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血常规检测结果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恢复正常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喂养情况及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全血常规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后,观察对其体质量增长与胃肠功能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9月收治的130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早产儿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观察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与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于增加患儿体质量与改善其胃肠功能发育两方面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妇4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偏瘦组98例、正常组196例、超重组166例,并根据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相关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质量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体质量增长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孕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紧密相关,孕前孕妇体质量BMI控制在18.5~24kg/m2最佳,体质量增加控制在7~15kg最佳,孕期建议孕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控制体质量增长,以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营养成分分析异常对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120例新生儿,其中60例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异常的母乳喂养,余下60例为母乳营养成分正常的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母乳营养成分指标含量(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新生儿的喂养满意度;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异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和正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比较,除密度比较,其他六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喂养满意率为76.7%(46/60),正常组的喂养满意度为98.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2.03±0.16)kg,正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3.11±0.2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异常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会明显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各成分指标,且会降低喂养满意率,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线上互联网工具进行营养宣教对孕妇产后体质量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进行产后康复咨询的健康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线下营养宣教,研究组产妇进行基于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营养宣教。比较产妇产后不同时间体质量滞留、体格指标(腰围、臀围)和皮脂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和腹部皮褶厚度)变化情况,评价产妇健康生活方式水平。结果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研究组体质量滞留数值[(5.82±1.17)kg、(5.51±1.12)kg、(4.63±0.92)kg、(3.25±0.86)k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4±1.44)kg、(6.29±1.39)kg、(5.82±1.26)kg、(4.77±0.98)kg](t=3.45、4.68、6.21、9.12,均P < 0.001);产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产妇腰围减少值、臀围减少值、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减少值、肩胛下皮褶厚度减少值和腹部皮褶厚度减少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3~14.23,均P < 0.001);产后12个月,研究组产妇人际关系、营养、健康责任、体育运动、压力管理和精神健康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评分[(11.83±1.16)分、(15.13±1.82)分、(21.63±2.49)分、(12.07±1.18)分、(8.59±0.96)分和(12.36±1.4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71±1.29)分、(18.25±2.04)分、(30.45±4.17)分、(14.83±1.52)分、(9.42±1.03)分和(14.66±1.53)分](t=4.45、7.76、9.48、6.73、4.45、5.92,均P < 0.001)。结论基于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营养宣教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体质量滞留,改善形体相关体格指标,降低皮脂厚度,提高产后健康生活方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其线粒体质量变化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2—10月在泉州市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0~7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487例)及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17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PANSS(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绝对计数、线粒体质量(mitochondria mass)、单细胞线粒体质量(single cell mitochondria mass)的差异对比;为研究线粒体参数与临床表现是否一致,对32例首次就诊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检测数据对比。使用人淋巴细胞线粒体功能分析系统(软件)进行线粒体检测结果校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flowjo软件进行流式数据t-SNE降维分析。结果患者组 CD8+T细胞单细胞线粒体质量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确定患者与健康人群临界值为CD8+T细胞单细胞线粒体质量>95.84。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20~70岁)CD8+T细胞单细胞线粒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P<0.05或P<0.001)。32例首次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CD8+T细胞单细胞线粒体质量与PANSS数据呈线性正相关[P<0.05,ρ(Spearman)>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线粒体代谢异常,单细胞线粒体质量显著上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35例低体质量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62例,胎龄(31.21±1.65)周。按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喂养不耐受组58例和无喂养不耐受组77例。分析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2.281,95%CI:1.117~4.655)、出生体质量<1 500 g(OR=6.716,95%CI:2.892~15.598)、开奶时间≥72 h(OR=3.272,95%CI:1.585~6.756)、宫内窘迫(OR=3.810,95%CI:1.448~10.020)、使用氨茶碱(OR=3.405,95%CI:1.480~7.834)均是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可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对其体质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10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等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利维爱进行干预。统计和计算两组患者在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各个疗程的体质指数和脂肪超量的发生机率。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围绝经期妇女前后各个疗程的体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脂肪超量发生率比较可知,试验组所测定的脂肪超量人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患者的体质指数并无明显变化,同时不会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体质量、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短、体质量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长、体温波动幅度小、血氧饱和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助于促进新生儿发育,使其体温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能够保持新生儿各项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与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化州市人民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CI治疗的385例患者资料,根据BMI分为三组,其中正常组(18.5 kg/m2≤BMI<25 kg/m2)132例,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184例,和肥胖组(BMI≥30 kg/m2)共69例,对比不同分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CI术中的病变特征、术后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的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肥胖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29);肥胖组和超重组的eGFR≥60 ml/min/1.73m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患者其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HR=2.281,95 CI%:1.120-4.645,P=0.023);BMI肥胖(≥30 kg/m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OSA和eGFR<60 ml/min/1.73m2,是影响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BMI≥30 kg/m2是PCI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阶段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总时间、家长对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围手术期仅出现1例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家长对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阶段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泵注持续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功能紊乱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需管饲喂养的VLBWI 80例,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8+2~33+5周,出生体质量1.04 ~1.47 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8+1~33+5周,出生体质量1.05~1.47 kg。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并予以间断管饲输注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予24 h泵注持续微量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情况、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每日奶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出生后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情况。结果1.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均增加奶量增加[(12.95±2.34) g/d比(10.08±2.08) g/d]、胎粪排尽时间缩短[(3.90±0.84) d比(5.02±0.86) d]、每日大便次数增多[(3.85±1.07)次/d比(3.00±0.81)次/d]、拔除胃管时间缩短[(14.75±3.20) d比(16.80±3.08) d]、体质量下降最低日龄缩短[(3.38±0.86) d比(4.22±0.89) d]、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增快[(15.25±2.29) g/(kg·d)比(11.55±1.56) g/(kg·d)]、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0.58±8.03) d比(44.30±8.13) d]、头围增长速度增快[(35.23±2.40) cm比(33.74±1.6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907、3.981、-2.918、-2.825、3.890、-2.060、3.233,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16.050、5.165、14.528,均P<0.05)。4.观察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呼吸暂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8、10.251,均P>0.05);观察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及NBNA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6、3.207、3.000、2.421,3.150、6.141,均P<0.05)。结论24 h泵注持续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减少VLBWI胃肠功能紊乱,能够促进其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体格生长,从而促进其行为神经的发育。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在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独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并抚触,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记录每次喂养前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质量、生后7d与14d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每日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组少于其他3组;每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生后7d与14d体质量大于其他3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儿低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对影响银屑病患者所生育的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年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评分、存在被动吸烟、TC、TG、Alb和Hb对新生儿低体质量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OR=0.311,P=0.001)、孕期增重(OR=0.561,P=0.000)、PASI评分(OR=2.785,P=0.002)、Alb(OR=0.432,P=0.001)和Hb(OR=0.521,P=0.002)是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的风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Alb和Hb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胃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14d,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按照接受持维PN后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共计172例,其中非PNAC组为143例,PNAC组为29例,PNAC发生率为16.9%。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临床经验,对可能导致PNAC的临床观察项目(27项)与营养因素项目(19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项临床观察项目与5项营养因素项目为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如出生体质量轻,小于胎龄(SGA)儿,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氨基酸热卡及脂肪乳热卡高,奶热卡低,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性休克率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均为可能导致PNAC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3.306,4.424,1.790,1.231,3.193,2.815,2.519,4.615,3.949,3.920,3.861,5.656,5.535;P〈0.05)。③对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NEC及感染性休克),SGA儿,VLBWI,禁食时间长,PN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是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85,3.851,7.134,4.728,6.746,7.113,3.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在NICU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极低质量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儿不同时间体质量进行比较,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后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对NICU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提高体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营养成分分析异常对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120例新生儿,其中60例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异常的母乳喂养,余下60例为母乳营养成分正常的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母乳营养成分指标含量(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新生儿的喂养满意度;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异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和正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比较,除密度比较,其他六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喂养满意率为76.7%(46/60),正常组的喂养满意度为98.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2.03±0.16)kg,正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3.11±0.2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异常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会明显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各成分指标,且会降低喂养满意率,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