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作者: 谷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歌唱犹如演奏‘人体乐器’,其中有其内在的声学原理”,这一观念已经引起声乐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人体乐器”的物理声学的研究并不多见,通常声乐专家对歌唱技术的表达或评价往往以主观判断与感性经验为主要依据。笔者以为:主观评价和感性经验对声乐固然有效,但借鉴声学手段、运用声学原理研究声乐,可以辅助声乐学科更好的发展。本文拟从歌唱的“人体乐器”观念,“骨传导”的原理对歌唱的影响,声带闭合张力与气源气压的协调三个方面,阐述歌唱中声学原理运用的问题。
  • 简介:诚然,新世纪以来西方戏剧的'二次西潮'带给话剧界不小的震动,但也不能忽视它对当下戏曲创作的影响。近年实验戏曲大行其道,形式上令人目不暇接、层出不穷的花样翻新就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戏剧有关。仅仅去年,第二届北京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就上演了12部大戏,荟集豫剧、京剧、昆曲等诸多剧种;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则集中了昆剧《夫的人》、京剧《十两金》等一批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剧目;实验豫剧《朱丽小姐》则亮相于南锣鼓巷戏剧

  • 标签: 实验戏曲 当下实验 戏曲忧思
  • 简介:通俗唱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可自然天成,因为通俗唱法并无固定技术规范和模式,更无相应的理论体系。许多通俗歌手成名前都未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用“本嗓”演唱。他们常是无师自通,凭着音乐听觉、模仿力和对艺术的执著,就能把歌唱好。但通俗唱法并不能永远处于这种自然状态,必须从直觉把握走向理性感知,并充分吸收美声、民族声乐等一切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在兼收并蓄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规范和审美观念。

  • 标签: 通俗唱法 自然生态 美声技巧 兼收并蓄
  • 简介:  本刊今年第二期刊登了剧本,两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鲜明的创作倾向,在目前我省戏剧创作中,给人带来一种新感觉,引起了我省戏剧界人士的争论和关注.6月4日,编辑部联合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集我省部分戏剧专家,对这两个剧本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剧本给予剖析审视,在肯定创作方向的同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现将部分嘉宾发言整理如下.……

  • 标签: 剧本狼 实验精神 戏剧需要
  • 简介:3月13日沈揆一先生(美国加利福米亚大学教授)在国立台湾美术馆“一个人东西南北——刘国松80回顾展”学术座谈会上发言说:“80年代中国水墨画领域创新的道路上,进行摸索的年轻画家们,心想创作新风格,然而,一旦走到传统的门槛之前就有点手足无措,但他们在刘国松那里看到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画创新的理论以及成功的实践记录。

  • 标签: 中国水墨画 现代水墨 实验水墨 学者 国际 误读
  • 简介:作为油画家.刘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即有画名,他的画名并不单单是见诸于全国性大展的入选和获奖.从学术上看.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一种发乎性情有归乎时代的个性特征.取得这个成果颇不易.然而就是这个刘云却一头扎进了水墨艺术之中,并且出手不凡很快登堂入室而得到了水墨界的接纳,评论家的关注.从而得以参加一些重要的国画艺术展事。

  • 标签: 刘云 美学 实验 山水 八十年代 水墨艺术
  • 简介:应学院前瞻性发展、雕塑系学科新建设的需要,自1998年起,由著名陶艺家孟庆祝和潘军建立了陶瓷材料实验室,进行陶瓷材料的教学和实践工作。2001年,雕塑系陶瓷材料实验室在中国美术学院滨江过渡时期正式成立。

  • 标签: 陶瓷材料 实验室 设备配置 中国美术学院 管理 1998年
  • 简介:由53美术馆主办,胡斌策划的“艺术中的生理实验”展,将于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在广州53美术馆举行。

  • 标签: 生理实验 美术馆 艺术 广州
  • 简介:陶瓷修复是文保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专门技术。我国古陶瓷修复自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从过去的"修旧如旧"到如今向学习西方后变得更加科学严谨。目前,学界对于古陶瓷修复的清洗环节、补配材料、高新技术应用以及国外理念与技术均有研究,却少见把焦点聚集在瓷器修复中的翻模环节上,而这一环节对古陶瓷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于翻模技法上,从翻模方法和翻模材料两方面入手,并从文物复制、以及青铜等文物保护修复的翻模方法中借鉴经验,对比梳理目前翻模材料的性能特点,分析其适用的瓷器缺损情况,希望用更加精准的翻模来减少打底环节的难度,从而对瓷器类文物修复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古陶瓷保护 修复技法 翻模
  • 简介:面对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是将其视为前人留下的供我们世代坐享其成的精神粮仓,还是将其视为先辈赐予我们继续耕耘的种子?这是长期困扰国人一个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学术界的争论时断时续,时起时伏,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至今难成共识。

  • 标签: 传统音乐文化 演出 乐团 实验 台湾省 母题
  • 简介:萨蒂斯·科尔曼“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尹爱青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是美国的萨蒂斯·科尔曼(SatisN·Coleman)本世纪二十年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林肯学校所进行的有关音乐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早期音乐教育试验。这项实验曾对二、三十年代美国的...

  • 标签: 萨蒂 科尔曼 过程模式 创作欲望 课程设计 教育学院
  • 简介:实验艺术专业的创立源自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摸索而兴起,它的关键发展节点,是201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第二届实验艺术教育大会上,在“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思路下,各院校积极呼应,并由吕胜中等先生着力推进,共同向教育部及其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申请“正名”,教育部于2014年正式批复建立具有独立编号130407TK(T为特设,K为控制)的新专业。

  • 标签: 实验艺术 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 胜中 专业设置 教育大会
  • 简介:2016年5月17日上午,大华·1935艺术机构入驻暨高校艺术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在大华·1935玖剧场举行。陕西当代实验话剧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多家艺术机构及各大院校,受邀出席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以陕西当代实验话剧研究院为首的各类艺术工作机构将陆续入驻大华·1935园区。

  • 标签: 研究院 话剧 实验 当代 陕西 园区
  • 简介: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美院实验艺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于二○一一年四月八日至五月二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 标签: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文献 实验 美术馆 艺术系
  • 简介:本文脱离传统陶瓷艺术的实用性思考和技巧复制的束缚,寻找艺术精神的释放和时代进步的传达来探讨陶瓷艺术创新的多重可能,从艺术本身出发认识陶瓷材料到寻求个体创作心性显现的过程。艺术作品的思想性与人类思想的递进和变迁影响着艺术行为的发展。表现在艺术形式、艺术媒介语言与生命属性的探索实践以及创作个体的特质等时代性精神体现。

  • 标签: 精神的释放 陶瓷创新 艺术性 探索
  • 简介:对工笔厕表现的技术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新的形式语言和技法冲击着中国工笔画的旧有程式,现代工笔画家已不满足于用十八描法、三矾九染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艺术趣味向更真实的生存体验拓展。技术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我认为造型、用线和用色是工笔画的主工形式要素,形成较多的经典程式,有很强的技术性,如下足我对此的实验总结。

  • 标签: 现代工笔画 技术因素 实验报告 中国工笔画 形式语言 工笔画家
  • 简介:本人通过从“认识何为手卷与册页,了解其观赏方式;美术馆的作品呈现方式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探析“观”展览,从而引发尝鲜与具有真正的价值的本质区别的思索:我们所建构的这种方式与惯常美术馆的空间分配、氛围营造以及欣赏方式的区别是否真正有利于观者对作品的理解,则是判定其价值的关键。“观”对中国艺术传统欣赏方式的回归实质上是对中国艺术精神与审美理念的回归。

  • 标签: 中国艺术精神 当代性 实验 欣赏方式 呈现方式 空间分配
  • 简介:作为西方最著名的戏剧导演之一,彼得·布鲁克既是一位极具时代色彩的剧场艺术家,也是一位莎剧导演大家:从1947年的传统版《暴风雨》,到1956年负有政治色彩的《暴风雨》,1968年后现代版《暴风雨》,直至1990年的土著版《暴风雨》,布鲁克一次次深入莎剧文本的肌体,以“空的空间”、“‘0’度剧场”、“无语境创作”等戏剧理念,在剧场空间掀起无限的想象张力。且不论其戏剧艺术在实验之路上走的多远,其终极目的不离“诠释”莎剧这一根本,这不仅使他与当代莎剧改写最终不同,也使其莎剧导演史成为莎士比亚在当下存在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彼得·布鲁克 四版《暴风雨》 西方实验剧场 莎剧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