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与华文文学因缘际会.推进了新生代文学的整体性崛起与快速发展。效忠与待遇的不对等、“我被我自己的国家排斥”的无限失望纠缠在一起,使得新生代文学“抵抗”得生动而深刻。在华文报纸提供与策划的“舞台”上,新生代作家用汉语文字演绎着心灵的悲欢,用坚实的身影“舞蹈”出“告别”后的抵抗。这种执意反抗与无奈妥协的复调主题.艰辛与悲情兼具的文学“表演”风格。不仅呈现在当时的新生代文学之中,更呈现在过去与当时的“老生代”文学之中.而且,还会出现在将来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之中。
简介: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异域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场域,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差异的彰显,在他文化中构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确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的翻译目的,确立和筛选最佳源语文本,采用合作翻译等多种翻译学策略,或能改变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边缘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简介:散文诗是与新诗同时诞生的一个文学新品种。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体,印度诗哲泰戈尔,即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摘取了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在他之后,又有多位写散文诗的作家获此殊荣。
简介:形式主义兴起于俄国,主张用“陌生化”的方式延长审美感知过程中的审美感受。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注重文学语言表现技巧的运用,尤其是在文学语言形式上,遣词用字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在文辞上的苦心经营;在作品章法结构和情节上,灵活调整,巧妙设计,达到新颖奇特、刻意求新的陌生化效果。
简介:1951年创刊的英文版《中国文学》是一本由官方发行的向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刊物。该杂志译介的作品中,诗歌所占比重较大。本文选取了1951—1965年间《中国文学》中的诗歌作为考察对象,梳理其编选方针、选译情况,以及不同时期选材的变化,阐释其特点,并揭示在诗歌编选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显性及隐性因素。
简介:有人从教科书里钻出来,你害怕吗客气话不多说了,说多了你们会怀疑,是不是学校经费不足,请不来大牌作家,只好叫来这么个三流作家糊弄你们?先作个小试验:要是你们用的教科书里写到的一个人,突然从书里钻出来,站在你们面前,你们害怕不害怕?有的同学眼里,显出惊喜的神色。对不起,可能我的表述不是很清楚。
简介:
简介:董枫1964年生于大连?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环境艺术专业,现任教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纸上水彩绘画创作,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成功举办“巢——董枫纸上绘画”个人艺术展览,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各项展览大奖,出版著作《巢——董枫纸上绘画》、《董枫n+艺术工作室——关于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水彩学会副会长。
简介:摘要在军队院校教育中,汉语教育有着越来越重的份量,并显现出它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大学语文教学对强军梦背景下的四有革命军人的锻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处却在非常尴尬的位置,如何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问题。
简介:寒窗面壁十多春,就业湖乡背闹城。菱嫩荷香陶意境,风清气正抖精神。艰深学识融耕土,红火青春作夜灯。不是雷池潮浪阔,哪能振臂聚群英?
简介:摘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的“仁”“礼”思想深入人心,对人们的修身起着重要作用。在当今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物欲横流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如果想要很好的立足于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修身齐家才能治天下。
简介:本文在校园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剖析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环境适应问题、人际距离问题和群体内交往问题等,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和社会化历程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在社会发展节奏逐步加快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更加受到企业的亲睐。在这种教学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教学理念及学习方法都融入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其中融合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就展示出了较强的优势作用。因此,本文就融合移动学习的优越性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并围绕融合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展开简要的探讨。
简介: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如璀璨明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历史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大学生作为一个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群体,更应该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我们将南充三高校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调查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和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呼吁和鼓励他们积极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简介:2015年8月3—4日.“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丛书”第三次编纂讨论会在安徽省宣城泾县桃花潭畔度假酒店举行。会议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刘耘华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就目前5部已初步成形的书稿以及丛书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简介:南京大学刘俊教授的《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是很有学术含金量的一部力作。刘俊围绕着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涵盖了相当丰富的议题,呈现出世界华文文学创作从现代到当代、从"外岛"到"特区"、从南洋到北美蓬勃发展的图景,体现了历史延伸、台港兼容、区域跨越的三大特色。
简介:《古典文学知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普及古典文学知识为内容的刊物,是一本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大专家写小文章,小文章见深工夫,是本刊的一大特点。杂志内容涉猎古典文学的各个领域,对各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提高文化素质,都有所裨益。2016年报刊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古典文学知识》公开邮发代号:28-34,全国各地的读者均可到当地邮局订阅。考虑到个别读者漏订或缺期等原因,我社可办理邮购。
简介:于爱成作为一名文学批评家,给人感觉是低调的。但低调似乎不应该是批评的姿态。事实上,低调的感觉来自他的为人。在一些公共场合,人们讨论文学话题时,于爱成似乎总是保持着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情,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也没有偏激之词。后来我发现,这也不完全是于爱成的为人,这种为人决定了他的批评观,或者说,因为他的批评观,所以他会做出一种低调的姿态。于爱成谈过自己的文学批评观。
简介:作为英雄失路的千古悲歌,项羽《垓下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强烈。它曾拨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悲歌慷慨的项羽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形象。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蕴涵,从中我们能够窥见项羽的个性与弱点,进而探究其失败的原因。本文结合相关的历史记载对这首诗进行历史与文学性的解读,揭示其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背后的深层意蕴。
20世纪90年代:马华报纸与新生代文学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反思
散文诗,何时不再被嘲弄——散文诗与鲁迅文学奖
文学表现的“陌生化”效果——以钱钟书的语言风格为例
1951-1965年英文版《中国文学》诗歌选材论
一个在校大学生该怎样练习写作
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及对策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专栏——董枫作品
关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大学生争先来龙感湖就业感赋
论孔子“修己”思想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合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
“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丛书”第三次编纂讨论会综述
“我的声音和我的存在”——读刘俊《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
学古知津 百读常新 欢迎订阅《古典文学知识》(双月刊)
具有理论目标的文学批评——读于爱成的《深圳:以小说之名》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及其背后——项羽《垓下歌》的文学与历史解读
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培育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