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替硝唑注射与5种注射(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KCl(100mg/mL)、维生素C、西米替丁)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替硝唑注射与上述5种注射配伍后6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替硝唑注射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替硝唑注射与上述5种注射配伍稳定。

  • 标签: 替硝唑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侵犯掌腱膜,并延伸至手指筋膜,最终导致掌指及指间关节挛缩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1831年upuyeren较全面的描述了此病。并提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我院于1990年至2001年应用曲安缩松—A注射局部注射治疗该病26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局部注射治疗 曲安缩松 注射液 掌腱膜挛缩症 进行性发展 术后复发率
  • 简介:目的考察黄芪注射与全营养混合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案,将黄芪注射与全营养混合配伍,通过光阻法、显微计数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混合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pH值;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乳剂颗粒的大小及粒径分布;HPLC—ELSD法测定TNA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注射与全营养混合配伍后,测得pH值低温组为(5.87±0.02),室温组为(5.88±0.09),混合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符合药典标准;脂肪乳剂颗粒直径在低温组为(0.297±0.0049)μm,室温组为(0.297±0.0047)μm;黄芪甲苷的含量48h内RSD1.81%。结论黄芪注射与全营养混合配伍后,上述观测结果稳定。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全营养混合液 配伍
  • 简介:生脉注射系根据古方“生脉散”经过剂型改革制成的一种灭菌水溶液。本品由红参、北五味子、麦冬三味药物组成,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的功能,具有扩张血管与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其他微循环障碍等疾病。

  • 标签: 制备工艺 工艺质量标准 注射液制备
  • 简介:目的:评价骨肽注射用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骨肽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97%(P〈0.05),且骨折处消肿时间、形成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肽注射用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较为显著,促进了骨痂形成,加快了消肿时间和愈合时间,改善了患者预后的康复。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2008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注射可致免疫、心血管、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为主,在变态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较为多见。结论:临床人员应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合理使用。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建立碳酸利多卡因注射中碳酸利多卡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流动相为乙腈.pH8.0磷酸盐缓冲(印:4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利多卡因线性范围为1.7552~15.7968μg;平均回收率(n=9)为99.04%(RSD%为0.1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有效的控制碳酸利多卡因注射中利多卡因的含量。

  • 标签: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左旋卡尼汀氯化钠注射的制备工艺.方法对活性炭用量、pH值、灭菌条件进行了筛选,并考察制剂稳定性.用HPLC法检测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制备工艺采用浓配法,加入0.1%的活性炭,调pH值在5.5~6.5,115℃热压灭菌30min.制剂质量符合药典有关注射剂的质量标准.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可靠,适于工业生产.质量可控.

  • 标签: 左旋卡尼汀氯化钠注射液 工艺研究 制备工艺 HPLC法 灭菌条件 有关物质
  • 简介:例1男,61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史2年,因突发性头晕、2d内发生3次晕厥来院就诊.测BP140/90mmHg,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电图示:轻度异常.初步诊断: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遂给予葛根素注射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500ml内静滴.第1d静滴结束后,患者感觉口唇周围发麻、面部及两臂发痒,并有烧灼感.第2d静滴结束后,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部及两臂出现片状米粒大淡红色皮疹,眼睑及面部浮肿.停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西可韦)10mg,qd;赛庚啶4mg,qd.24h后,症状逐渐消失.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抗高血压药 静脉滴注 过敏反应
  • 简介:甘露醇是一种高渗脱水剂,临床应用广泛,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临床也鲜有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现报道我院发生的1例甘露醇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罕见病例。

  • 标签: 甘露醇 过敏性休克 静脉滴注
  • 简介:1,6-二磷酸果糖(FDP)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代谢中间产物,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保护与改善重要脏器和器官的功能.随着应用的扩大,一些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重视并注意防治.

  • 标签: 静脉滴注 FDP注射液 不良反应 预防 治疗 1 6-二磷酸果糖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长春西汀注射30mg静脉点滴,对照组不用长春西汀,只给予常现治疗7~10日为一疗程。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的转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其疗效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塞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 标签: 长春西汀 脑梗塞 意识障碍
  • 简介:目的通过对30例舒血宁注射致不良反应文献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舒血宁注射致不良反应的19篇文献中报道的30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致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为主,有迟发反应的特性,其不良反应机制与药物因素和药理作用有关。结论舒血宁注射的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与剂量无关,其不良反应迟发性的特点值得关注。临床应重视舒血宁注射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对注射中铝含量进行了评价。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注射中铝离子浓度。结果:不同注射中铝离子浓度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有必要对注射中铝浓度进行监测。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注射液
  • 简介: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三七质量标准,将2000年版《中国药典》含量测定由薄层扫描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前者只测定了人参皂苷Rg1和Rb,两种成分,并且该方法由于操作等因素,误差较大;后者不仅测定了上述两种成分,还测定了三七中的特征性成分一三七皂苷R1,而且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等优点,但是尚存不足之处。

  • 标签: 三七药材 测定方 血塞通注射液 《中国药典》 特征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分析参麦注射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本院上半年上报的6例参麦注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累计器官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药物溶媒选择,患者特异质反应有关。结论为尽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加强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监测,谨慎用药。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艾迪注射在不耐常规化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研究组在FOLFOX4化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耐常规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加用艾迪注射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恶性肿瘤 艾迪注射液 不耐常规化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注射含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为1000ml水加2.0ml三乙胺,以磷酸准确调整pH值至3.2-乙腈(96:4);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9.6%(RSD=1.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苦参碱注射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HPLC法 测定 苦参碱注射液 含量
  • 简介:目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美他尼注射中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条件:C18柱,甲醇-0.1%三氟乙酸(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峰和相邻杂质峰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布美他尼的检测限为1.13×10^-2μg。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布美他尼注射液 药品管理 药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