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古汉语复合虚词的结构类型王克仲本文所谓复合虚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虚词或实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起虚词作用的虚词性结合体。复合虚词不完全等同于合成词。在汉语的发展进程中,有的复合虚词已经形成为合成词了,如“所以”/或者”、“虽然”/因而”等...

  • 标签: 复合虚词 古汉语 助动词 反诘副词 语气词 范围副词
  • 简介:叠加式描摹结构是不同比况助词或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紧邻共现、复置交叠进行情状描摹的一种表达结构。叠加形态有同类叠加和异类叠加两类,描摹类型可从静态描摹与动态描摹、现实描摹与虚拟描摹两个角度分析。叠加方式有并存叠加和糅合叠加两种。叠加动因与叠加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强化表达、明示信息、兼顾语义。

  • 标签: 比况助词 摹状助词 叠加 描摹结构
  • 简介:近年来,语法学家越来越重视语言单位“结构模式”的研究,因为“结构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现代语言学各流派、各领域要把语言学研究对象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总趋势,而且也符合实际应用描写句法学的许

  • 标签: 名词词组 语法学家 词组结构 句法学 语言单位 主导词
  • 简介: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韩〕金苑一、前言本文专就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作一考察。所谓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是指四字成语中以“无A不B”的形态出现的部分,如无孔不入、无恶不作等。“无A不B”型成语中,绝大部分的深层结构是“动(B)宾...

  • 标签: 动宾结构 深层结构 四字成语 东海大学 词素 中国文化
  • 简介: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詹卫东一、引言关于“NP十的+VP”偏正结构①,汉语语法学界曾有过不少研讨和争论。不过主要是争论这一格式中VP的词类性质②。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讨论这一格式。具体地说,是考察动词进入这一格式的能力差异,以及分析这一格式对N...

  • 标签: 语义关系 认知语法 偏正结构 论旨角色 事件性 动作性
  • 简介:在英语课本中出现这么一个句子:“Leaveabasinofwateroutsideinfreezingweather,anditwillsoonbecover-edwithice.(在寒冷的天气,如果把一盆水放在室外,水面上很快就会结上一层冰。)[JB6,L4]”

  • 标签: 英语课本 施动者 被动语态 PHRASE 英语语法 BE
  • 简介:《金瓶梅》中的单动双宾结构何洪峰0.1《金瓶梅)①中的双宾结构从动词角度分有两类:一是单动带双宾语,二是动词+“与”带双宾语。第2类双宾结构笔者已有专文讨论,在此不赘,本文只讨论第一种双宾结构。0.2为叙述方便,本文使用如下符号:V:动词:Vd、Vb...

  • 标签: 《金瓶梅》 双宾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 双宾语结构 西门庆
  • 简介:文章从整体论研究方法出发,从词汇意义的结构、语用要素与交际要素、词的语义结构与义子的现实化三个方面入手,揭示相应语言现象及其运作机制中的主观性。研究发现:第一,学术界有关词汇意义的有些结论未必合适,有必要重新研究;第二,词语的世界实际上不是世界,而是人认知现实世界的方式,属于人的意识世界。

  • 标签: 词汇意义的结构 语用要素与交际要素 词的语义结构与义子的现实化 主观性
  • 简介:现代汉语中V+V可以形成8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歧义格式,因而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语料,充分利用词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借助复杂特征的表示手法,定量和定性地研究了V+V形成并列结构的条件。文章的总体思路是:用句法信息排除那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成为并列结构的V+V组合,然后在剩下的范围里再综合利用句法语义的信息找出其中可能的并列结构

  • 标签: V+V 并列结构 句法分析 中文信息处理
  • 简介:摘要泰国定中结构中使用结构助词kh2、h22、sam2rap22时,虽然中心语与定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都是领属关系,但是不同结构助词的使用的频率、表达的情感、省略的情况和与之连接的定语性质是不一样,本文试图通过探析找出其中的差异,希望对今后的泰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泰语 定中结构 结构助词kh 2 h 22 sam2 rap22 用法
  • 简介:本文集中讨论了双宾语结构中的论元增容现象,即两价动词是怎样增加了一个受惠者论元,从而得以出现在双宾语结构中.本文提出了论元增容的三个机制--句式投射、语义歧义和"词汇过滤".句式投射是一个句式整体意义"上加"到动词的过程,从而使本身不具有"转移"意义的动词可能进入双宾语结构;与格形式中存在的歧义是促使与格形式向双宾语转化的一个动因;而"词汇过滤"则对动词及其宾语提出一系列限制,是动词增容的必要条件.这三个机制充分反映了论元增容现象是句法和语义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与格变化 论元增容 句式投射 语义歧义 词汇过滤
  • 简介:<正>一谚语属于俗语范畴,是语言中习用的定型性的现成语汇。它源于群众的口语,长期流传在群众口语中。和成语相比,谚语的定型性比较弱。特别是若干富有生命力,在群众口头长期流传的古谚语,往往在本体之外,又有多种变体。变体的出现,从历史平面考察,则表现为非共时性变化。本文讨论一部分古谚语非共时性的结构变化现象。为了讨论方便,姑把某一谚语最初出现于典籍的形式叫做本体,后来出现的称为变体。

  • 标签: 古谚语 共时性 结构变化 变体 本体 口语
  • 简介:调核(或称句重音)与焦点并不是两个等同的概念。焦点往往取决于说话者,而调核总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语言规律,与语法、语义因素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比较简单的语句类型,AP(A)结构的调核位置正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即调核落在哪一个成分上,不仅取决于论元(A)的数量和位置,还取决于论元和谓词(P)之间的相对语义分量对比。

  • 标签: AP(A)结构 调核位置 语义分量
  • 简介:as/so…as…是英语中使用频繁的同等比较结构(comparativeofEquali-ty)。表示比较双方在性质、数量、大小诸方面相等或相近等概念。但并非所有as/so…as…结构都可以循其形而着其同等比较之义。不妨先看以下三个句子:1.Heisascleverashissister.2.Heisascleveras(heis)honest.3.Heisascleverashissisterishonest.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表达了三个不同的概念。第一句意为“他和他妹妹一样聪明。”第二句意为“他既诚实又聪明。”第三句意为“他妹妹诚实而他聪

  • 标签: as/so 比较意义 比较结构 SISTER COMPARATIVE 常用句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汉字是一种物质性符号,它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都要靠物质的因素来实现。在我国古代,汉字的书写材料主要有毛笔、契刀、简策、甲骨、帛、纸等等,这些东西当然不可能决定或改变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总规律和总趋势,但是,它们在实施演变的总规律和总趋势的过程中,却给汉字打上了自己的印记,施加了种种直接的具体的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弄清楚汉字何以成为现在的形状,很有必要。一、毛笔对汉字形体的影响

  • 标签: 毛笔 汉字形体 简策 甲骨刻辞 甲骨文 文字
  • 简介:在微观层面的总分结构中,作为总提和分说的联系点可以是词、短语和句子等话语成分;总提项与分说项、各分说项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小类:量性特征是这种总分关系组合的重要语义条件。

  • 标签: 总分结构 话语成分 量性特征 辖域
  • 简介: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考察新型搭配'形容词+一下'这一结构的意义,分别从句法意义、语用意义及其语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对这一结构在句子中所体现的语法等意义进行解释。

  • 标签: A+一下 语法 语用 语义 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