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fertilityindex,EFI)的研究,探讨其对EMs合并不孕患者生育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因不孕就诊,行腹腔镜检查证实为EMs患者190例,术中进行EFI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术后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累积妊娠率48.42%(92/190)。期待自然妊娠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在EFI评分8-10分组为46.51%(20/43),高于5-7分组(15.3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P〈0.05)。促排卵-人工授精(controlledovarianhyperstimulation-intrauterineinsemination,COH-IUI)患者的累积妊娠率,EFI评分8-10分组为59.45%(22/37),高于5-7分组(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在EFI评分8-10分组为69.69%(23/33),高于5-7分组(50%,15/30)及1-4分组(2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5)。EFI与术后1年累积妊娠率有关(P〈0.05)。在EFI评分8-10分组及5-7分组,IVF-ET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均较期待自然妊娠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55,P〈0.05);COH-IUI患者的累积妊娠率与自然妊娠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4、1.38,P〉0.05)。结论EMs患者EFI与术后妊娠率呈正相关,能够评价EMs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腹腔镜术后辅助IVF-ET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因此EFI评分对指导有生育要求的EMs患者进行生育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采用部分背阔肌脂肪瓣即刻房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部分背阔肌脂肪瓣进行乳房重建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及临床适应证,并对其美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乳房重建均获成功。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19例,一般5例,差1例。中位随访12个月(2~32个月),重建乳房形态良好,手感柔软,无明显畸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背阔肌脂肪瓣即刻乳房重建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是改善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6.67%)与对照组(98.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的术后第1天β-hCG降幅(79.54±12.42)%,高于对照组(74.27±11.57)%(P〈0.05),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25.49±11.23)d、术中出血量(65.37±20.37)ml、术后阴道流血天数(8.36±1.45)d低于对照组(29.37±10.53)d,(77.59±22.44)ml和(7.76±1.41)d(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无差异,但经腹腔镜手术的术后β-hCG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少。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2岁,因继发性不孕症,严重畸精子症与2013年1月1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病病史。孕1产0,人工流产一次。祖籍湖南长沙市。查体:心肺(-)。辅助检查:肝功:ALT16U/L,AST8U/L。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进行超促排卵。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欣母沛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患者,依据办理入院手续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前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剩下50例为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欣母沛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少,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更低,各个数据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欣母沛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KDR)在单纯增生、腺肌病患者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手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endometrium,TCRE)前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为单纯增生内膜,于刮宫后12~15d行电切手术,取电切内膜标本10例、子宫腺肌病增殖中晚期的患者电切子宫内膜10例为术前实验组;功血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7例为术后实验组;正常对照选取增殖中晚期子宫内膜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组织中MVD、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并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获得VEGF、KDR值.结果单纯增生及腺肌病之子宫内膜其MVD、VEGF及KDR的表达在TCRE术前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单纯增生和腺肌病TCRE术后的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增生与腺肌病之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表达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腺肌病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均值比单纯增生高.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为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腺肌症患者术后辅以抗血管药物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简介:目的评价晚期卵巢上皮性癌(advancedepithelialovariancancer,AEOC)患者实施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debulkingsurgery,IDS)中与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病灶变化对初次术后化疗疗效判断及评价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高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AEOC患者,均行IDS。按与初次手术后残余病灶变化程度分为Ⅰ组(24例)、Ⅱ组(20例)及Ⅲ组(8例)。随访14~106个月,比较3组患者辅助化疗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及疾病未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3组残余病灶评价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检查评价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PFS、OS均优于Ⅱ、Ⅲ合并组。Ⅰ组与Ⅱ、Ⅲ合并组化疗中位总疗程数≥8次者的PFS及OS优于〈8次者。结论AEOC患者在IDS中与初次手术残余病灶的变化能对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初步判断并评价预后,可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简介:目的观察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散结镇痛胶囊+桂枝茯苓胶囊治疗6个月;对照组50例,GnRHa(达菲林)治疗3个月。术后每4周随访1次,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数、妊娠数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数分别为:46(90%)、48(96%)。1年复发数分别为3(6%)、7(14%)。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对照组妊娠数分别为14(28.0%)、21(42%)。1年随访时,研究组、对照组妊娠数分别为31(62%)、29(58%)。结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腹腔镜手术后两种方法比较,1年总有效数、妊娠数无明显差别;但研究组1年复发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简介:目的探讨外用溃疡散与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主要成分为壳聚糖盐酸盐)对组织学确诊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局部伤口愈合及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100例拟行LEEP的HSI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用溃疡散)52例和观察组(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48例,比较术后2组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和渗液量、渗液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后,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治疗HSIL的疗效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组织相容性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antigen,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在乳腺癌诊断与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例乳腺癌患者、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用ROC曲线评价CA153、CEA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0例患者中CA15-3和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7%(36/110)和12.7%(14/110)。I期、II期乳腺癌患者CA15-3、CEA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与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以43例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测定值绘制R0c曲线,分析显示,CA15—3、CEA的R0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2.3%、81.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19~0.929、0.714~0.906。术后复发转移患者CA15-3、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18/21)、52.4%(11/21),AUC分别为97.8%、89.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4~1.011、0.790~0.991。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可得出,CA15-3、CEA对Ⅲ期、Ⅳ期乳腺癌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在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乳腺癌术后监测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