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一曲《西厢记》似古代青年男女爱情宣言的第一声呐喊,无愧于“《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带着“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穿越了700多年的时空。当它遇上蒲剧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时,更是进发出了绚烂的艺术火花。蒲腔蒲韵演西厢:碰撞彰显戏曲之美众所周知,《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河东蒲州普救寺,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这里,同时
简介:九月的天气,酷暑渐散,清风徐来。在省城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来自晋北的地方小剧团——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即将迎来它在这里的首次演出。对于耍孩儿,很多人并不陌生,从上学时课本收录的元杂剧课文中就频繁出现【耍孩儿】这个词牌名;在戏曲界,耍孩儿被戏曲专家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艺苑奇葩。尤其是其经典代表作《扇坟》(人们更习惯称之为《猪八戒背媳妇》)久演不衰,为大
简介:戏曲以“记”为名出现于宋元,在明传奇里极为繁盛,成为传统“记”体具有戏曲特色的吸收和发展。戏曲制题史上“记”的被选择,显示了形成中的戏曲文体观念。“记”所具有的记史、记事、志怪、传奇、讽箴等作用为戏曲所肯定,特别它对叙事功能的强调、对虚实关系的处理深为明代曲家认可,而“传”“纪”等倾向完整或顺序志人、强调真实性的文体类型则逐渐与戏曲走上两途。“记”与“纪”“传”的分野,成就了戏曲叙事性的发展,反映了传奇体制成熟化规范化的过程。“记”的创作追求和美学特色,与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记”的普遍使用因此成为明传奇文体自觉性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戏曲形式与风格的形成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