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收集2011~12月至2012~10月我院肿瘤科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消化道反应总发生率为72%,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56%,严重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12%,迟发型腹泻总发生率为40%,较严重的Ⅲ度发生率为4%,无严重的Ⅳ度腹泻,占腹泻总发生率的10%。急性胆碱能发生率为16%。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结论伊立体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Ⅲ~Ⅳ度)发生率较低。发生腹泻的时间大约在用药后4~6天。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戒烟戒酒的宣传,继而达到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于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其中,观察组予以有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骨髓移植、恶心呕吐、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期间予以有针对性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既往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复发或转移入住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4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对照组单用AIM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2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腹泻、高血压、蛋白尿、口腔黏膜炎等,但多为Ⅰ-Ⅱ度,除蛋白尿以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能够提高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
简介: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每次1片,每日清晨服1次。所有患者治疗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血浆P物质(SP)、神经肽Y(NPY)、皮质醇(Cor)含量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26%和87.8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Cor均明显下降,NPY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厌食、恶心、头晕、失眠等反应,但均可耐受,观察组的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能够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神经肽和皮质醇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以饮食护理管理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 2014年 4月至 2016年 4月来我院就诊的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 60例,常规组行以常规的饮食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以阶段性的饮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饮食护理管理进行探讨。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遵医率较常规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层面的意义,即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复发率较常规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层面的意义,即 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以饮食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其遵医率、减少疼痛复发率,对患者痊愈非常有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