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联合国赔偿委员会对于环境索赔影响深远,环境有效索赔程序需要从传统国内观点向注重有关社区群体健康利益和受损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因为环境索赔有别于其他索赔。从联合国赔偿委员会处理海湾战争范围内环境损害索赔中可以获得六点经验,这可以为将来环境索赔提供有益指导。

  • 标签: 环境索赔 联合国赔偿委员会 基本经验
  • 简介:当前,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恐怖活动蔓延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挑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严峻课题。在此背景下,融合式研究、融合科学领域研究等新兴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逐渐兴起。面对这一新趋势,如何组织和管理融合科学领域研究活动,是科技工作者面临一大问题。未来地球计划(FutureEarth,简称FE)倡导协同设计与协同实施(co-design,

  • 标签: 融合式 资源短缺 科技工作者 气候变化 生态破坏 科普工作
  • 简介:3D地震波走时计算是偏移、反偏移、层析等诸多地震勘探技术中重要中间步骤。快速推进法计算3D地震波走时具有高效率、稳定性及适应能力强特点,但快速推进法在震源附近区域计算精度不高,降低了整个走时算法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3D走时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该方法在震源附近小范围内使用计算精度较高波前构建法计算走时,在剩余区域使用快速推进法计算走时,由于模型中绝大多数网格节点走时是通过快速推进法计算,故新方法保留了快速推进法高效特点,同时由于震源附近网格节点走时精度提高,整个新算法计算精度相对于快速推进法而言了较大改善。文中通过数值分析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并使用三维岩丘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 标签: 地震波传播 走时计算 快速推进发 波前构建法
  • 简介:针对普通孔洞修补方法在修补复杂曲面的孔洞无效或者所修补曲面不光滑等缺点,提出基于自适应切片孔洞修补方法.首先,在考虑点云局部特征情况下对整体点云进行自适应切片,在得到切片后引人总体最小二乘进行拟合,最后,在线上取点填充缺失点云.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切片法修补孔洞能够顾及到点云曲率和密度变化,保持点云局部特征,用总体最小二乘法拟合切片得到孔洞填充点云精度较高,光滑性好.通过对比常规方法,可以得到基于总体最小二乘自适应切片方法修补效果更优.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自适应切片 总体最小二乘方法 孔洞修补 复杂孔洞 K邻点
  • 简介:采用FY-2E和CloudSat卫星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春季2次西南涡云型、云系结构和雷达回波演变、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1)2次西南涡形成都伴随高原槽东移和高原东侧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对低涡形成和东移起重要作用;(2)西南涡云系结构与低涡环流密切相关,西南涡形成和东移初期,低涡环流结构呈椭圆形,西南涡云系表现为叶状云系或逗点云系,随着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加剧,低涡云系形成典型"S"型后边界。低涡云系结构形式和边界形状,对低涡形成和东移、急流发展指示作用;(3)低涡降水分布与低涡云系结构一定关系,低涡水平云系分布为叶状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东南部,低涡云系水平分布为逗点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逗点云内;(4)受低涡云系结构影响,低涡云系降水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涡暖区降水,回波带呈反气旋弯曲,向东移动并向东北方向旋转;第2阶段中层干冷空气下沉加剧,干冷和暖湿气团交汇形成西南—东北向带状回波,雷达回波上"人"字形回波形成。

  • 标签: 西南涡 云结构 叶状云系
  • 简介:伸缩缝作为大跨度桥梁与引桥之间重要连接构件,其抗推刚度及可能存在变异性对主桥及引桥动力特性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建立了大跨度悬索桥及引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弹簧单元模拟加劲梁与引桥箱梁之间伸缩缝,分析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及引桥自振特性及其地震响应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伸缩缝刚度对加劲梁横弯振型、竖弯与纵飘耦合振型频率明显影响;伸缩缝刚度变化会导致加劲梁与引桥振型相互耦合,同时这些振型频率发生相应突变,当伸缩缝刚度较大时,加劲梁两个竖弯与纵飘耦合振型解耦成为独立竖弯和纵飘振型;当引桥与悬索桥加劲梁纵飘振型发生耦合时,在纵向和竖向地震作用下悬索桥及引桥地震响应达到最小。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动力特性影响分析可为悬索桥模态参数确认、损伤识别、抗震性能分析提供有价值借鉴。

  • 标签: 大跨度悬索桥 伸缩缝 抗推刚度 自振特性 地震响应
  • 简介:渤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每年都要接纳大量陆源污染物,叶绿素浓度遥感估算对研究渤海湾海洋赤潮,监测海洋水体水质重要作用,选择最佳算法反演叶绿素浓度有利于提高反演精度。本文使用渤海湾现场测量数据及GOCI遥感反射率数据,利用荧光线高度法、OC3算法、蓝绿波段比值法和近红-红波段比值法建立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通过比较各算法拟合效果和验证结果,对各算法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反演方法准确性明显差别,荧光线高度法拟合和反演效果为最佳,而近红-红波段比值法反演效果最差,OC3算法与蓝绿波段比值法拟合和反演效果基本相似。

  • 标签: 叶绿素浓度 GOCI 荧光线高度法 渤海湾
  • 简介:针对目前常用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多因素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适用性及评估结果可靠性。

  • 标签: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影响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北京市及周边岩溶地热田地热水在由浅至深深循环,在高水头作用下上涌过程中,溶解了热储及围岩岩盐、石膏等成分,并不同程度与浅部冷水混合,形成了现今地热水水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表明,岩溶地热水补给来源是北京市及周边山区大气降水,北京平原区浅埋岩溶冷水也可能形成补给。自补给区至岩溶热储深埋区,地热水循环交替条件逐步变差,水质逐渐变复杂,变质程度逐步增高。水化学特征显示,除天竺、后沙峪和凤河营等水文地质环境较封闭地热田外,北京市及周边大部分地热田岩溶地热水补给条件良好,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大。

  • 标签: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形成条件 岩溶地热水 北京及周边
  • 简介:利用2014年9月—2015年8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兰州市6种污染物实况监测数据,对同时期CUACE模式24h预报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通过误差滚动线性回归订正方法进行检验订正。结果表明:(1)兰州市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次是PM_(2.5);(2)CUACE模式对SO2预报及对O_3、NO_2、PM_(2.5)和PM_(10)预报为2级时,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报结果可直接使用;(3)模式对O_3和CO预报1级时,采用10d误差滚动订正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1.1%~5.5%;(4)模式预报其它要素其它级别时采用5d或10d误差滚动订正后再加上或减去一定值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8.7%~75%。

  • 标签: CUACE模式 误差分析 检验订正 兰州市
  • 简介:呼和湖断陷是海拉尔盆地中聚煤凹陷之一,具有良好煤成气勘探开发潜力。主要煤系地层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煤层与砂岩、泥岩交互发育,煤层厚度大部分小于1/4地震波长,致使地震资料层间多次波发育,其能量强、分布范围广且速度与一次反射波相近。常规处理方法对多次波压制效果不佳,满足不了精细构造和岩性解释需求。因此,根据多次波在形态和尺度上与有效波差异,利用其在视速度方向上大尺度特征,在经过多次波动校正共中心点(CMP)道集上去除多次波,获得了高质量CMP道集数据和叠前时间偏移成果,突出了有效波细节信息,地层反射特征清楚,接触关系清晰,断点干脆。在呼和湖断陷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数学形态学多次波压制,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目的层南屯组地震数据主频由20-25Hz提高到25-30Hz,频带也拓宽至6-52Hz。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呼和湖断陷 早白垩世 煤系地层 多尺度数学形态学 多次波动校正
  • 简介: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种自动气象站综合测试系统,基本上能满足自动气象站设备维修、维护实际业务中测试需求。其能够满足自动气象站设备故障在线测试;自动气象站设备备件离线检查;采集器、智能传感器性能测试;自动气象站设备线路板级维修辅助测试;地面探测设备维护、维修培训;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可以进行现场比对校验及作为应急气象站等。文章从该新型测试仪器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功能特点,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测试技术 仪器 测试仪
  • 简介:针对祁连山冻土区DK-4井孔含水合物岩层构建岩石物理模型,分别采用K-T方程模型方法和区分填充模式等效介质模型方法(模式I和模式II)。K-T方程主要模拟地震波在两相介质中传播,基于弹性模量计算速度;而等效介质模型主要依据对水合物地层介质两种假设:模式I是将水合物作为孔隙填充物一部分,模式II是将水合物作为岩石骨架一部分。首先根据粉砂岩层段测井数据提取了水合物地层骨架物性参数,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然后依据水合物地层各主要成分物性参数,建立了基于K-T方程岩石物理模型和区分填充模式等效介质模型。将两类模型速度曲线分别与实际地层数据进行了对比:由K-T方程建立岩石物理模型,其理论计算速度偏离实际值;而区分填充模式等效介质模型,其理论计算速度符合实际值,并且填充模式II模型速度曲线比填充模式I模型更接近实际地层情况。采用区分填充模式等效介质模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粉砂岩地层模拟。

  • 标签: 水合物 岩石物理 地震波速度 密度 孔隙度
  • 简介:整理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在业务运行中出现问题,对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存在采集器连接、量筒内壁粘雪、小雨时缺测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运行稳定性方法,提升其监测准确性、时效性;提高观测数据可用性相应建议。

  • 标签: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问题分析 对策
  • 简介:利用多种常规和非常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15年通榆县两次龙卷过程(5月31日和6月8日,分别简称为“531”龙卷和“608”龙卷)形成机制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系统均为东北冷涡前部次天气尺度短波槽或切变线,强对流层中层偏西急流使700—500hPa温差大值区东移,低空西南急流使低层湿区显著北伸,叠加在温差大值区之下,龙卷发生在湿舌边缘多尺度系统叠加区附近;但“531”龙卷急流风速、700—500hPa温差及925hPa露点温度均明显高于“608”龙卷,且850hPa切变线和负变压区存在导致辐合上升运动更强,龙卷强度更强。两次龙卷过程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均超过1500J·kg-1,低层存在逆温,抬升凝结高度较低,但湿层较薄,辐合切变线或冷锋是龙卷直接触发机制,且“531”龙卷辐合线两侧明显风速辐合,为对流风暴发展提供了强入流。两次过程中“531”龙卷过程为强水平风垂直切变下超级单体龙卷,“608”龙卷过程为弱水平风垂直切变下非超级单体龙卷。

  • 标签: 中低空急流 超级单体 非超级单体 悬垂结构
  • 简介: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问题是GIS领域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数字水深模型(DDM)为研究对象,从DDM几何形态角度出发,通过挖掘水深点之间空间几何关系,构建了基于不完全四叉树DDM多尺度表达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在符合DDM多尺度表达基本原则前提下,能较好地保持DDM基本地形特征,同时具有较高计算效率.

  • 标签: 数字水深模型 几何形态 地形特征 不完全四叉树 多尺度表达
  • 简介: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在防止电力系统免受雷电过电压侵扰时起至关重要作用。文中基于MOV仿真模型IEEE模型,建立了一种新MOV仿真模型F-D模型,并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进而对比分析IEEE模型和F-D模型在残压误差上优缺点。相比于IEEE模型,在波形为8/20μs和峰值为10kA雷电电流冲击下,FD模型能更好地再现雷电电流冲击后残压值。F-D模型中电感参数对仿真结果影响较大,其值与残压误差值呈负相关关系。在波形为8/20μs和峰值分别为5、7、10kA雷电电流冲击下,优化后F-D模型残压误差均可忽略不计,因此优化后F-D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实际MOV动作特性。

  • 标签: F-D模型 残压误差 模拟 ATP-EMTP
  • 简介: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淮北地区108个气象站逐月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和干旱程度(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分析了淮北地区1961—2015年干旱频率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地区1961—2015年总体呈干旱略加强趋势,其中1998—2001年干旱发生最频繁,干旱强度、极端干旱及中等干旱频次均呈增加趋势。2011年淮北地区干旱程度发生了突变性增强,20世纪90年代起淮北地区夏季经历了先湿后干转变,2013年是夏季转向干旱化突变点。秋冬两季是淮北地区发生干旱频率较高季节。秋季干旱分布广、旱情最为严重,淮北地区北部是秋季干旱高发区;冬季发生中旱以上干旱地区分布较广,主要位于淮北地区内安徽片西部和江苏片中部。春夏季发生高频率干旱区域相对较小。

  • 标签: 干旱 SPEI 发生频率 时空分布 淮北地区
  • 简介: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包卷层理及粒序层理,互层泥岩中见类似于古网迹痕迹化石。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流、浊流与滑塌沉积。剖面下部含泥砾块状砂岩发育,剖面中上部以发育薄到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特点。根据重力流沉积物特征及其垂向序列特征,建立了重力流沉积模式,将海底扇划分出内扇、中扇与外扇。通过与附近短陂桥矿区龙潭组下段沉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华南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位于华南盆地范围邵阳地区,在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龙潭组下段)发育重力流沉积,可能意味着华南盆地在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深大断裂在中二叠世末期曾经发生拉张,形成裂谷盆地。

  • 标签: 湖南邵阳 重力流沉积 茅口期晚期 龙潭组下段
  • 简介:高光谱遥感作为20世纪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重大进步产物,通过其较高光谱分辨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地球表面信息,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果。尽管高光谱遥感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针对其在震害评估领域中应用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总结高光谱遥感特征、优势及不同领域应用现状基础上,开展了其在震害评估领域应用研究。基于ASD地物波谱仪获取建(构)筑物光谱曲线构建可用于震害分析所需光谱特征库,对比光谱库中地物曲线之间差异后,发现高光谱遥感在震害评估领域中应用是可行,因不同震害地物之间光谱特征曲线存在差异,依据这种差异可区分不同震害信息,从而对震害遥感图像进行精细分类。

  • 标签: 高光谱遥感 光谱特征 地物光谱库 震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