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右上肢痛7年,伴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5年余,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查体:站立不能,T:36.5℃P:78次/分R:16次/分脊柱无侧弯,颈6、7棘突右侧压痛,颈7-胸1右前外侧皮下可扪及一约直径0.8cm包块,活动度尚可,边界不清,质韧,颈部活动受限,颈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躯干自锁骨以下皮肤感觉减退明显,以右侧显著.

  • 标签: 颈椎管 神经鞘癌 诊断 病例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颈椎髓核摘除术(cervical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C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患者19例,18例获随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59岁,平均41.9岁;病变节段C(4~5)5例,C(5~6)9例,C6-74例;均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首次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28~51个月,平均32.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12±1.11)分降至出院时的(2.82±0.64)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76)分和(2.00±0.51)分;JOA评分由术前(12.58±1.06)分提高至出院时的(15.63±0.51)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是(16.12±0.72)分和(15.88±0.78)分;出院时、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为(5.55±0.52)mm,末次随访时为(5.39±0.51)mm,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只要选择好合适的适应证,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满意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观察。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 神经根病 椎间盘移位
  • 简介:目的观察PCM人工颈椎间盘(artificalcervicalporouscoatedmotiondisc)置换术7年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开展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以来,术后超过7年的患者共23例,其中19例获得84~98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男11例,女8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5例,3节段置换2例。C3/42例、C4/56例、C5/616例、C6/75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术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节段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段丧失活动度。19例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5例,轻度退变12例,重度退变2例。无翻修病例。结论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7年以上的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全椎间盘置换 颈椎病 颈椎
  • 简介: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是一种趋向于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骨母细胞瘤好发部位为脊柱和长骨,脊柱骨母细胞瘤一般常见于椎弓根和椎板,可蔓延到椎体,原发于椎体者非常少见。

  • 标签: 颈椎骨母细胞瘤 文献复习 肿瘤 治疗
  • 简介:颈椎前路手术入路(anteriorcervicalspinesurgery,ACSS)是目前治疗各类颈椎疾患(创伤、退行性变、肿瘤等)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而吞咽困难是ACSS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7%~79%之间,甚至有文献报道其术后早期发生率高达88.8%。

  • 标签: 颈椎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EG)属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原发性免疫缺陷性良性肿瘤样病变。骨EG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率约占骨肿瘤的1%,而脊柱EG更少见。脊柱EG表现为椎体溶骨性破坏,以单发为主,少数有侵袭性,可侵及椎体附件和周围软组织;其中,胸椎EG发病率最高(54%),颈椎EG发病率最低(11%)。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颈椎 骨疾病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的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突出 减压术 前路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评价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椎体入路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镜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髓核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颈椎CT以及MRI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81.5±23.4)min,髓核组织摘除量0.3-0.8g,平均(0.5±0.2)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的肌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椎体的塌陷。术前VAS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椎体骨隧道愈合。结论椎体入路PECD是可行和安全的。作为PECD一个补充的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的探讨mimics软件设计的经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理论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4月,我院门诊选择30例健康非脊柱疾病志愿者行C(2-7)CT轴向扫描,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41.2岁。用dicom格式导出,在个人计算机上用mimics软件对C(2-7)各椎体进行蒙板、分割,行三维重建。利用MEDcad模块和测量模块,置入虚拟经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然后测量其在椎体前缘的入口点位置及其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确定经颈椎前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否存在可行性。结果C2椎弓根无法行前路手术。经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的投影点从C3至C7,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一个S形的曲线,上往下逐渐从对侧转向同侧,前路椎弓根钉在椎体前壁上的投影点与椎体前表面上缘的垂直距离波动于(6.56±1.02)mm与(8.97±1.13)mm,与椎体前表面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从C3至C7,波动于(1.53±1.43)mm与(3.92±2.50)m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C2外,经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按测量所得置入点及角度能实现置钉技术,临床操作可行,但因交叉碰撞,同一椎体不能实现双侧同时置入。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钉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软件 可行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低位颈椎 骨折脱位 牵引 复位 前路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颈椎
  • 简介:硬脊膜破裂(incidentaldurotomy,ID)在脊柱外科的整体发生率为1%-17%。颈椎手术硬脊膜破裂的整体发生率为0.5%-3%,其中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引起硬脊膜破裂和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0.5%-3%,对于有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例,发生率明显增高,为4.3%-32%。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可能出现的创伤性操作会增加,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手术 脑脊液漏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接受颈椎减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早期脊髓MRIT2加权像高信号改善情况与术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颈椎减压术后1年T2加权像高信号改善情况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减压节段、C2~7前凸角、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mJOA)评分、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mJOA改善率、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T2加权像高信号恢复组纳入50例,未恢复组纳入92例。恢复组mJOA术后1年(14.6±1.2)分,术后2年(14.6±1.2)分,术后3年(14.4±1.2)分,术后4年(14.5±1.2)分,未恢复组mJOA术后1年(11.5±2.6)分,术后2年(11.5±2.5)分,术后3年(11.5±2.6)分,术后4年(11.4±2.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mJO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mJOA改善率术后1年(52.5±21.9)分,术后2年(51.9±21.8)分,术后3年(48.1±22.2)分,术后4年(49.8±22.4)分,未恢复组mJOA改善率术后1年(33.8±17.4)分,术后2年(33.7±17.8)分,术后3年(33.7±17.8)分,术后4年(32.5±17.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mJOA改善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上肢VAS评分术后1年(24.8±11.1)分,术后2年(24.7±8.1)分,术后3年(24.8±8.1)分,术后4年(24.6±10.5)分,未恢复组VAS评分术后1年(42.6±14.9)分,术后2年(42.9±13.9)分,术后3年(41.8±13.1)分,术后4年(41.6±12.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上肢VA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减压术治疗后1年,脊髓T2HSC改善情况可能在预测患者术后4年的临床疗效中有重要作用。术后1年脊髓T2HSC明显恢复的患者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未恢�

  • 标签: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壮骨伸筋胶囊是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全国著名骨科专家刘柏龄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方。是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风湿骨痛、四肢麻木、颈肩痛、臂痛、手麻痛的最新中成药。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风湿骨痛、四肢麻木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极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病对人类的危害最为广泛。为了解除广大患者的痛苦,研制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祖国医学"肾主骨""肾之合骨也"和"肝主筋""肝之合筋也"的理论指导,认识本病以肝肾两虚为内因之本、风寒湿邪外袭为外因之标所致的筋骨本身退变的病象。选补肾药以补肾生髓、壮骨,补肝药以通络滋肝;镇痛药以止痛,组成了本药——壮骨伸筋胶囊,主要成份:淫羊藿、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灸)、肉苁蓉、鸡血藤、红参、洋金花等。

  • 标签: 壮骨伸筋胶囊 神经根型颈椎病 骨质增生 四肢麻木 肩臂痛 腰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