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居住权制度是与地役权相对应的人役权而存在,《民法典》中新增的一项制度。此制度在解决老年人的老有所居的角度发挥了实效。然而由于该制度在我国出台时间较短,自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例如设立方式单一、涤除方式过于过于笼统、权利界限不明晰等。《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居住权是通过意定方式设立,那么司法实践中的以司法判决方式设立的居住权将如何安立?本文将从上述角度来展开分析,试图提出完善居住权制度的相关思路。
简介:摘要:由于学位撤销行为在制度层面规定的过于笼统,导致高等院校在撤销学籍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通过明确学位撤销行为之性质,探究学位撤销制度在我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建议。
简介:摘要:由于学位撤销行为在制度层面规定的过于笼统,导致高等院校在撤销学籍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通过明确学位撤销行为之性质,探究学位撤销制度在我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建议。
简介:摘要:以往对于人格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诉讼方式进行事后救济,此次《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制度,使得人格权的保护能够进行事前预防,但是,《民法典》并未规定人格权禁令实现的相关程序,必须通过《民事诉讼法》的对接来实现该制度的功能;人格权禁令明显带有“争讼性”,故不能适用非诉程序;事前预防的功能定位使得追求迅捷性成为其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也不能适用普通的诉讼程序;有部分学者提出要在《民事诉讼法》中新增一个独立的禁令程序,笔者认同此观点,但不可忽视的是,新增一个独立的程序就意味着要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人格权禁令才能通过该程序来适用。但症结在于,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人格权禁令的案件必将大幅增长,此时其适用程序尚未修订完成,“无法可依”的局面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因为人格权禁令和诉前行为保全的功能有一定的重合,因此可以部分参照诉前行为的保全来适用,对于不能参照适用的部分程序问题,通过颁布司法解释的方式,相较之下能够快速解决此类案件数量的激增与适用程序模糊之间的矛盾。
简介:摘要:居住权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罗马婚姻家庭关系中,居住权制度不是为了保障房屋所有人的权益,而是作为一种对弱者的保护方式而出现。2021年,居住权作为《民法典》物权编新增加的用益物权种类而被国人所知晓。居住权制度的出现,倾向于对弱者住房权益的保障,更是为老人的住房需求保驾护航,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居,以更好的颐养天年。
简介:在当前的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把握了话语权,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处于边缘化位置.爱德华·卡尔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创始人,其代表作《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经典著作.在卡尔批判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领域中弥漫着的理想主义风潮时,引证了诸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存在着不少误读.卡尔从传统政治学的现实主义脉络出发,认为经济力量实际上就是政治力量,以此来模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以“阶级利益和谐”论来取代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马克思是简单物化了黑格尔的观念冲突、从研究愿望与研究过程的区别来拆解马克思主义、用对法律相对性评价的一致性模糊现实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回归资本主义体系、对俄国革命、苏联政策进行意识形态简单区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从理性出发,摆脱了理想主义的虚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国际关系领域主导地位.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试图攻击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最终目的是回到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中去.卡尔对马克思的误读与其他不同理论的碰撞不仅仅是传统政治学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碰撞,本质上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是二者的话语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