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miR-17-3p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7例)的皮损组织和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4例)皮肤组织和外周血,提取miRNA。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miR-17—3pmi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25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中miR-17—3p的可能靶基因FNIPl蛋白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PCR显示miR-17—3pmi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皮损及外周血中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4.62、9.16,P值均〈0.05)。miR-17-3p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19)。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N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7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中miR-17-3p表达下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miR-17-3p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FNIPl参与银屑病发病。通过检测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量可能可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简介: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保健筛查的645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TCT检查,对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的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和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比率及阴性比率,比较TCT检查方法和HPV-DN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TCT检查中ASC-US及以上病变201例,其中阴性139例,阳性6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阴性139例,其中组织学阴性129例,阴性率92.8%;组织学阳性10例,阳性率7.2%;TCT阳性62例,其中组织学阴性31例,阴性率50.0%;组织学阳性31例,阳性率50.0%。而HPV-DNA检测阴性97例,阳性10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V-DNA阴性97例中,组织学阴性94例,阴性率96.9%,阳性3例,阳性率3.1%;HPV-DNA阳性104例,其中组织学阴性68例,阴性率65.4%,阳性36例,阳性率34.6%。两种检测方法比较结果为TCT特异度和准确度远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DNA检测敏感度高于TCT。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准确率较高的宫颈癌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强,且可以降低漏诊率,对早期检查和预防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过敏性紫瘢(HSP)患者外周血及肾脏组织H4R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H4R在HSP中作用。方法收集126名初次发病HSP患者及94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比较HSP急性期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SP急性期不同临床表型之间H4RmRNA的表达情况。收集HSP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标本及健康肾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比较H4R的表达情况。结果HSP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4RmRNA表达水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肾脏受累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4R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组、非肾病混合组(P〈0.01)。肾脏受累组肾脏组织中H4R表达呈阳性,以肾小管为主,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4R可能参与了HSP的急性期发病,且与HSP患者的肾脏受损有关。肾脏H4R的高表达可能影响HSP的病程及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penAX基因在淋球菌中对头孢曲松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enAX,将重组质粒转化到淋球菌WHOP标准株,通过PCR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头孢曲松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转化了pET-28a-penAX质粒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ET-28a-penAX重组质粒,并成功转化了淋球菌WHOP标准株。药敏结果显示转化了pET-28a-penAX质粒的淋球菌比对照株(pET-28a-penA和pET-28a转化株)对头孢曲松的MIC值提高了3.75倍。结论:penAX基因降低了淋球菌WHOP标准株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
简介: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10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采取的止血方式分为实验组54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采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等其他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产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即刻止血率,手术后的RI、S/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为(61.7±10.2)min,对照组为(78.9±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在出血量、即刻止血率及术后康复状况等方面与传统止血方式效果相似,但其手术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子宫体腔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且该90例患者均在早期进行过经腹部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早期彩超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7.7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6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14.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种典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面较传统经腹部彩超具有显著性优势,对于有效降低异位妊娠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简介:皮肤科的外用药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一直备受重视,包括很多自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亦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很多药物或制剂往往注重疗效,配方过程中常忽略产品的质地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患者使用时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受到影晌,另外临床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皮肤损害缺少适合的外用制剂,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抓痕、糜烂等表皮缺损明显的皮损(图1),容易继发感染;不宜直接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和润肤剂.而通常使用的氧化锌或硫酸铜锌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往往过于油腻.洗液制剂有一定的收敛抑菌作用.但表皮的修复相对缓慢.且使用后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及刺激,不利于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HSV—Ⅰ、Ⅱ型IgG、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对GH诊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生殖器部位有皮损者检测HSV的抗原及IgG、IgM抗体。结果男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215例,HSV抗原阳性率45.58%(98/215),抗体阳性率98.14%(211/215)。女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193例,HSV抗原阳性率为38.86%(75/193),抗体阳性率99.48%(192/193)。生殖器有皮损者HSV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男女IgMⅠ型阳性率42.37%(100/236),提示HSV—Ⅰ所致GH明显增加。结论对生殖器皮损时间短的进行HSV抗原检测,及对生殖器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进行抗体检测是判断HSV感染的检测方法。IgM抗体检测对有生殖器皮损但抗原检测阴性,及对无皮损排毒期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大豆低聚肽(SOP)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剃毛后予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组行UVB照射后分别外用不同浓度的SOP。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改变并测定其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MP1、MMP3、COL1a1、COL3a1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SOP组的胶原含量及COL1a1、COL3a1mRNA表达增加(P〈0.05),MMP1、MMP3mRNA的表达减少(P〈0.05),且SOP中浓度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SOP能有效对抗UVB所致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对小鼠皮肤具有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38例中重毒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72例)与丹参酮组(66例)。联合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g/次,3次/d,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丹参酮组口服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2组均外用甲硝唑软膏和维A酸乳膏患处涂擦。2组疗程均为6周,疗程开始后于第1、3、6周随访对并评估疗效。结果2组痤疮患者治疗6周后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1.94%;丹参酮组总有效率为65.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目的通过在595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治疗儿童鲜红斑痣(Port-winestains,PWS)的过程中应用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eflectanceconfocalmicroscopy,RCM),探讨RCM在PDL治疗鲜红斑痣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经我科治疗的鲜红斑痣患儿15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儿依据RCM测得的病灶血管直径及深度进行累积积分;试验组中不同积分者给予不同能量密度的595nmPDL治疗,对照组统一使用经验性的能量密度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积分组间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95nmPDL治疗鲜红斑痣的总有效率为76.4%,治愈率为31.8%,其中试验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积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对于血管直径较大、位置较深的病灶应使用较大的能量密度,反之亦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3%,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3%(17例)及30.5%(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CM提高PDL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较准确地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