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4月18日开始,银川地震台小口子重力观测出现毛刺、抖动等变化,通过对观测环境、观测线路、观测仪器排查,最终排除了由于观测信号线故障所导致变化,有效地解决了观测中出现复杂问题,加深了观测人员、分析人员对前兆观测异常判断与认识。

  • 标签: 重力观测 异常识别 仪器故障
  • 简介:基于滑坡多级监测概念欧盟基金项目OASYS是2006年完成。来自6个国家12个研究院都试图把滑坡和灾害管理领域中这些多学科知识融合到一起。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滑坡灾害密度高区域,开发一种成本经济预防滑坡灾害多级监测与评估系统概念。本文报道了创新方法和一些重点研究,主要是三个任务:◆遥感资料GIS集成地质评价,大量滑坡所处高风险区;◆以传感网络设计为基础,利用模糊技术进行监测数据几何分析;◆以报警系统信息为基础,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滑坡岩土力学建模。这几个主要任务分别针对是所取得成果。在随后调查中必须实现综合方案

  • 标签: 滑坡 风险评价 报警系统 模糊技术 卡尔曼滤波技术
  • 简介:本人通过对多年来工程地质勘察外业施工工作总结,在钻孔结构设计,钻进方法选择、钻探技术及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个人几点体会,供读者在工程实践中参考。

  • 标签: 钻探施工 钻孔结构设计 钻探技术 操作方法
  • 简介:运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2010年6月17日和2005年5月31日2次冷涡造成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2次冷涡天气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落区均位于冷涡中心4~7个纬度西南象限;当正涡度柱倾斜度越大越有利冰雹天气产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冰雹天气产生;冷涡东南象限500hPa、850hPa温度平流分布均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降水为主,而冷涡东南象限500hPa为冷平流,850hPa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大风、冰雹为主;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很好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北侧常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2次过程强对流天气生成都是由于地面气旋辐合中心在温度发展中锋区叠加中有明显锋生而导致,地面气旋辐合中心对雷暴触发及发展提供了很好动力抬升作用。

  • 标签: 冷涡 冰雹 暴雨 结构特征
  • 简介:选取一组气象要素为数据源,分别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进行通径分析计算和显著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xcel2007通径分析实现步骤较为复杂,SPSS17.0实现通径分析简单快捷,且可直接得到最优回归方程和直接通径系数。两者在作统计分析前都要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分析结果要进行显著检验,直至回归方程中各变量检验均为显著水平为止,最优路径选择由决策系数决定。

  • 标签: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EXCEL2007 SPSS17.0
  • 简介:在单点到多点配送中,一般路径选择算法通常仅把"时间最短"作为约束条件来进行路径选择,这通常会导致参与配送点数量过多。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算法,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参与配送点最少"为约束条件并同时考虑配送时间"模糊权衡算法"。实验表明,模糊权衡算法可以在时间耗费和参与点数量之间达到一个相对较优解。

  • 标签: 物流配送 路径优化 GIS 算法优化
  • 简介:计算机、无线网络、定位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快速发展,为移动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野外采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传统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中存在问题出发,介绍了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和移动GIS在地灾野外数据采集中应用优势,分析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系统需求,对系统架构、终端设备、通信方式、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系统实现方式。

  • 标签: 移动GIS 地质灾害 信息采集
  • 简介:文章通过一段气象节目制作实例,浅析了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各种主要设备综合使用及切换台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工作原理.

  • 标签: 切换台 非线性编辑 灯光 编辑软件
  • 简介:从数据准备、软件配置和数据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在安徽测震台网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可能。

  • 标签: 新参数 测震台网 非弹性衰减 场地响应
  • 简介:从航路二叉树构建、可操作性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最短距离航线算法与最短时间航线算法相结合三方面,初步探讨了航线自动生成改进算法,以得到更合理和实用航线。

  • 标签: 电子海图 最优航线 航路二叉树 可操作性 自动生成
  • 简介:建立在数理逻辑基础上地图投影,具有科学美的和谐、简单、对称、统一和奇异等基本形态,它展示了地图投影理性美。地图投影网络必须在可视化环境中使用特点,使其又具有以形象展示艺术美的特性。地图投影艺术美,同样具有和谐、简单、对称、统一和奇异等基本形态。探讨地图投影科学美和艺术美,有助于深化对地图投影理解和认识。

  • 标签: 地图投影 科学美 艺术美 和谐 简单 对称
  • 简介:通过对来自珠江口万顷沙W2孔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以及孢粉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相关记录综合对比,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年代框架。使用粒度组合特征以及磁化率为环境代用指标,获取了该地区约6000calyrBP以来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经过分析与对比,认为该区自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暖干-凉湿-温湿三个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在晚全新世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尤其是降雨量)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亚洲季风减弱,降雨带南移有着一致对应关系,同时还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加强有着紧密联系。

  • 标签: 粒度 磁化率 全新世 古气候 珠江三角洲
  • 简介:由于土地利用矛盾突出和地理位置独特,城市边缘区是中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关注热点区域,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科学制定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典型亚热带城市边缘区——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对象,引入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改进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CLUE-S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非空间需求模块,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参数回溯了研究区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了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拟合精度良好(Kappa指数为0.72).研究结果表明:以Tietenberg资源配置模型作为CLUE—S模型非空间需求计算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同时,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城市边缘区以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用地矛盾.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发展合理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了针对建议,该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管理政策参考依据.

  • 标签: 城市边缘区 CLUE—S模型 Tietenberg模型 仓山区
  • 简介:利用1951-2005年华南4、5月份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所对应大尺度环流以及与中西太平洋海温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4、5月份降水均在197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年代际转变,从之前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华南4月份降水与前一年7-11月份中西太平洋海温、华南5月份降水与当年2-5月份中西太平洋海温有显著负相关。在4、5月份年代际降水偏少(多)时期,前期中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同期亚洲大陆南部及非洲大陆海平面气压显著偏低(高),北太平洋海区海平面气压偏高(低);我国华南上空存在反气旋(气旋)环流异常,我国华南地区北边界存在显著南(北)风异常,造成华南地区北边界异常水汽输出增强(减弱)。同时,我国大陆对流层中上层大气显著偏暖(冷),东亚高空急流显著偏北(南),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东(西),向华南地区输送水汽减少(增加),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异常水汽辐散(辐合),最终导致华南地区4、5月份降水减少(增加)。

  • 标签: 华南4 5月份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中西太平洋海温异常
  • 简介:选取西藏东南部原始林区9个典型气象站资料,分析林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4—2009年,藏东南林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9℃,其中冬季升温高达1.47℃,升温突变点出现在2001年;林区年降水量增加了185mm,其中春、秋季节分别增加83mm、55mm;藏东南林区气候趋于暖湿化;藏东南林区气温和降水变化比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显著,且海拔越高越显著。

  • 标签: 西藏 林区 气温 降水
  • 简介:简述了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其他图形图像采集设备采集隧道变形数据方法,提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数学处理流程,讨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存储、查询调用、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能以数字、曲线、图形和图像等方式,来反映隧道实时变形情况并随时提供预报报警信息,确保了隧道安全。

  • 标签: 地铁隧道 变形监测 多媒体应用 数据库 图形图像
  • 简介:研究显示,南大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洋存储热量都要多。这项由塔斯马尼亚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发现:如果照目前趋势继续下去,2030年南大洋二氧化碳水平会对某些贝类动物产生

  • 标签: 南大洋 科学家 变暖 塔斯马尼亚 生态系统 贝类动物
  • 简介:以Shape格式矢量数据结构特点、存储方式为基础,采用ADO.NET技术,实现了Shape格式地图矢量数据数据集转换和存储。为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管理Shape格式数据以及建立Shape数据空间拓扑关系提供了一种方法。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ADO.NET SHAPE 矢量数据 数据库
  • 简介:介绍了GlobalMapper中投影/坐标系统定义方法,以MicroStationDGN格式数字地图坐标系统转换为例,给出了利用GlobalMapper实现数字地图坐标系统转换方法和步骤,并对转换结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数字地图 投影 大地坐标系 坐标系统转换
  • 简介: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半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粒子有效半径偏大。6月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较大,应与梅雨季节有密切联系。对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西部较东部偏大,而在南部地区,东西部差异不明显。不同纬度带上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相类似,在冰云下边界最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云和冰云云粒子尺度年际变化不明显。对上述特征成因分析表明,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具有明显影响。所揭示云粒子有效半径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云-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

  • 标签: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分布 区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