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对106例剖宫产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本次所选的病患中平均出血量大致为(302.0±130.2)ml,平均的手术时长为(60.3±12.7)min,手术后的2到24小时中平均出血量为(62.5±37.6)ml,病患住院的平均天数为(6.7±1.2)d。产褥期的病率为14.2%(15/106)。对这106个病例进行了产后42天和6个月的随机查访,在生产后42天左右,全部病患的子宫无论形态和大小都恢复了正常,产后恶露正常;在生产后6个月,其中的43人恢复正常月经,63人由于哺乳未能恢复月经。结论剖宫产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这些技术是可操作的,也是安全的,但是操作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CT灌注成像所定义的基线核心梗死的可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完成溶栓前颅脑多模式CT和溶栓后24~48 h多模式MRI复查。基于CT灌注图像利用MIStar软件定量评估基线核心梗死体积[相对脑血流量(rCBF)<30%的低灌注区],同时基于复查的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评定最终的核心梗死体积。本研究中将基线核心梗死体积-最终核心梗死体积≥5 ml定义为基线核心梗死具有可逆性。比较分析核心梗死可逆组和不可逆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核心梗死可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7例AIS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实现血管再通64例(66%),基线核心梗死可逆51例(53%)。实现血管再通的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ONT)<3.0 h、3.0~4.5 h、4.6~6.0 h和>6.0 h组表现核心梗死可逆性的比例分别为76%(26/34)、71%(17/24)、2/5和0(0/1),而在责任血管未再通组也有6例患者出现了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中ONT<3.0 h组4例(4/12),3.0~4.5 h组2例(2/12)。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发生可逆性梗死的体积大小与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大小呈高度正相关(r=0.805,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NT和血管再通是核心梗死出现可逆性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rCBF<30%)所定义的核心梗死不适用于发病时间窗6.0 h之内的患者,如能在该时间窗内实现闭塞血管的再通,大部分患者可发生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影响因素除血管再通状况还包括高血压病史和ONT。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并进行康复训练;参照组(n=42)则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97.62%>80.9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4.76%<23.81%),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分析 重睑加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经皮肤入路下睑袋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8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我院收治的 重睑加内眦赘皮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患者 40 例。联合组患者采用 重睑加内眦赘皮矫正术两项联合治疗措施同时 进行下睑袋的矫正 ,对照组患者 重睑和内眦赘皮的矫正同对照组,但不进行下睑袋的矫正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满意度。 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 7 天的治疗满意度为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 3 个月的治疗满意度为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重睑加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时联合外切口下睑袋矫正术可以同时实施,但术前应与受术者沟通好。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根据治疗联合不同时机牙周治疗对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间在我院牙科接受根管治疗的86例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所有研究对象的牙周治疗时机差异进行分组,A组患者于根管治疗后1周内接受牙周治疗,B组患者则于根管治疗后1个月行牙周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各项牙周指标水平差异。结果:A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B组(P<0.05),且A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各项牙周指标也要优于B组,P<0.05。结论:根管治疗联合早期牙周治疗能进一步提升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SPN患者的CT图像,其中侵袭性23例、非侵袭性59例。分别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三维ROI,每个ROI提取1 316个组学特征。将数据集经随机分层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200%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生成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平衡数据用于建立训练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采用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和综合区分改善度(IDI)评估不同模型对分类效能的改善能力。结果经过特征筛选,保留2、6、3个特征分别构建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模型,基于单独期相与联合时相模型共建立7个模型,除平扫模型外,其他模型预测pSPN侵袭性的AUC均>0.800。单期相中动脉期模型具有最优的鉴别效能,在SMOTE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13和0.873。在联合期相模型中,动脉-静脉期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最高,为0.934和0.913。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平扫-动脉-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与动脉-静脉期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验证集中,相较动脉-静脉期联合模型,进一步联合平扫不能获得正向分类改善(NRI、IDI均<0)。结论动脉期CT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术前预测pSPN侵袭性的性能,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引导式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康复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了解到,实验组各时段康复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将引导式教育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有效提高了患者康复的依从性,同样也加快了髋关节功能的康复速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引导式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从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50 例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 2 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 2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引导式教育,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康复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 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了解到,实验组各时段康复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 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 (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外同时妊娠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子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在临床中的表现;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1~160分钟,平均68.9±16.5分钟,住院时间为4~8天,平均6.3±0.2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情况。通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42例患者中,正常妊娠8例,流产3例,足月分娩31例,其中,剖宫产27例,顺产3例,所有新生儿均未出现窒息情况,且Apgar评分较好,无综合病症;结论对于宫角妊娠的患者,也可以通过阴道超声的引导进行胚囊抽吸手术来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