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2019年4—10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兼顾地区分布选取6个案例研究省份,在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个乡镇卫生院,对388名基层全科医生进行基层全科医生专业知识测试。基层全科医生专业知识测试得分为31.82~84.09(56.94±9.19)分,及格率为36.3%(141/388)。不同工作单位、地区、省份、婚姻状况、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编制、工龄以及是否参与医院培训和是否参与专业课程培训的医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学历(B=-2.835)、专业技术职称(B=-8.867)、是否参与专业课程培训(B=2.214)是测试得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预防-健康管理和法规类题目的及格率较低,分别为13.7%(53/388)和12.1%(47/388)。结果提示基层全科医生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应加强传染病相关卫生法规、疾病预防以及健康管理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导管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导管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测评量表(CTDI-CV)对我国28个省会城市的154所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二级甲等医院的导管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共回收问卷422份,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为96.68%。结果408名导管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47.92±33.77)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不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者361名(88.48%),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者42名(10.29%),其中具有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5名(1.23%)。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层级、学历、职称、职务是导管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管室护士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总体为负性,与正性倾向差距较大,亟须进一步提升,护理部应对导管室护士给予更多倾向性政策及更多的支持,导管室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的运动能力特点。方法纳入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术后行早期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3个月内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40例,以手术日至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日的天数将患者分为出院组(术后30 d内,20例)、术后1月组(术后30~60 d,10例)和术后2月组(术后60~90 d,10例),探讨不同时段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特点;另将20例出院组按手术类型又分为大血管组(9例)、搭桥组(6例)和瓣膜组(5例),并进一步观察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出院时(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即观察不同时段和不同手术类型的所有患者从静息开始运动到无氧阈强度时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变化,以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无氧阈值以上的心肺运动试验,未发生运动意外等不良事件。①不同时段患者的运动能力:出院组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上升(8.8±7.1)次/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7.0±5.9)次/min]和术后2月组[(18.3±10.5)次/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分别为(8.0±1.5)和(11.0±2.9)ml/(kg·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1.2±3.1)和(15.6±4.2)ml/(kg·min)]和术后2月组[(11.9±2.6)和(15.7±2.8)ml/(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组与术后2月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收缩压变化值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 d内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运动能力:大血管组和搭桥组术后患者的无氧阈[(7.2±1.3)和(7.8±0.7)ml/(kg·min)]及峰值摄氧量[(10.4±2.9)和(9.4±1.3)ml/(kg·min)],分别明显低于瓣膜组[(9.6±1.5) ml/(kg·min)及(14.2±2.3)ml/(kg·min)]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在术后30~60 d显著提高,而大血管术和搭桥术患者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瓣膜术后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急诊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对象来自于三家医院在2019年到2020年这个阶段内任职的100例急诊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士循证护理素质与实施水平量表展开相对应的调研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循证实践能力评分只有(69.86±14.59)分,所涉及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小组对其指导的效果、培训质量、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结论 通过调研能够明显看出,针对急诊科护士而言,其循证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只是在合格的水平。在实践的过程中,要针对该类急诊科护士加大培训的力度,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落实相对应的培训对策,以此使其专业热情,专业技能等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提升,培养高质量的循证实践能力更强的护士,进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医生执业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我国医生的执业水平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成熟评价框架制定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评价量表。2018年6—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托医联体平台,随机选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家医院,共2 156名医生参与调查。对其执业能力6个维度(医学知识、疾病诊疗、科研教学、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群体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医生各维度执业能力自评结果显示,职业精神维度评分最高(3.89分),科研教学维度最低(2.85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6个维度的执业能力水平高低与性别、学历、职称、导师资格、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是否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等有关(P<0.05)。结论我国医生执业能力总体尚待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医生应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知识结构还需丰富,医生应树立大健康理念;非技术服务能力尚有欠缺,医生应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接受医学教育的程度决定医生执业能力高低,保证规范化培训质量是关键举措。
简介:摘要2019年4—10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兼顾地区分布选取6个案例研究省份,在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个乡镇卫生院,对388名基层全科医生进行基层全科医生专业知识测试。基层全科医生专业知识测试得分为31.82~84.09(56.94±9.19)分,及格率为36.3%(141/388)。不同工作单位、地区、省份、婚姻状况、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编制、工龄以及是否参与医院培训和是否参与专业课程培训的医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学历(B=-2.835)、专业技术职称(B=-8.867)、是否参与专业课程培训(B=2.214)是测试得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预防-健康管理和法规类题目的及格率较低,分别为13.7%(53/388)和12.1%(47/388)。结果提示基层全科医生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应加强传染病相关卫生法规、疾病预防以及健康管理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整体健康宣教工作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所具有的现实应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以回顾式的研究方式对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60位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及分析,并且通过随机且平均的方式,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分组。所选取的患者可以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30位,对照组患者在具体的护理过程当中应用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综合化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当中,则在整体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在护理与完成之后,对比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等诸多内容。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所具有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相对优质。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护理过程当中,通过健康宣教模式能够进一步使患者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并且使其自身对于整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得以不断的增加,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合理设置手术室急救护理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回顾形成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草案,编制咨询问卷。于2019年7—9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放问卷进行专家函询,采用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5%;专家权威系数为0.94、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8、0.405。最终构建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可全面评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可为科学设置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课程及考核体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能力规范化培训,探讨培训对护理人员介入护理专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室中的12名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巩固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讲座、现场示范、查房以及临床实践等,在培训后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结果:在规范化培训后,相比较于培训前,护理人员介入治疗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较培训前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践活动得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规范化培训实践对提升护理人员介入护理专业能力、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介入治疗效果,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脑卒中的病人展开分析,在其康复护理过程中提供家庭康复护理指导,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之间接收的脑卒中病人中随机选取200位病人,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性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共计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各有100位病人,其中一组护理者将会接受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称其为实验组,另外一组护理者接受简单的教育指导,称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者的护理能力。结果:通过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护理者的护理能力综合评分,从中发现,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差距拉大,实验组护理者的综合护理水平更高。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治疗出院时对护理者开展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工作,能够帮助病人更好地开展康复工作,有利于护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