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中国史前社会中心与周边形成的文章,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存形态的变化,农耕社会产生新的分化,形成农耕型社会和农牧交错型社会。随着地域差别的出现,在华北农耕社会诸地域的统合过程中,从农耕社会分离出来的农牧交错型社会在周边地区出现,代表自我统合象征的中心意识产生自来。到了青铜时代的商代,以殷王朝为中心的华北农耕型社会,与代表长城地带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的畜牧农耕型社会对立抗争,由此产生新的文化接触。中国古代殷周社会与北边存在的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从殷周社会看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那里完全是未开化的夷狄之域。但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对东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系统青铜文化是朝鲜半岛无纹陶器文化和日本弥生文化的源头,另外与中国西南部的石寨山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也有一定的谱系关系。两个文化系统还是诠释东亚史前社会文化系统的标尺。这两种文化系统的交错地带是在长城沿线,其中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对于探索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交错地带的物质文化和地域性的形成与扩大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就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中南部特别是近年发表的有关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龙山时代并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陶鬲的材料进行考证。
简介:为了确保《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志》的质量,曾先后聘请74位专家、学者分别于1993年和1997年对全志(主要是学术研究编)从以节或章为单元到以学科为单元,由个体到集体进行了两次评审和修改,1998年又对全志其他各编进行了评审,现将部分专家、学者评审意见摘编于下:
简介:第十一集团军1937年底奉令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下辖韦云淞的第三十一军桂系部队,属第五战区指挥管辖,曾参加徐州会战,在明光、滁县一线顽强抗击日军。后该集团军改辖覃联芳的第八十四军、张义纯的第四十八军、何知重的第八十六军等部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该集团军指挥第八十四军和刘和鼎的第三十九军。10月,李品仙调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夏威、黄琪翔先后接任集团军总司令,并参加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1940年5月,第八十四军第一七三师师长钟毅将军在唐河战役中殉国。后第三十九军转归第三十三集团军指挥,第八十四军转归第二十一集团军指挥,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