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简介: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简介:<正>AcknowledgementsareduetotheNordicInstituteofAsianStudies(NIAS)inCopenhagen,Denmark,forallowingmetoworkthereasaguestresearcherinTibetanStudiesfrom7Aug,2007till30Jul,2oo8aswellasfrom19Octtill29Nov,2010.ThanksgoestoAssistantProfessorTrineBrox,AssociateProfessorRobertBarnett,andguestprofessorAndreasGruschkeforgivingmelotsofcommentsandsuggestionsonthispaper.
简介: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在当前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形势下,该工程建设在传承长城文化、文保工程实践、实现文物价值、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来的有序组织协调、打造典范工程、实践中培养人才等做法,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