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行间歇性导尿(IC)在膀胱功能康复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160例,按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81)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79),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间歇性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时、病后一个月、病后六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和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间歇性导尿有益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5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采用欧洲癌症疾病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生活质量情况的调查以及记录患者生理康复、心理康复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5个功能领域评分明显增加,P<0.05;3个症状领域得分明显降低,P<0.05;1个总体生活质量的得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气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气变化机制,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进入实验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动脉血气分析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记录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及其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变化,采用GOS评分表对患者近期预后(出院时)进行评定,利用统计学分析血气分析结果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低氧血症(Pa02<60mmHg组)影响患者预后,与氧分压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失衡(pH<7.35/pH>7.45组)影响患者预后,与pH值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时间早晚影响患者预后,缺氧24小时后气管切开组与24小时内气管切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患者pH值、PaO2、PaCO2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气管切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SpO2指标改善,与机械通气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性碱中毒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酸碱失衡类型。结论1.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关系密切。2.气管切开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影响预后。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影响预后。4.血气分析可有效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并影响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疗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解除便秘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是用香疗法(含桂皮油、生姜油、桔子油按2∶1∶1)替代传统药物疗法,香疗法为实验组对存在有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进行护理干预,传统药物疗法为对照组对存在有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进行药物通便,两者进行对比探讨。结果传统药物疗法排便率50%,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病人的舒适感和满足感较差。香疗法排便率55%,与传统药物疗法无明显差异,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舒适感和满足感得到满足而降低心脏危险因素。结论香疗法对心血管疾病便秘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法。
简介:摘要对58例中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简称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认为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重视行为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心理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VAS评分、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整体护理组术后6h、12h、24h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与传统护理组比较,整体护理组的SCL-90、SAS、SDS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气传性变应原检测。结果2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44%(252例),以蔾属花粉最高75.3(202例),蒿属植物次之43.2%(11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6.5%(69例),榆树24.6%(66例),柳树10.4%(28例),豚草9.3%(26例),粉螨8.5%(23例),尘螨8.5%(23例),白色念珠菌5.2%(13例)等。268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158例(58.9%)患者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花粉类。蔾属类最明显、阳性强度占过敏人数的50%。结论蔾属和花粉类为我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变应原性鼻炎患者可争取有效的避、忌、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