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琼东南盆地在早第三纪晚期,处于海侵逐步扩大的古地理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崖13-1地区发育了陆源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过渡为三角洲体系,并受一定潮汐营力的影响。崖13-1气田正处在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河道砂体的位置,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层条件。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崖13-1地区 下第三系 沉积体系 油气地质
  • 简介:通过研究OCS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及驱油效果,考察其在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5%~0.4%时,驱油体系与不同断块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降到10-2~10-3mN/m数量级,说明OCS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和适中的乳化性能.物理模型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基础上,注入0.3PV的OC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8.08%.

  • 标签: OCS驱油体系 油水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驱油效果 界面活性 原油采收率
  • 简介:任何有摩擦的地方都少了润滑,“多一份润滑,少一份摩擦!”这样人性化的广告语,已经使“润滑”这个稍带专业急味的词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对润滑油行业的发展是大大的好事。然而,说到润滑,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润滑油,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发动机油,而对于润滑油的“孪生兄弟”——润滑脂,却几乎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当然,这与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块头差异不无关系。

  • 标签: 润滑脂 石油资源 消费量 润滑油行业 偏高 油脂
  • 简介:该文概要介绍储集层伤害机理,分析了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集层的伤害。以X502断块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储集层特征、敏感性伤害原理,重点阐述了在钻井过程中的油层损害现状及原因。通过对储集层的孔隙特征综合分析寻找出了该区储集层的主要伤害因素为“储集层粘土膨胀导致储集层孔喉堵塞”,并以此为依据对钻井过程中实施油气层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油气层保护 钻井过程 临盘油田 技术探讨 断块 储集层特征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
  • 简介: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 标签: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调整挖潜
  • 简介:八五期间,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承担了中国石化总公司下达的科技项目“中高档柴油机油的经济研究”,并于1995年12月22日在浙江湖州通过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的鉴定。该项研究包括对CC、CD的单级、多级和进口油在10种车型、64辆汽车上进行200多万公里的行车试验;在2台6135AZD发电机组上对CA、CC、CD的单级和多级油进行1万多小时的运行试验;在以6135ZC发动机为动力的1300t级的3个拖轮船队上对CA、CC、CD的单级和多级油进行6000多小时的作业试验;在2台

  • 标签: 中高档柴油机油 内燃机油 经济性研究 应用研究 发动机台架试验 石油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