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汽轮机发电系统是热电厂最主要的设备,汽轮机震动超出规定值时,将会对机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针对震动对汽轮机的危害以及振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制定出了解决震动的相应措施,最终达到保证热电厂汽轮机能够正常运行的目的。未来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技术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融合虚拟化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故障诊断的速度与精度相统一。

  • 标签: 汽轮发电机组 振动故障 诊断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近端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6例[男112例,女54例;年龄(59.1±9.6)岁]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近端切缘长度,分为近端切缘20~25 mm组(69例)和近端切缘30~35 mm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的比较,近端切缘20~25 mm组[(172±24) min]短于近端切缘30~35 mm组[(206±27)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膈肌脚处理情况及术中上切缘冰冻阳性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切缘20~25 mm组与近端切缘30~35 mm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近端切缘20~25 mm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病理处理两组标本的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出现,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时,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是可行的,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SiewertⅡ型 进展期 近端切缘距离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现有临床常用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存在不足,亟需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挖掘应用。本文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从糖尿病肾病诊断预测、进展预后、治疗靶点3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随着肾脏病学开始朝着精确医学方向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将是重要抓手,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个体化方案来改善诊断、治疗和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应用,胸外科的治疗对象较前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早期磨玻璃样肺腺癌的增多使得亚肺叶切除的比重日益上升。大量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早期磨玻璃样肺腺癌,亚肺叶切除在肿瘤学预后以及术后肺功能保留上并不劣于肺叶切除,然而亚肺叶切除能否代替解剖性肺叶切除成为早期磨玻璃样肺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因此,本文将围绕亚肺叶切除在肿瘤学预后、围手术期康复、肺功能保留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证据和尚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肺肿瘤 亚肺叶切除 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中感染率极高,其再活化所引起的活动性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以及病死率上升等不良预后相关,严重影响病情转归。深入研究脓毒症相关HCMV再活化,对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救治疗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HCMV感染的发生率和再活化的分子机制、危险因素、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DKD是遗传因素与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详细的细胞分子生物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发现,亚细胞器及其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内质网及其紧密连接,即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异常在DKD肾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及作者研究结果,简要介绍线粒体、内质网、MAM在D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推进高层钢结构制造安装中的焊接智能化应用,提高整个行业的焊接水平。 本文分析三种智能焊接机器人在不同场合的实用应用情况,比较其在超高层钢结构制造、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总结施工经验,优化焊接方法。 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可以解决高层钢铁结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人工焊接质量稳定性差、难以在狭小空间操作、现场高处作业风险较大等问题。

  • 标签: 钢结构 焊接机器人 柔性轨道 刚性轨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血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然而,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出血已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针对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相对有限,寻找能有效预防和干预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方法,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对于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则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因此,探究Hp感染及其根除治疗与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关系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对Hp感染影响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发症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慢性肾脏病(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CKD发生与发展,这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AKI向CKD转变的潜在机制尚未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是肾脏重要组成部分,且在AKI过程中易受多种损伤因素的影响。TEC损伤在AKI向CKD转变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具体机制包括TEC不完全修复、细胞信号通路活化、细胞器损伤、表观遗传学改变及TEC与其他细胞对话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脏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体,对其孔隙体系的研究备受关注。充分调研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微观体系研究现状,理清了该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芦草沟组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局部发育微裂缝,不同孔隙类型储集空间大小差异明显:原生粒间孔隙为1-30μm,粒间溶孔分为溶蚀钠长石和白云石,其中溶蚀钠长石为10-50μm(大者可达100μm),溶蚀白云石2-10μm,粒内溶孔为5-20μm,晶间孔为100-1000nm;在纳米尺度下孔隙半径主要为50-200nm,但很少提及分布在不同基质下各孔隙类型在纳米级别下的孔隙特征及其对储层的贡献率,缺乏上下甜点段孔隙类型及其物性差异对比,完整的孔隙结构体系尚不明确,很难为勘探开发打下良好理论基础,指导勘探开发方向。

  • 标签: 吉木萨尔 芦草沟组 页岩油 孔隙结构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瓜氨酸化蛋白/多肽抗体(ACPAs)是RA特异性自身抗体。近年来研究发现,RA患者血清中还可以检测到针对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的自身抗体,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RA的诊断。抗PAD4抗体与RA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RA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抗PAD4抗体在RA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抗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抗体 瓜氨酸化
  • 简介:摘要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基因突变(KMs)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经典的Sanger基因测序是当前筛查BCR-ABL1-KMs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无法获得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不能鉴定复合突变、不能分析多个突变克隆的组成及演变等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应用于靶向检测BCR-ABL1-KMs。NGS相对于Sanger测序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可准确计算VAF、可分析复合突变和克隆组成等优势,已被国际专家共识推荐为TKIs耐药突变的首选筛查方法。本文对相关进展做一介绍,并建议应重视NGS在BCR-ABL1-KMs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分子诊断技术 高通量基因测序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治疗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后进展的中晚期肝癌中的初步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23例D-TACE后进展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23例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为(62±9)岁。肿瘤疗效根据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分析治疗后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过(2.6±1.0)次的D-TACE治疗,TACE抵抗7例,远处转移6例。联合治疗后1和3个月疾病缓解率(ORR)分别是47.8%和60.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73.9%和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26 d。入组时18例甲胎蛋白(AFP)>200 μg/L患者中,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497±117) μg/L和(80±1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42.2 ng/L患者中,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154±51) ng/L和(57±1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20/23),所有不良反应均未超过3级且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或调整阿帕替尼的服药方式得到控制,其中治疗后3个月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77±33) U/L比(45±26) U/L,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癌D-TACE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肝肿瘤 中晚期肝癌 卡瑞利珠单抗 阿帕替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PB)是心脏外科心内直视手术的必备技术,但是CPB术中并发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MIRI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心肌胰岛素抵抗是其又一重要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心肌糖脂代谢紊乱。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连接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限速部分,也是调节糖脂代谢、维持细胞内能量供给平衡的重要调节点。本文总结PDHA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揭示PDHA1在心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为MIRI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心肌胰岛素抵抗 体外循环 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