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对日本有关客家的研究和相关论著作一系统的梳理。至今为止,对于客家研究史认真做过整理的,有后述的中川学、濑川昌久和蔡麟三位学者。不过,他们的整理是围绕着自身的课题意识所作的回顾,而非有关日本客家研究史的全面系统整理,因为,日本与客家研究并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

  • 标签: 客家研究 日本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在“2012中国·昆明泛亚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2012年7月13日,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和的故乡晋宁县隆重举行。来自省、市、县的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会员代表95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郑和研究 云南省 文化旅游节 晋宁县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作为地理微观区域,县市域边界地区的协调管理尤其困难,在相关研究中很容易被忽略。以CBRs理论为指导,结合浙江省尖山一南北湖地区协调发展实例,对县市域边界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发展机制框架体系。尖山南北湖地区是典型的微观跨边界地区,在空间、功能上都具有协调发展的基础。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现有的规划更加关注自身发展的需求,缺少区域整体统筹发展的眼光,造成了产业定位相互冲突,交通衔接不畅,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意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在协调发展机制框架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规划方案,以期通过规划的手段使问题得以解决和落实,希望对微观区域的协调发展研究有所启迪。

  • 标签: CBRs理论 县市域边界地区 协调 尖山南北湖地区
  • 简介:高峰期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景区管理者通过分流调度资源的合理分配,引导控制游客在景区的分布,使景区各景点负荷均衡,而高峰期景区的分流资源通常无法满足景点游客的需求.本文根据景区分流资源的特性,统一确定了景区的分流能力,构建了景区景点需求与调度资源的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流调度算法,并以九寨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算法在优先满足需求景点的负荷均衡的同时,考虑了游客因等待产生的满意度惩罚.算法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景点与资源点的引力测度值,并以测度值为依据,按景点负荷降序对分流资源进行匹配调度,确保负荷率高的景点优先获得与之匹配度高的分流资源.由选取的九寨沟实证景点分析表明,以景点与资源点引力测度为依据进行调度,比目前单独以景点人数、资源距离或资源分流能力为调度依据更有效.本文的研究将为旅游管理决策者和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峰期 调度 游客分流 时空负荷 引力模型
  • 简介:研究以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以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的出游距离、整体环境、住宿选择、受访者年龄、家庭每月稳定收入和重游次数对乡村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之间,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乡村旅游 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正>IntroductionVarioustraditionalmedicinesystemsexistthroughouttheworld,andwithineachculturetherearedifferencesregardingtheconceptsofhealth,illness,andtreatment.Manyofthetraditionalmedicalsystemsplayanimportantrolewithineachsocietyandtodaymanytypesoftraditionalmedicinesystemshavebecomemorerecognizedandunderstoodasalegitimateformofhealthcarebythegeneralpopulation,eventhoughbiomedicineorWesternmedicinehasbecomethedominantmedicalsystemofcontemporaryhealthcare.

  • 标签: 传统医学 体系框架 比较研究 传统医药 藏医药 青海省
  • 简介: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呈现多发趋势,传统的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矛盾化解方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探求新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十分迫切。杭州市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化解机制建设作为一项新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充分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协同,也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分析其制度要素组成,挖掘其内在运行逻辑,剖析其制度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制度改进措施,对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横向、纵向的再复制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基层矛盾化解 政府 社会协同 多元治理
  • 简介:节事旅游会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游客,对举办地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采用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旅游影响系数等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对比节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桃花节后,活动区和缓冲区样地的草本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有减小趋势,而背景样地有增大趋势,植被群落出现退化;活动区样地的旅游影响系数几乎都增加了0.2~0.3,植被景观质量下降.狂欢节期间,旅游活动对草地影响以距游径10m范围内最为强烈,相对高度、相对物种数和相对生物量3个指标比相对盖度更为敏感.

  • 标签: 节事旅游 植被环境 旅游活动影响
  • 简介: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空间维度的重要性。但在空间维度之外,时间维度作为不证自明的存在被忽视了。柯必德在其最新力作《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一书中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关注苏州城市史研究中的时空维度。他的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重视城市空间与地方理论;二是以内发型视角观察苏州的现代转型;三是强调时间的不可或缺性,时间观念与现代性紧密相关。时空维度构成了探究不同城市历史进程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时空维度 城市史 现代性 苏州
  • 简介: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区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入空间变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结合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背景,重点从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开发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进行解释,并概括出其形成的综合机制模式。研究发现,距离、业态偏好、对服务设施质量的要求,以及交通方式改善带来居民需求变动,与市场供给的空间分布、政府供给的相对短缺共同影响,塑造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

  • 标签: 开发区 郊区社区 日常活动空间 空间结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简介:河南禹州瓦店遗址2007、2009年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灰岩为原料的石铲制品以及相应的原料、坯料和废料。本项研究以石铲生产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石制品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考古,复原了瓦店遗址石铲制作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结合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瓦店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生产属于“松散的专业化生产”,而夏商时期的整个中原嵩山地区存在着以加工灰岩石铲为主的大规模的石器生产工业。

  • 标签: 瓦店遗址 石铲 实验考古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
  • 简介:提高内地就学藏族大学生学业一直是藏族教育工作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相关学校探索改变教学方式试图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探讨上,虽然已有研究基本从导致学业的不利因素人手,如从薄弱基础、不良学习习惯等的改进方面阐述提供对策建议,但这种策略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操作,也不易评估,所以已有的探讨多数停留在研究层面;同时,研究者却较少发掘发现着眼于利于学习的因素,从可以操作的途径加以探讨存在的深层问题。

  • 标签: 藏族大学生 西藏民族学院 就学 内地 不良学习习惯 管理
  • 简介: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这些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沉淀,更是满族群众与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见证.传承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地区精神文明素质,是促进完善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群众文化的积极开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回归民间,使之更好的传承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群众文化建设
  • 简介:李学勤等先生对清华简《楚居》中古史传说的专论,认定洲水就是均水。那么,“逆上洲水”后所出现的地名,如方山、京宗、夷屯也应都在均水流域。如此则不能解释季连家族迁徒路线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洲水即丹江,这样,还可在古文献和考古发掘上找到支撑。

  • 标签: 清华简 战国 楚居 古史传说
  • 简介: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应转向县域城镇化,然而县域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许多问题。以宝应为例.从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历程中。归纳出人口困境、产业矛盾、盲目扩张等问题,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塑造城市品牌、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集群等城镇化发展建议。

  • 标签: 县域城镇化 集中 离散
  • 简介:本文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对周庄古镇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多维空间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场域形成之前的空间属于“内源性自生式本体空间”,以“物理属性”为主;旅游场域形成后的空间属于“外源性嵌入式构建空间”,倾向于“社会属性”;旅游开发使物质空间景观化、文化空间多元化和社会空间复杂化,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古镇社区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属地格局”。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怀旧情结、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和空间生产中社区精英示范效应三种原因所致。本文指出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古镇空间不是空洞的空间,空间的生产方向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对理解古镇旅游空间场域的形成、生产及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导向。

  • 标签: 文化遗产地 旅游场域 多维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周庄
  • 简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空间利用与科技化发展方面的不足。数字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两者共存互补,相互结合,是传统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传统图书馆 空间利用 转型 数字图书馆
  • 简介:英国本土学界的中古政治史研究百年:彩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向。斯塔布斯所代表的“追求民主”的宪政主义解读模式在20世纪中期就已被放弃。二战前后以麦克法兰为代表的学者引入群体人物学的研究方法,转而以“追求利益”的庇护关系解释中古政治现象。麦克法兰创立的功能主义解读模式强调中古王权与领主之间的基本和谐,突出政治史中人的因素和细节探索,从而推动了地方史和人物史研究的勃兴。麦克法兰比斯塔布斯更像是当代中古政治史研究的奠基者。近二十多年来,新生代史家试图改变麦克法兰模式造成的研究细碎化弊端,把思想因素重新引入中古政治史研究,其中卡彭特等人倡导的“新宪政史”力图对英国中古政治发展再次进行宏观的观察与解释,不过强调这是“没有宪政主义”的宪政史,并非试图回到斯塔布斯。然而这一探索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成果问世。

  • 标签: 宪政主义 群体人物研究 庇护关系 新宪政史
  • 简介:增长极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以增长极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该地区培育增长极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增长极理论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 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