关信息,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检测HPV16的感染、hnRNP E2、HPV16 E2和E6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NC组的hnRNP E2、HPV16 E2、E6蛋白表达量及E2/E6比值的M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表达组/比值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16早期基因E2和E6、hnRNP E2与宫颈癌变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其交互作用。结果NC、CIN Ⅰ、CIN Ⅱ/Ⅲ、SCC组的年龄分别为(47.00±9.07)、(47.64±7.35)、(46.37±8.67)和(51.26±8.03)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V16 E2低表达、E6高表达及E2/E6低比值可导致CIN Ⅱ/Ⅲ[OR(95%CI)值分别为11.11(1.63~75.56)、8.00(1.28~50.04)、9.75(1.22~77.72)]和SCC[OR(95%CI)值分别为14.22(2.11~95.88)、10.33(1.67~64.00)、12.38(1.56~97.91)]的患病风险增加;hnRNP E2低表达可导致CIN Ⅱ/Ⅲ、SCC风险增加[OR(95%CI)值为3.35(1.39~8.10)、5.53(1.54~19.88)]。GMDR模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nRNP E2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CIN Ⅱ/Ⅲ和SCC组均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nRNP E2低表达均可能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