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道生"极具"生态"智慧。这不仅是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基础,也是成就中国智慧中"生态"蕴含的主要条件。"道生"禀天地阴阳之气,其节奏及韵律性的生成与转换旨在促生万物生命的生态共荣。"道生"与"道法"二义,从"生"之本根缘发,凸显其智慧性,继而悟解人何以由天地自然道化而成。这使得人的发展、人的社会运行机制及精神文化存在,既是生态转换及"道法"的延伸,也积聚着"道生"的生态智慧。这不但有对"和"的生成及运演逻辑等多层面给予有机体验、深度阐释及哲性辩证,而且是对宇宙自然、生命生成、人生构建的智慧聚合,这必然含蕴社会把控及精神平衡性。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之论与老子"道生"论的关系紧密。"太一生水"较之"道生",或许更加直观、形象、实在,其节律性表述也更形象,且有着"成"与"辅"的双向、交叉及循环,因而对生命生成展示的节律状态不但更加直观明晰,而且直接显化"道法";"道生"与"太一"之生,乃至"太极"之生相互联系。这些作为智慧性的表达,内在一致且同一,其区别或许主要在于话语表达及述者的不同。我们释解乃至体验"道生"智慧,不仅需生命肌体活动的整体参与,更含蕴精神体验性,或其本身即表征精神生态特性。而这其中,不仅蕴含丰富的精神生态资源,还呈现中国古代人生命活动及精神体验的本来状态;对精神活动与自然之道和人的躯体存在的生态有机性,有着精到的哲性显化。
简介:据日本《木材新闻》2005年6月9日报道,拥有86.6万hm^2森林的日本林业大县歧阜县,为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且长期、稳定地提供木材;为探索向中国出口该县有名的东浓扁柏和长良柳杉木材及其木制品以及建造木结构住宅的可能性,县产木材出‘口执行研究会组成规模庞大的22人访华团,先后对北京、上海的建材、木制品市场和锯材加工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参观了住宅小区及别墅的施工现场,还与相关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考察团回国后发表报告指出:“就现阶段而言,因日本和中国在住宅格局、价格、市场需求等方面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很难一下子做出具体的决断,但中国这一巨大木材和木制品需求市场不会改变,需继续收集详细的信息,召开研讨会,抓紧时间,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争取早日实现对华出口。”
简介:当今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潜在核心价值的环保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思想的局限性。大自然有内在价值,人类不能不意识到环境的内在价值,大自然的内在价值也能定义我们的内在价值。但这个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有很大的差异,内在价值不是仅给大自然权利,而是把环境当作一个整体,人类只能扮演大自然的一个角色。本文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及其在环保上所受到的质疑,创造性地将实用性的整体论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相结合,并从科学、伦理和法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环境伦理的系统性,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推动并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简介:选取5种在北京地区生长良好的地被竹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tranguillansf.shiroshima)、翠竹(Sasapygmae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鹅毛竹(Shibataeachinensi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kongosanensisf.aureo—strlatus),根据常用的园林用植物适应性标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强弱顺序为箬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翠竹〉白纹阴阳竹,评价结果与其在园林中的实际表现一致。文章还探讨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园林应用形式,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简介: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失败产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理论渊源是:后现代绿色思潮下的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内在缺陷、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化自然观”以及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和社会辩证法的理解等.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性质,是一个社会概念;这一概念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一社会”关系的辩证观点.他的这些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内涵以生态学意义,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从而对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攻击给予了反击,并为佩珀提出他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的这一概念为他继而提出克服自然异化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实践方案.
简介:为了分析和探讨海拔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沿海拔梯度(1600-2600m),设定14个样地,对每个样地内对植物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群落优势种变化依次为:辽东栎、油松、白桦、红桦、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群落内乔木树种的平均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单峰变化.群落内不同生活型树种(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最大树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阔叶树最大胸径无明显变化规律,针叶树最大胸径不断减小.中海拔群落内,针叶树种的最大树高和胸径高于阔叶树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单峰变化,中海拔群落(1900-2200m)植物多样性最高,高于低海拔群落(1600-1900m)和高海拔群落(2200-2600m).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反映出的植物α多样性变化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在研究地区,植物多样性变化与群落所处的海拔显著相关,此外,还与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树种特性和人为干扰有关.
简介:以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0-40%强度间伐和20%的中度间伐,以未间伐的林分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间伐后1年、2年和5年内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论如下:对于木本植物,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木本植物的盖度(P<0.05),其大小顺序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在间伐后2年、5年差异均显著(P<0.05).对于林下草本植物,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草本植物的种数,尤其在间伐后2年,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林下的木本植物种数、盖度、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随着间伐时间的延续,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草本植物的影响逐渐减弱,其中度间伐林下的植物种数、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对照之间未能发现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