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128层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例THS的128层CT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128层CT表现.结果3例THS128CT平扫均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宽,2例伴眶上裂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邻近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同时伴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钙化;增强扫描3例均示患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2例累及眶上裂,1例累及视神经孔,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1例显示眶上裂肿块推移血管伴同侧海绵窦引流静脉增多、增粗、扩张、迂曲.结论128层CT可以显示THS病变的部位、范围、强化程度,以及累及血管病变,有助于TH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关键词Tolosa-Hunt综合征;海绵窦;眶上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3-02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DMD)是眼科手术及操作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角膜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影响患者视力预后。患者早期有异物感,伴或不伴视力下降,当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时,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由于其发病隐匿,且严重威胁视力,近年来引起了眼科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随着裂隙灯检查、前节OCT、UBM及共焦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为较小范围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早期诊断率,缩短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茎突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受检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用VR,MIP及MPR法测量茎突长度、内倾角,并直接测量前倾角及通过测量茎突与颧弓夹角间接测量前倾角。结果VR图像上可以准确测量茎突前倾角(22.56±2.32°),并间接测得前倾角23.11±2.56°,内倾角为21.89±4.82°。VR,MIP2D工具及3D工具均可测量茎突长度,2D工具与3D工具测量结果有显著差异。MPR图像测得茎突长度为22.98±2.83cm。VR及MIP3D工具与MPR测得茎突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可以准确测量茎突长度及倾斜角度,测量茎突长度以VR3D工具最为实用,而间接法测量茎突前倾角更为简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93例64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口腔、颌面疾病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93例64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运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螺旋扫描,然后行薄层重建,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体层重建。结果193例患者中埋伏阻生牙68例,颌骨骨折114例,颌骨囊肿7例,下颌良性肿瘤2例,颌骨恶性肿瘤1例,牙龈癌1例,能清晰、直观、准确显示上、下颌骨及牙齿的解剖结构及比邻关系,能清晰显示牙根、牙髓腔、牙槽骨、颞下颌关节疾病。结论64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技术对埋伏阻生牙、颌骨外伤、牙颌畸形、口腔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将利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的患者的结果和利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判定与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25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中可以参与评估的有312支冠状动脉血管,256层CT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轻度狭窄分别是99.0%、97.0%、81.3%、59.1%、81.3%;中度狭窄分别是、97.0%、96.6%、81.8%、80.0%和81.8%;重度狭窄分别是96.4%、96.4%、91.3%、91.3%和91.3%。经对比,256层CT检查有23支误诊为冠状动脉狭窄。结论25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效果比使用常规方法检测的明显,敏感度高,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50例肺结节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采取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将相关数据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资料显示所有患者中恶性结节患者有33例,其中患有鳞癌的6例,小细胞肺癌有3例,腺癌患者24例;17例患者资料显示为良性病变者,其中有8例患有结合瘤,9例患有错构瘤。对于肺结节程度的诊断,CT平扫对于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并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扫描可明显获得结节良恶性信息,良恶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结节CT加强图像显示结节密度增强后分布混杂且强化不均匀,具有异常点条状强化,而良性结节增强后具有多样模式,不存在明显规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60例胸部创伤患者行胸部128层螺旋CT快速扫描,应用工作站进行SSD、VR、MIP、(MPR/CPR)多种图像后处理成像。结果胸壁软组织损伤40例,皮下气肿10例;锁骨骨折34例、肩胛骨骨折20例、肋骨骨折43例、肋软骨骨折5例、胸骨骨折11例、胸椎骨折17例;肺挫伤49例,肺撕裂伤14例;气胸16例,血胸13例,血气胸24例;纵隔气肿12例,纵隔血肿4例,主动脉损伤2例,心包积液1例,膈疝4例;肝脏损伤6例,脾脏9例,肾脏4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胸部创伤检查的最佳首选检查方法,在急诊救助诊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于本院行腹部256层CT血管显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非胰腺病变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的图像,观察胰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并记录显示率,分析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起源及变异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例数及显示率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0例(100%),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92.5%),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77例(96.3%),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73例(91.3%),胰背动脉72例(90.0%),胰横动脉显示58例(72.5%),胰大动脉69例(86.3%),胰尾动脉38例(47.5%);胰头动脉弓显示57例(70.0%),其中双弓显示34例(42.5%),单弓显示22例(27.5%),单弓中前弓显示18例,后弓显示4例。胰背动脉起源变化较大,72例胰背动脉起自脾动脉近端42例(58.3%),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9例(26.4%),起自肝总动脉近端8例(11.1%),起自腹腔干3例(4.2%)。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72例(97.3%),起自肝固有动脉2例(2.7%)。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直观、立体显示胰腺动脉的空间解剖结构与变异,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巩膜层间囊肿的切除及其联合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7例确诊为外伤性巩膜层间囊肿的诊治情况。17例均有角巩膜裂伤及手术史。其中14例伴有继发性青光眼。手术采用切除巩膜层间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对伴有难治性青光眼者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果:17例中14例囊肿1次治愈,1例术后有脉络膜脱离合并出血,最终眼球萎缩,1例术后1a囊肿复发,1例术后1mo眼压失控,植片隆起,再次手术,随诊期间未见复发。随诊时间:2~30(平均12.3)mo。结论:彻底切除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对巩膜层间囊肿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对于继发性青光眼者,因其眼前段损伤及粘连严重,多为难治性青光眼,以睫状体光凝或冷冻治疗为宜。
简介: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描述正常胰腺和胰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灌注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非胰腺疾病(对照)、105例胰腺肿瘤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结果正常胰腺组织BF、BV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135.24±48.36)ml·min^-1·kg^-1、(200.55±54.96)ml/kg和(49.75±24.27)ml·min^-1·kg^-1;胰腺癌分别为(31.77±19.36)ml·min^-1·kg^-1、(66.84±39.49)ml/kg和(37.64±27.14)ml·min^-1·kg^-1;十二指肠乳头癌分别为(93.04±48.13)ml·min^-1·kg^-1(97.12±89.80)ml/kg和(41.08±18.85)ml·min^-1·kg^-1;胰腺囊肿的3项参数值接近零。胰腺癌的3项灌注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的BF和BV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5),而PS值与正常胰腺无显著差异;胰腺囊肿与正常胰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胰腺癌表现为低灌注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降低的肿瘤;十二指肠乳头癌仅表现为低灌注,表面通透性不变;胰腺囊肿内无血流灌注。64层灌注CT有助于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细胞培养所需饲养层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将小鼠胚胎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培养。用丝裂霉素 C处理 MEF细胞制备饲养层,观察处理后的细胞活力及有无再增殖现象。结果 采用 0.0625% 胰蛋白酶消化小鼠胚胎组织获得高活力的 MEF细胞,用丝裂霉素 C处理前后 MEF细胞无明显增值,细胞活力在 90%以上。结论:该方法可获得高活力的 MEF细胞。丝裂霉素 C处理后的 MEF细胞种植到明胶包被的 6孔板中,在 1周内可用于干细胞的培养。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对牙龈上皮棘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于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和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选取52例具有不同吸烟史、无严重系统疾病且行牙冠延长术或智齿拔除术的患者,根据吸烟史、日平均吸烟支数和总吸烟支数将患者分为轻度吸烟组(吸烟史〈5年或日平均吸烟≥2~10支,且总吸烟支数约1.5万支以下)21例、重度吸烟组(吸烟史≥5年或日平均吸烟≥10支,且总吸烟支数约1.5万支以上)31例。另取无吸烟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各组患者牙龈上皮棘层细胞的凋亡情况;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计算各吸烟组与对照组及各吸烟组之间的差异,取α=0.05水准;PV免疫组化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各吸烟组患者牙龈上皮棘层细胞凋亡阳性的表达与对照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患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在吸烟者牙龈上皮的基底层和棘层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吸烟可能通过降低促Bcl-2的表达,促进牙龈上皮棘层细胞凋亡的发生,干扰牙龈上皮的正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